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煌: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四
郑振煌栏目主要介绍:佛教人物,郑振煌居士简介,郑振煌居士讲座开示,郑振煌经典语录
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教人物-郑振煌居士简介_郑振煌居士讲座开示_郑振煌经典..
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四)
郑振煌 主讲 / 陈淑蓉 整理
二○○二年七月十日讲于花莲力行禅寺
“万法唯心造,三界唯识现”,并不是说我们的心去造万物,而是说三界万法对我们有情生命的个体所呈现的完全是依照我们的见分而决定的。如果没有见过麦克风的人,不会说这是麦克风,天生的盲人也无法分辨颜色,因为没有见分的关系。见分不存在,相分也就不会生起。
所以修行佛法就是要打破见分,打破我们的分别心。我们才有办法离开烦恼、痛苦。所以说自性生万法,并不是佛性生万法。佛性是毕竟空性,也就是全然的自由度。代表有什么因缘就呈现什么现象。跟一般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一生二、二生三”的演变不一样。那是Create,是produce。而佛法所说的是“生无自性”也就是说只要有因缘,就会呈现果报。这是两种不同的意含。
问:如何避免堕落三恶道?
答:你去听闻法益,去修戒、定、慧就可以避免,如果没有修行,还是照样会犯错。忏悔法门就是提醒自己做错了。当然这是比较消极的,积极的就是不要犯错。所以什么叫戒呢?戒有两种意涵,一个是止持,一个是作持。一般来讲,止持就是“坏的事情不要作”。再进一步,我们要提升到作持,这样才能够越来越往上。
各位,我们来这里修行看到很多的树。如果我们有修行,将来一定是往生善道。如果我们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的话,死后也有很大的机会往生极乐世界。譬如说这一棵树,它本来就倾向这一边,就算是台风来了,一定也是倒向这一边。哪一边倒的越多就表示越用力、越得力。已经倒到这里了,你要台风来把它扳倒到另一边就很难。换言之,我们的修行就是养成这种习气,也许你修行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进步,其实是很大的保障、很大的进步,因为你已经倾向佛法了,等到有一天你往生了,一定也是倒向这一边,倒向西边。如果你有修行、行善,死后也绝对会往善道的。那就是说,我们往生的去处,随众业、随习气。如果你的习气是养成喜欢听闻佛法,你就会往善趣。所以你忏悔觉得自己不好,就会往善道,如果你连一点羞愧之心、忏悔之心都没有,自然就会往不善的地方去了。
问:被蚊子叮很痒,怎么办?
答:很痒很好啊,这就是提醒你众生来了,我与众生分享。这是一个你与众生结缘的很好途径。以前我在学校念书,有一个学妹,非常发心,她特别把自己养得胖胖的,专门和蚊子结缘。也就是故意让蚊子来叮,然后观察蚊子怎么叮咬?有什么觉受?以此观无常、无我,生起菩提心。修行一定要经过这种阶段,要与众生结善缘,也就是说要聚集福德资粮。如果没有福德资粮,想要修行是办不到的。我们说“资粮位”就是要修智慧、福德。读书人都偏重智慧,觉得我来听课就好,听闻佛法就好,有时候忘了要广结善缘,多修福德资粮。我们要知道,没有修福德就不能好好修行。如果动不动就发脾气,动不动就怕痒,怎么能修禅定呢?怎么修戒?怎么修观?修行是点点滴滴的。
问:如何解脱蚊子咬的痛苦?
