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解说“十八空” 内容: 复次菩萨摩诃萨。 观一切法空。 如实相。 不颠倒。 不动不退不转。 如虚空无所有性。 一切语言道断。 不生不出不起。 无名无相。 实无所有。 无量无边。 无碍无障。 但以因缘有。 从颠倒生故说。 常乐观如是法相。 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亲近处。 ——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第十四 “如实相”、“不颠倒”即持乎中道。 “如”即不落于空不落于有,“空”“假”“中”三谛如一。 空即假,假即中;一假一切假,一空一切空,一中一切中。 三谛如一是“如”。 “实”即非七方便。 七方便即小乘之七贤位也。 超过七方便之果位,就是如实相。 “不颠倒”:凡夫有四倒:非常计常、非乐计乐、非我计我、非净计净。 二乘“颠倒”:常计无常,乐计为苦,我计非我,净计非净;以上是二乘人的颠倒。 菩萨仍有颠倒,唯有佛是大觉者。 故九法界众生都是生存于颠倒中,念念迁流,有时觉得好,有时觉得不好。 其实没有好与不好之分,一切都是出于众生之颠倒想。 若能持乎中道即不颠倒。 学习佛法就是要不颠倒,不学习佛法就是颠倒。 守规矩就是不颠倒,不守规矩就是颠倒。 我们应猛自反省,若所作所为颠倒,则赶快急流勇退! “不动”即定,无所恐惧;打坐时如如不动,不被境界所转。 打坐时见到老虎也不生恐惧心,置生死于度外,视生死一如。 有人说:“我不怕死,所以不用学佛法。 学佛法为要了生死,我既不怕死,故不甪学佛法了。 ”你不怕生死,不学佛法,生死不断,所以生死不能了。 打坐时不为生死所动,即是“定”力。 生死有两种: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 分段生死,是指凡夫而言。 凡夫各人有一个身份及一段寿命,故名分段。 二乘人证罗汉果位后便了分段生死,但仍有变易生死,即是微细的妄想念念迁流,未曾断尽。 分段是三界内的生死,变易是三界外的生死。 罗汉断了分段生死,菩萨断了变易生死。 “不退”,智悲不退转,身心寂灭没有妄想,故有大智大慧。 也就是了性平等,不生退屈。 “不转”,不受轮回所转,不在凡夫生死中转,亦不在二乘上转凡为圣。 “如虚空”,就像虚空一样,华严经云:“若人欲知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一无所有为“虚空”,一切所有皆彼虚空包含。 “如虚空”是个代表名字,虽然有个名字,但无自性,中道观智也只有个名字,其实空无所有。 不要头上安头,到处找寻虚空。 “无所有性”即没有自性,没有他性,没有共性,没有因性,也没有果性,一切皆空,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所谓:“口欲言而辞丧,心欲缘而虑亡。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能离这四句,绝百非,则能入不可思议妙不可言之境。 明白其中妙处,就是明白妙法莲华经。 若不明其中妙处,即对此经之妙处不能心领神会。 你们之中有些人很用功,有些人仍尽打妄想。 打妄想的人应收摄身心,制心一处。 暑假班快圆满结束,今年冬天开始有一百天的坐禅班,每天要坐二十一小时禅,跑香、坐香没有休息,谁能不怕辛苦可早日报名参加。 “不生”,不生无明,不生智慧;既不生无明亦不生智慧,即入“不思善,不思恶”之妙境界。 没有无明没有智慧是本来自性之大光明藏,所以没有所破,亦没有能破,此乃“不生”之理体。 在这境界上,行、位、因、果等都不生。 “不出”即不入,无出无入。 如来修行的本体上,达到究竟处,所以没有出没有入,没有无明,亦没有智慧可言。 “不起”,证得如此理体,使一切方便权法皆寂。 “无名”,没有一种名称可代表这个道理。 从不颠倒到不起,没有一个名字可称。 此是性空。 “无相”,没有任何相可把它表现出来。 从不颠倒到不起,没有任何形相可以形容。 此是相空。 “实无所有”,赞叹中道之观体,不落于边,不落于空,不落于有,一无所有。 “无量”即无数量之法。 有数量之法如五阴——色、受、想、行、识。 六根、六尘合称十二入(又称十二处),加上六识,为十八界。 以上都是有数目之法。 中道之观是无数可量,即全数,是无欠无余之量。 “无边”,无边无际。 小乘中一切法皆有一定,故有边际。 无有定法乃无边无涯。 “无碍”,中道观智能遍入一切法,而无所障碍。 “无障”,没有一法可遮障中道观智。 “观一切法”至“无障”经文为十九句,“观一切法”为总标。 后十八句加以分别解释,是为别释。 其中道理乃无穷无尽,讲经只能略述大概而已。 “观一切法空”后十八句经文,可以依照大般若经之十八空来解释;又可以一切法作解释。 一切法如实相、一切法不颠倒、一切法不动、一切法不退、一切法不转、一切法如虚空、一切法无所有、一切法语言道断、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出、一切法不起、一切法无名、一切法无相、一切法实无所有、一切法无量、一切法无边、一切法无碍、一切法无障。 以十八空作解释:如实相是第一空,不颠倒是内空。 内空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皆空至无我。 无我执是不动。 不动是外空;外空六尘,不被六尘所动。 不退为内外空。 不退转为凡夫,不退转为二乘。 “不转”是空空,空能破一切诸法,既无我执,又无法执,即空空;扫一切法,离一切相,故不转。 “如虚空”,般若经中专谈空理。 须菩提善说空,佛弟子中他是解空第一,故他名“空生”。 虽名空生,但亦不空生,何以说不空生呢? 有了须菩提,故说空生又不空生。 须菩提是梵语,中译空生,何以得此名? 乃因他出生时家中仓库里的财宝,无缘无故突然变空,故其父名之为空生。 其父见家中财库无故而空,即去爻卦。 卦谓此乃吉祥之兆,家生贵子,所以须菩提又名善吉。 七日后仓库中金银珠宝失而复得,又得名善现。 何故须菩提出生之日,家中的财宝都空了呢? 因他生生世世研究空理,所以他一出世即表现般若空。 “如虚空”是大空。 “无所有性”即毕竟空,有偈云:“如来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 ”诸法本体无欠无余,故谓毕竟空。 以毕竟空故“无所有性”也。 “一切语言道断”,一切皆空,非言语所能言喻。 “不生”是有为空。 有为法由因缘和合而生。 不和合则不生,故谓有为空。 “不出”乃无为空,“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无为即出离,出离一切法,出离已空,故“不出”。 “不起”是无始空,大般若经上载无始空,因“开始”了不可得,故云无始空。 “无名”为性空。 “无相”为相空。 无名无相,亦可解释作实无所有。 “实无所有”为不可得空。 “无量”是有法空,有量即有法,有量空,即有法空。 “无边”是无法空,法为边,无法即无边。 “无碍”乃有法无法空,有法无空,皆了不可得,故为无碍。 “无障”即教空,妨碍遮障皆了不可得,故无障。 以上为十八空,佛常修此十八空,法华经中载之十八句,乃依照此十八空而说。 上述“一切法空”乃总相,“如实相”至“无障”十八句为别相,一切相以因缘有,从颠倒生,所以说常乐于观以上种种法相,视一切皆空。 此乃大菩萨第二种亲近之处。 发布时间:2025-11-11 09:03:28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33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