大愿法师:真正的超越是什么_四念处如何修呢

汉传人物 2025-07-10 13:34

在任何环境,任何事情来的时候你要有一个超越的状态,超越的心灵,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你不沉迷、不执著,不会僵化、不会很死板,很圆融、很灵活、很生动。就知道同一件事情可能会有很多很多不同的观点,然而我们都不会去分别它,不会执著于它,不会认为说你错了,我对,这样子的话,我们就能够超越。否则你哪里能够超越?

其实我们要能够肯定,只要我们的心灵可以得到提升,这就是在进入佛法,不一定说要有一个形式、要有一个相。如果你说他跟我信仰不同,就认为他很愚痴,你就生起不高兴的心来,这个就是你的心染污了。

真正的超越是什么?

也就是说消除了我们生命之中的一切的执著,消除了一切负面的情绪,这个时候你就是超越了。

普通的人遇到这种环境可能要生贪心的时候,你能够不贪,这就是超越,就是正面情绪。普通人在那种环境之下容易生起瞋恨心,你能够不生气,这就是超越,就是正面的情绪了。

普通人生愚痴的时候,你不生愚痴。普通人认为我的条件很好,生起骄傲心的时候,你能够保持谦虚。普通人生起怀疑的时候,你能够不怀疑。这都是正面情绪,都是大智慧。

如何去修呢?其实我们需要两类观想,即内观和外观。内观就是四念处;外观就是菩萨的五种观。在《普门品》中: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会念,但是知道怎么做吗?很难说了。

我现在就说这个内在的观,就是四念处: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四念处如何修呢?

观身不净

我们这个身体不干净,不管你是一个多么容颜漂亮的男也好、女也好,其实都只是一个会走路的厕所而已,不要对你的身体生起一个执著心。对你身体的执著要能够消除,这就是对你的身体超越了。知道身体不干净,不会太执著于它。

观受是苦

我们会有苦受,会有乐受,会有舍受,为什么都是苦呢?因为这个乐受,你现在吃这个东西,哎呀,很好吃,很快乐,但是吃完以后没有了,坏苦;你这个舍受也是有迁流之苦;苦,本来就是苦,苦苦;这就是所谓的坏苦、行苦、苦苦。三苦,八苦,无量诸苦。其实一切受都是苦。

你对于这个受不要太执著,对于受不执著,你就能够了知这种受,但是不会去爱。不会去爱之后就不会去取了。这十二因缘,逆观还灭,就在这个地方你就觉悟了。

受的时候你不执著,知道一切受其实都是苦的,能够了知它,但是知道它一切都是苦的,你不会执著。不会执著了之后,就不会去起爱心。其实这个爱里面就包括了一个对于好的生贪心,对于不好的生瞋心。不会起这个贪和瞋,就不会去取它了,就不会去想要占为己有,或者要排斥了。这样你的心就清净了。

观心无常

其实我们的心念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波动,我们的念头在不断地生和灭,所以你不要给你心念的波动所动摇、所左右,这也能够超越了。

观法无我

你没有我相,没有我相就不会轻视别人信仰的宗教,也不会轻视别人的成就。大家刚才听到我说要平等地尊敬其他的宗教,我这样说并不是说其他的宗教可以取代佛教,那当然不是的。

佛教当然是最究竟、最圆满、最彻底的,能够令我们毕竟解脱的大智慧的一个教法,一个教育。

但是我们在信佛的同时,也要肯定其他人的信仰和尊重其他人的信仰,而且不要去起执著心。打个很浅的比方来说:我们要尊敬其他人的父母,但是并非要你就认其他人的父母做你的父母,你还是有你自己的父母。

同样的你信仰佛教这是很好的,但是对其他人的信仰你不要轻视,不要排斥。他能够觉悟的时候你可以启发他,但是不要一开始就把你自己的心染污了,你有分别心、有执著心、有高下优劣的心,首先就把自己的心染污了。

选自大愿法师《六祖坛经略讲》

原标题:大愿法师:生命需要有超越的精神

转自微信公众号:菩萨云来集

更新于:2天前

评论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