答:被蚊子咬会痒是被五蕴的受蕴所困住。为什么要“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要帮助我们度一切苦厄。如果觉得受蕴是真的,那你的苦厄就度不了?《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你的受蕴没有办法空,五蕴没有办法空的话,你的苦厄超越不了,也就没有办法解脱。这是很浅显的。
再谈修出离
我们现在继续讲出离。其实我们来这里,就是在修出离道。我们在台北、在高雄、在日常生活里纷纷扰扰。可是来这里就会发现,大自然这么美好,心情就放松了。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生活环境,来到这里就觉得非常好,这就是在修出离道,也就是出离心的生起。出离就是要出离恶的缘,如果能够出离恶缘,即使我们过去有恶因,都不会现行,不会产生恶的苦报。这样我们就解脱了轮回、避开了轮回。
当然,最根本的是不种恶因,连种子也不种下去。我们远离尘嚣,来到道场,跟随著师父禅修,这就是出离恶缘。来到这里以后,我们就广结善缘,让我们过去的善因生起。同时,现在就开始种下善因。戒、定、慧的戒就是远离恶缘。我们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所以,戒是一切修行的开始,戒为无上菩提本。你一开始修行,就要守戒,因为戒就是让过去恶的种子不萌芽生长。“众善奉行”就是广结善缘,种下善因。“自净其意”,就开始培植清净因。我们透过戒、定、慧的修行,就可以进入如来境界,也就是平等的境界,能所双泯的境界。
为什么要进入如来的境界?因为未进入如来境界之前都是二元的思考。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我们的烦恼都是二元的思考方式。贪是因为有我,还有一个被贪的对象。如果我们能够能所双亡,我及贪的对象能够体证是平等的、是没有差别的、是一如的,这样子我们就不会贪了。在禅修境界中忘我的时候,就远离了一切烦恼,因为我们已经远离了二元的对待心。
为什么会嗔呢?那是因为意识到有自己的存在,当然就有一个我和你不同,我看人、事、物不顺眼,当然我这个“能”和那个不顺眼的人、事、物,那个“所”就立刻生起了。也就是说只要见分一起,就会有相分产生。佛教旨在建立正知见,修行就是要了解空性见,了解不二见,了解如来见,就是要让我们远离贪、嗔、痴、慢、疑等分别心。
我们为什么会痴,就是因为不了解我和境,我和其他的一切都是平等的,统统是色、受、想、行、识或是地、水、火、风、空、识这六大所构成的。我们为什么会慢?是因为意识到我自己的存在,意识到我自己比人家行,看不起别人。为什么会疑?因为怀疑别人的好意,怀疑别人的动机,怀疑人家的身、口、意,我们的心不平衡,有一个我存在,所以我就生起一种见──我见。原始佛教说我见一产生,立刻有我痴、我爱、我慢产生。请注意我见就是见分,我见一出来就立刻成我痴、我爱、我慢,人就没有智慧,整个烦恼就出来了。为什么我们要修得空性见?这是为了让我们了解色、受、想、行、识是空性,地、水、火、风、空、识是空性,我们生命存在体本身就是空性。世间的一切都是空性,都是缘起是无自性。这样子就能达到平等不二、能所双泯,我们就进入了如来空性。
什么叫做如来境界?就是从如那边来,又去如那边。“如”就是缘起,就是空性生起一切或是佛性生起一切。在毕竟空性之中,只要因缘和合就会有一个现象产生。我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解脱林,修的就是出离道的法门。出离道的法门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我们一开始就要学维摩诘居士“虽处城市,不染世法”,那是很难的。我们说我在菜市场里也可以如如不动,我在烦嚣的世间里也可以如如不动,那是大根基者,或是大愚痴者没有任何感觉的人可以如如不动,一般人很容易受到干扰。我们首先要修出离道,出离烦恼的缘。紧接著让烦恼的因不要生起,而培植善因缘。
