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法师:一声“咄”碎妄想
问:修行之根本在于明心,心在哪里?
答:非心不问心。根本不需要寻找,当前就是。假如离开当前的明明白白,空空朗朗,另外去寻求明心见性的话,那便是典型的骑驴找驴,亦可谓贼喊捉贼。
问:既然心性当前就是,为何禅修者总是难以明了呢?
答:因为他们的心被起起灭灭的妄想覆盖了,因此便会纠缠于妄想之心念,而无法抵达心性本身。
问:如何才能够超越心念而抵达心性呢?
答:要知道,心念本是心性之念,不是你能念,也不是我能念,而是心心自念。因此,心念之源头,就是心性之所在。
问:可到底在哪里呢?
答:贼喊捉贼总是徒劳,不必问别人,只须往内心观照。
问:有没有克服妄念的具体办法呢?
答:有,自古就有。汉传佛教有一咄,一喝;藏传佛教有一声啪的。
问:具体如何实施?
答:在静修之时,如果发现自己内心有难以降伏的微细妄想,因而无法专注于当前的修行,这就是妄念,便可以运用这个方法。
具体说来,就是深吸一口气,让它缓缓抵达丹田,再从丹田猛烈送出,推动口腔发出短促、迅猛的爆破音:咄,其读音为多,一定要足够猛烈,足够强大,足够震撼,但不可太过紧绷,而是比较轻松的。在发出声音之时,注意力应当放在妄念那里,您会发现,在您大声咄的一刹那,妄念被切断了,心则回到了当前的明朗。
我自己常用的是喝,读音是贺,也就是运足丹田气,看着自己的妄想,猛然大喝一声,它当即就被切断了。对于曾经识得心性的人来说,这个方法很好用,当需要克服散乱、收摄心神之时,只要这样大喝一声,心性便随着妄想的平息而得以清晰呈现。所谓呈现,并没有具体形相,只不过是恢复了心性本来的空明自如而已。
藏传佛教的发音是啪的,其中啪是猛烈短促的重音,而的则是轻音,类似于一个收尾。可以参考的发音方式就是打喷嚏,一个巨大猛烈的喷嚏声,足以在一刹那间斩断内心的持续妄想。
当然,想要发出如此迅猛而强烈的爆破音,犹如迅雷一般的声音,是需要长期练习和尝试的。一定注意,必须是充足的丹田气,推动口腔发出声音,而不是一般的大喊大叫,否则会伤害嗓子。
古人云:念起便咄,一咄便消,乃至于振锡大喝一声等等,就是此类方法的具体运用。这是修行人对治妄想的好方法,也是古代禅师们直指心性的好方法,值得大家不断练习与尝试,纯熟之后,自有妙用。
或许,在吵闹不堪的大都市里面,这个声音不算明显;不过,就我自己体会,在幽静的山林古寺当中,尤其是静谧月夜里,这一声真可谓惊天动地了。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