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酵素会有副作用吗?
1
国外研究酵素副作用几乎没有
酵素是通过益生菌发酵一种或多种新鲜蔬菜、水果、菌菇、中草药等而成的一种功能性液体或固体,因富含酶、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脂类和多酚等营养物质,而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酵素在日本很受欢迎,市场需求量很大,根据发酵酵素研究报告指出,在日本,酵素一年可达 1000 亿日元的消费额,而且生产技术发展迅速。
2
国内研究过酵素是否有副作用
据报道: 当前国内实用型酵素产品火热,其质量管理方面亟待加强,但是由于酵素具有能够消除自由基、抗肿瘤、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限制炎症,清除血管垃圾等功效依然备受各界人士关注。
3
自制酵素加工品不能与酵素单纯混为一谈
为什么不推荐自制食用酵素?
在发酵过程中,温度、时间、酸碱度、甜度等都会影响酵素中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对于卫生条件的要求较高,且需要时时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和监控,家庭自制很难达到要求,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一.霉菌污染
家庭制作时,所用的水果以及容器通常只经过简单冲洗,制作过程中也无法在严格无菌的环境中进行操作,因此制作的酵素很容易被杂菌污染,比如大肠杆菌、霉菌、李斯特菌等容易滋生,人食用后会诱发肠道感染。
自制食用酵素在显微镜下的霉菌
有的人明明看到自制的酵素已经长毛了,依然舍不得扔掉,只将上层霉变的部分倒掉,然后继续饮用。实际上,一旦霉变,看起来似乎没有变质的部分也已经进入到微生物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毒素,继续饮用很容易出现急性中毒、发烧、腹痛、呕吐等症状。
二、亚硝酸盐含量可能超标
从亚硝酸盐的形成机制来说,主要来自田园菜地大量施用氮肥,致使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普遍偏高,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土壤中各种形态的氮元素转化为硝酸盐囤积在蔬果里面。家庭采购的果蔬可能没有进行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因此发酵原材料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硝酸盐。
三、可能产生甲醇
因为果蔬的植物壁细胞以及细胞间质的果胶中含有甲醇酯,在曲霉的作用下会放出甲氧基,形成甲醇。家庭自制食用酵素很难控制温度,发酵过程中过高的温度(>30℃)遇到腐败的果蔬时会产生过量的甲醇。
四、有益菌的种类数量无法控制
高品质的酵素中存在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和自制葡萄酒这样单一原料的发酵过程相比,自制食用酵素的发酵过程相对复杂,在家庭制作过程中,有益菌的种类无法监控,代谢产物的种类含量未知,很难对身体产生有益的影响。
中原学者、全国酵素行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继红教授表示:自制酵素在发酵过程中工艺和卫生条件达不到,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容易造成健康威胁。
严格来更新于:2022-05-15 17:06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