这样子我们在这里十天,至少在这个时候我们感到非常清净,有加持的力量存在。回去之后,又受到环境的干扰,烦恼又起来了。我们会质问,我们去禅修可以维持一个礼拜到一个月的清净,可是过后烦恼又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把阿赖耶识中的烦恼种子清除干净,还没有完全清净,也就是说那个恶的种子、烦恼的种子仍然存在。那个烦恼的缘会挑起烦恼的因,使得因缘和合而产生烦恼的果报。
我们说,都是你骂我,都是你害我,都是你对我不好,所以才让我生气。请记住,外面的东西只是一个缘罢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我们的心如果能透过戒、定、慧的修行,“定”是如如不动,“慧”是观到一切万法皆空、皆缘起无自性,我们就可以放下、不执著,我们就可以断情离执,就可以进入如来境界,也就是能所双泯,也就不会贪了。为什么我们会贪某一个现象的存在?那是因为有我的存在,因为我要拥有它、喜欢它,我可以从这个对象得到满足感,所以我们就贪了。为什么会嗔呢?因为有我的存在,所以才会觉得受到威胁,才会感到委屈,所以我们就嗔起来了。佛法的修行,就是从出离道开始,慢慢的熏习培养善的因、清净的因。就像一棵树,以前是倒向烦恼这边,现在要慢慢把它拉回来,拉到快乐清净这一边,等到我们拉回来了,我们就成功了,我们就会有很好的去处。
出离道是显教的修行方法。《俱舍论》说思业产生思已业,所以思业非常重要,思业就是我们的意业。因为意识很细微,所以有时候我们粗心大意就不会有正念,去觉察到我们每个恶念的产生。我们往往都要爆发出来以后,做了一个行为或讲了一句话以后,才猛然发觉自己做错了。那都已经是思已业,都已经造语业或身业了。我们到底要怎样透过身业或语业,来了解思业或意业呢?戒、定、慧的修行,就是首先规范思已业,慢慢的在思业也就是意业上去用功。
镜子呈现影像的譬喻
我们用镜子来譬喻,我们的心也就是意,就好像镜子本身,会反映外界的形象。镜子所呈现的形象,是离不开镜子的。我们在镜子前面扮鬼脸、扮笑脸,有形象、影子产生,而这个影子本身离不开镜子。换言之,我们已经表现在语言、行为上面的影子,离不开意的镜子。所以我们慢慢先规范身业和语业,也就是说我们先到镜子前面去看看,扮鬼脸、扮笑脸所作不同的表情,我们就会发现那个镜子呈现不同的形象并不是真的。我们众生最麻烦的地方,就在于我们认为镜子里呈现的影像是真的,这就是著相。有一则寓言故事说,有一个人跑到镜子前面,看到有一个人睁大眼睛在瞪他,他就骂他,镜中人也破口大骂,他就一拳向镜子打过去。这就是把镜子里的影像执著为真。我们去看戏看电影,被情节所左右,那是因为我们把电影看成是真的。其实影子不是真的,也就是说我们呈现出来的这些相,所呈现出来的语和身业并不是真的。虽然我们已经讲了一句话,做了一个行为,那只不过是个影子罢了。
它的原动力是什么?是因为有那个镜子,把外面的形像显现出来,我们众生却把外面的显像当成是真的,执著为真,所以听到别人一句话就生气,看到别人的行为就生气,贪、嗔、痴、慢、疑就来了,我们的烦恼就来了,我们不了解一个人的行为语言其实是假的。是因为后面有一个思业,有一个心在里头。也就是说我们在镜子前面,我们先观察镜子,我们要知道镜子所呈现的影像绝对是假的。影像的呈现是因缘所生,最重要的因是镜子。我们在镜子前面扮鬼脸、笑脸是一个缘,影像不是真的,所以不要执著相。
