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佛”与“佛法”
问:什么是佛教?
答: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Buddha Dhamma)。
问:法是什么意思?
答:法字的梵语是达磨(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的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这就是说,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有它一定轨则,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何物。例如水,它保持著它的湿性,它有水的一定轨则,使人一见便生起水的了解;反过来说,如果一件东西没有湿性,它的轨则不同于水的轨则,便不能生起水的了解。所以佛教把一切事物都叫做法。佛经中常见到的一切法、诸法字样,就是一切事物或宇宙万有的意思。照佛教的解释,佛根据自己对一切法如实的了解而宣示出来的言教,它本身也同样具有任持自性、轨生物解的作用,所以也叫做法。
问:佛是神吗?
答:不,佛不是神。他是西元前六世纪时代的人,有名有姓,他的名字是悉达多 (S.Siddha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 (Sa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问:为什么称他为佛呢?佛的意义是什么?
答:佛字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义是觉者或智者。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涵义:(1)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2)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3)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
问:除释迦牟尼外,有没有另外的佛?
答:佛教认为过去有人成佛,未来也会有人成佛,一切人都有得到觉悟的可能性,所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问:如来佛是不是释迦牟尼,还是另一人?
答: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tathagata)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tathata),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Yathabhutam)的意义。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又说如实而来。如来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是佛陀的异名。如释迦牟尼佛,可以称释迦牟尼如来;阿弥陀佛,可以称阿弥陀如来。
问: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不是一个人吗?
答:不是。阿弥陀佛是另外一个世界上的佛。阿弥陀佛是梵语Amitabha的音译,意义是无量的光明。
问:南无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读起来是那摩佛?
答:南无是梵语Namo的音译,念成那摩,是保持原来古代的读音。现代广东、福建一部分地区,仍保持这个古音,它的意义是敬礼。今天印度人相见,互道那摩悉对,就是说:敬礼了。
《佛教常识答问》(有改动)
百年国学,沧海桑田;沉浮升降,几盛几衰。国学之知识,不可不知;国学之魅力,不可不悟;国学之精髓,不可不察。学国学,可明得失、鉴是非、知兴替、辨善恶,提高人文修养和德性素养。为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学国学,特建此公共平台,旨在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对国学的温情、敬意、尊重和认同,知古鉴今,温故知新,彰往察来,见微知著,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尽绵薄之力。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