换言之,我们不要执著别人的行为,我们不要执著别人的语言,我们要知道他讲这句话意义是什么?我们要了解他行为的动机是什么?影像不是真的,难道镜子就是真的吗?镜子也不是真的。如果镜子前面没有东西,就不会有形像呈现,所以镜子本身也是空性。《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镜子也是虚妄的,也不是真实的存在。换言之,会有身、语二业的呈现是因为有意业、思业。当我们进一步观察意业真假时,我们就发现意业本身也没有办法表现身业、语业。意就是识蕴,色蕴就是人在镜子前扮鬼脸、笑脸的东西。受、想、行就是所产生出来的影像,如此我们就照见五蕴皆空。既然照见五蕴皆空,我们就可以放下。透过闻、思、修去修行。显教的修行,无非是利用出离道的修行方式,出离恶的缘,熏习善的因。让过去的恶因不会现行为苦果报,而种下善的因,培植善的因,将来有善的缘,就可以生起乐的果报。这就是显教的一般修行方法。从四圣谛、十二因缘,从六度万行如此观照。观照影子是虚妄的,观照镜子本身也不能够产生影像,一定是种种因缘和合,才产生影像。换言之,我们会贪、嗔、痴、慢、疑,外面的人事物只不过是个缘,只不过是一个人跑到镜子前面扮鬼脸、扮笑脸而已。
体、相、用的修行
每一样事物皆有体、相、用三分。有些法门是从体上用功的,有些法门是从相上用功的,有些法门是从用上用功的。我们碰到一个境界、碰到一个烦恼、碰到一个问题,我们都可以用体、相、用三个角度来分析。我们知道体是空性,相是缘起有,用是从相而产生的功能性。从相上去修是最容易修持的法门。为什么从相上去修会比较好修呢?因为相外显,让我们比较容易觉察到,比较容易体会。因为相是色、声、香、味、触,这些我们都可以用五官觉知,就比较容易了。其实说起来也不很容易,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见分已经很强烈了,我们的见分无始以来已经熏染了。熏染什么?自我为中心。“我”是最大的,任何一个起心动念都是以我为出发点。而我见一产生,相分就立刻出现了。相分一产生,当然就有所不同,就会觉得那个相好、相不好,贪、嗔、痴、慢、疑就会出现。
体、相、用三分,有的人偏向用“相”去修行,有些人是偏向“用”去修行。以“用”修行比以相修行来得难一点,但是比以“体”修行来得容易。因为体是空性,是不存在的。空性是不可捉摸、不可思议的,是远离我们眼、耳、鼻、舌、身、意之外的,根本没办法觉察。空性只能体会而已。因此,从体上去修行是很难的。在“用”上修行,根基要比在“相”上修行来得高一点才有办法,为什么?因为用的产生是先有相,才会有用。我们呈现老师相就会发挥老师的作用,我们呈现学生相,就会发生学生的作用。我们呈现恭敬相就会有恭敬的加持,我们呈现傲慢相,就会有傲慢的负加持。我们把老师当作上师、当作佛,就会有佛的加持;我们把老师当作比狗还不如,当然就得不到加持。用是先有相才会有用的,我们众生用的方法是相表现出来了,才发现糟糕了,例如蚊子来了,我们就“啪”一声打下去,才觉得后悔。下一次蚊子来了又打下去,为什么?因为太晚了,相都已经呈现了,就产生了用,所以“用”的修行会比较难。
那么“用”上的修行是什么法门呢?我们讲过啦,是转化道的修行方法,我们从早上到现在已经介绍了出离道的修行法门,现在又介绍转化道的修行法门。出离道的法门是说我们觉察到这些烦恼的缘是不好的,所以要出离,我们觉察到烦恼的因是不好的,所以我们产生了出离心。我们要远离烦恼的因,也就是我见、无明。“用”上的修行,是密法的修行,密法的修行比显教的修行难一点。
我们常听上师说,没有显教的基础,千万不要修密,因为用上的修行更需要正念分明。也就是说,你的心灵力量能够很专注了,能够把专注的心用来观想,用来转化。这时候“用”上的修行,转化大法才有可能。你如果心还是乱糟糟的,出离道的修行没有功夫,摇头丸照吃,抽烟、喝酒照来,恶业照做,觉得只要心不动就好了,那是很难的,都是自打嘴巴。为什么?因为相上的出离道没有基础的话,你想要修用上的转化道是非常的难。
转化道的修行
什么叫转化道?转化道就是不出离。出离道的修行是说:我们知道这是烦恼的因缘,我们就远离它。像我们来山上就是出离道的修行。而转化道的修行是说,我不出离,而是利用我们的烦恼因,把它转化为解脱、菩提的因。换言之,在出离道的修行说:贪、嗔、痴是不好的,是三毒,所以我们要远离。可是密宗的修行,却利用我们本具的贪、嗔,因为贪、嗔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当我们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拚了老命都要得到;当我们在嗔的时候,以前不敢和老师、父母顶嘴,现在什么人我们都敢跟他吵。为什么?因为嗔的力量非常大。那怎么办呢?也就是说利用贪、嗔、痴,把它转化过来。我们看密教里面,有护法神或是本尊,有所谓的忿怒尊、欢喜尊,也可说是喜乐尊和寂静尊。
忿怒尊大家都看过,大威德金刚、阎魔天等等,那种愤怒的形像;还有一些是欢乐尊,就是双身像;还有一种就是寂静尊,像佛或是如来这种非常宁静的尊像。诸位!密法的修行,并不是说找人灌顶,或是一天到晚持咒而已。持咒当然是密法的修行,但要看你有没有抓到要领,你要转化,将贪、嗔、痴转化成清净佛本尊。因为忿怒尊源自我们的本觉佛性,欢喜尊源自我们的本觉佛性,寂静尊也是源自我们的本觉佛性,一切山河大地、曼达拉都是我们本觉佛性的呈现。
当我们贪念生起时,你要怎么转化它?你想吃好的、穿好的时候,当我们有好吃的、漂亮的衣服可以穿就非常高兴。也就是说,当贪念生起时,去观想欢喜尊、护法本尊菩萨出现。有些佛、菩萨像是以很欢喜的形象出现,像自在观音、欢喜观音,或双身佛像。你把它观成欢喜尊,是报身,是本觉的显现,是法身清净的果德。报身佛非常广大,贪念一起,我们非常希望有一座报身佛欢喜尊,贪得到满足就欢喜。
当我们要发脾气要嗔的时候,就观想忿怒尊。忿怒尊也是我们心性的显现,把忿怒尊观想和我们的本觉无二,和我们的心性不二,是我们心的投射的显现,这样子把它观想成硕大无比。如此一来,我们就忘掉了我们所要嗔的对象。
当我们在痴,无明、糊里糊涂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我们就观想寂静尊,像如来一般安详的情境。我们就会发现寂静尊不离本性。所以,密法的修行就是在“用”上面去用功。当我们有贪、嗔、痴、慢、疑产生种种情绪、烦恼起来,不要出离,而要转化,转化成清净的对象,心就解脱了。想要转化,一定要有很强的力量。换言之,一定要有前面的出离道功夫,你如果没有前面出离道的功夫,你要怎么观想?当你已经要发脾气,烦恼已生起的时候,你要怎么观想忿怒尊的形象?当你在贪、在执著的时候,你要怎么观想出欢喜尊的佛菩萨出来?不可能的。没有出离道戒、定、慧的功夫,转化的力量是不够的。转化的力量不够,修转化道就不可能。
等一下从密教所使用的法器,所观想的曼达拉,还有它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等来介绍转化道的修行。了解转化道的修行,才有可能了解大圆满。大圆满是什么样的修行法门?是自解脱。你看自在解脱多好,前面出离道是说我要出离,转化道用尽力量,要把贪嗔痴转化为清净的力量。自解脱就不一样,它是在本身,在体上面去用功。我们现在休息一下。
问题解答
问:为什么观想忿怒尊可以去嗔?
答:这是心里面呈现忿怒尊,我们身业、语业都是来自意业,所以在源头上把它转化成忿怒尊。心里头一呈现忿怒尊,我们就忘了我们要嗔的对象,因为心已经不在那个对象上,心已经专注在忿怒尊上。我们要了解一切现象都是源自本觉,这样子就能所双亡,转化成功。只要一观想成功,就转化了,利用那种功能,这是转化道的修行。
问:如何观忿怒尊?
答:观忿怒尊的时候,你已经不生气了。当你觉察到你好像要生气了,就立刻观想。因为生气就是愤怒的样子,你观想那个忿怒尊佛像一出来,你就知道忿怒尊不离我们的自性,这样就转化成功。如果你用功,观想就容易了;如果你不用功,自然就不容易。你观唐卡像,眼睛闭起来,在心里描绘他的大小、他的形状、他的所持物,整个都不可以遗漏,万一遗漏了,你就眼睛睁开再看,然后再观想、再看,看看能不能成功,这就是一种训练。
问:体、相、用三个方法是否可以同时运用?
答:可以同时运用,但是比较难,因为我们一心不能两用。缘起是从相上开始用功,从缘起进入空性,是从相进入体。转化道是从用上用功,速度非常快。体、相、用其实是不分的,一而三、三而一的。入手处是指该从哪里用功。
问:请再说明什么是用?
答:因为我们还没谈到那个问题,所以你没有听到。用就是相的功能,比如说有一个木头,你可以把它做成椅子、桌子、雕成佛像,有相就有用处。
问:如何脱离轮回消业障?
答:就是说过去有因,如果现在可以完全出离缘,因就没有办法现前。如果过去造的因很重,只要有一个轻微的缘,它马上就现行。但是修行者会马上超越相,超越用的干扰,因为他已经体证到体性。也就是说,修行者即使免不了牢狱之灾,免不了被迫害,或是有重病,或是身体上很难过,但是他的心不动,他的心能够包容,心能够以空性去对待,思惟这是我过去所造业因,现在是在消业障,这样子他就超越了。我们凡夫碰到牢狱之灾就愤怒,就想要报复,心理不平衡。修行者碰到牢狱之灾,会观察缘起,因此他就超越了。换言之,轮回在那时候就已经停止了,没有继续下去。所以修行最后就是要修心的转化,心转化成功,修行就成功了。
问:如何超越相?
答:相的存在,只是暂时的存在,而不是永恒的存在。它是有,却是幻有,是缘起而有,生无自性,灭也就无自性,因为一切都是因缘所生,都是变化无常,这样子认知,心就超越了。佛法就是一直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真相、世间的真相,让我们一直体会因缘果报,让我们体会业感缘起,让我们可以自作自受,自己承担,不要老是怪别人。因为是自己做的,就要自己挑起责任,我们就知道一切都是因缘果报,这样子就超越了。
问:什么是法、报、化三身?
答:刚刚有一位师兄问法、报、化三身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证得法身,就可以千百亿化身,即使有牢狱之灾,也是为了让众生警惕,而出现的相罢了。证得法身之后,化身就可以随心所欲了。显教的修行是先修法身,证得了法身就可以有报身、化身的呈现。密教的修行则是法、报、化三身同时修。
这就是训练我们的清净或正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修行一定要懂唯识学的依他起性。依他起性有两种:一种是染的依他起性,一种是清净的依他起性。凡夫都是染的依他起性,有烦恼的因缘,因此产生烦恼的果报。修行者广结善缘,现在培植的因缘、清净的因缘,将来会得到清净、善的果报。也就是说,要有善的智慧,要明了,要了解,如果不了解,自然就是染的因缘、染的依他起性,得到的也就是染的果报;如果是清净的依他起性,得到的就是清净的果报。我们将依他起性里染的依他起性给去掉,就证得圆成实性。换言之,就是在依他起性中减掉遍计所执性,就变成圆成实性。
有些人会说,为什么修行一定要皈依或守戒呢?为什么一定要依照规矩,打坐、念佛呢?这不是执著吗?不是的。执著的定义是遍计所执性,那是种染污的执著,会造成染污烦恼的结果。依他起性有清净、有染污,清净的依他起性就是择善固执。为什么要择善固执?为什么一定要依照佛陀的话、依照师父的话去修、去做呢?那是因为我们要生起善的因缘,以便将来有善的、清净的果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