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韩镜清:唯识二十颂 内容: 唯识二十颂敬礼儒童像曼殊室利! 此等唯了别识性、由显现非有义故、喻如具有眩翳故、无发月等却观见。 1、若了别识非义者,则处决定时决定,不随各自心相续,能起作用不应理! 2、处等决定犹如梦,相续心亦无决定,喻如一切饿鬼者,水流中共见脓等,3、起作用如梦能损。 一切如有情地狱,观见地狱守卒等,由彼等能损害故。 4、如其傍生于天界出现、如是非地狱、非饿鬼,于如是中此有、不受此痛苦。 5、若由彼之业于此,而大种等生起者,若许为如是成为,辨别识者何不许? 6、不尔于业熏习处,果等分别为其他、若于此有业熏习,何故不当如是许? 7、于有色等生处中、由此对所调伏者、由意趣增上故说,如说有化生有情。 8、所有业中自种子,所有了别识显现,彼等此之生起处,牟尼说为二行相。 9、如是可成为悟入补特伽罗无有我,更显示入法无我,所计执之体性故。 10、此者若一亦非境,亦非是众多极微,亦非是彼等和集,由极微不成就故。 11、由六一齐构合故、则成为六分极微,若六等者同一处,团仅成一极微量。 12、若极微无组合者,此所集者此由何? 不应说无方分故、彼之组合不成就! 13、于此方分有差异,此者不应成为一! 云何成影及障碍? 非别有团非彼有。 14、若一为无次第行! 无有同时及不及,安立于众多界别,由目未及微亦无。 15、现量慧觉如梦等。 复次当时即此时、若现非汝义显现,此者云何许现量? 16、例如现此了别识、依此了别忆念已、梦中观见无境界,于未醒时非证知。 17、由更互为增上力、彼此了别识决定、心者由眠损害故、是故梦与果不同。 18、死殁依他了别识差别,若作为例证,由魔鬼等意力故、当坏他人忆念等。 19、由仙愤怒弹咤迦阿练若云何成空? 意过失云何由彼当成就为大罪恶。 20、由了知他心智者、云何非是如其义。 例如知自心智故,不知如佛所行故。 21、此成唯了别识性、由己如同由自能所作,然一切行相意乐无际佛陀行。 唯识二十论敬礼儒童像曼殊室利! (此等唯了别识性、由显现非有义故,喻如具有眩翳故、无发月等却观见。 原论无此立宗颂,据藏文《唯识二十颂》补。)于大乘中安立三界唯了别识。 由契经说佛陀子! 谓如此三界者唯心故。 所谓心、意、识、及了别者、属于异名,此中心意谓具有心所。 说言唯者:谓由遮止义故,即此辨别识生起时显现为义。 例如由诸具眩翳者观见有发月等,却无有任何义。 此中作如是难言:(一)若了别识非义者,则处决定时决定,不随各自心相续,能起作用不应理。 如此所说为何意耶? 如果色等义无有者,则色等了别识生起时,并不是由色等义生起的,何故于有些处所出现而非于一切处所? 即唯于此处亦或时出现而非一切时间? 于此处此时内一切心中出现无有决定,非专于某些中? 云何于唯具有眩翳者心中显现发等,而非其他? 何故诸具有眩翳者观见之发及蝇等不能起发等作用、而由非此其他者能起作用? 于梦景中由观见之食品、饮料、衣服、毒药及兵刃等、不能起解决饥渴等作用,非此由其他能起作用? 由非有寻香城故、不起城墙作用,由非此其他等能起作用? 此等若同义无者为无,则处所及时间决定、心不决定、此等能起作用亦不合理耶? 非不合理。 如是:(二)处等决定犹如梦,于梦景中与梦同、故如梦。 云何耶? 于梦景中亦无有义,如于某处所城市、园林、男和女等些许显现,非于一切处故、即唯此处所中亦或时显现,非一切时故,虽无有义,亦成为处所等决定。 相续心亦无决定,喻如一切饿鬼者,亦可说为成立。 若与诸饿鬼所有相同者,则犹如饿鬼。 云何成立? 由水流中共见脓等。 由脓充满之河为脓河,犹如乳瓶。 由保持同业异熟之诸饿鬼、一切亦同观见河内由脓充满,非独一各别。 如由脓充满、由尿、呕吐物、未暗灰烬、泪水及鼻涕充满,执持棍棒刀剑人等守护亦如是,所言等中摄。 若如是者,义无有者亦成立由诸了别识心无决定。 (三)起作用如梦能损。 当知说之为成立。 例如于梦景中无有由两与两相遇、亦出现精液之能相者、即由梦所损害。 如是且以其他及其他事例成立处所及时间决定等,一切如有情地狱,当知所谓成立者。 于地狱有情等中由同有故、即如有情地狱。 云何成立耶? 观见地狱守卒等,由彼等能损害故。 例如于有情地狱等中有情地狱之诸有情,观见有情地狱守卒等,成立处所时间决定。 亦观见狗、乌鸦、铁山等来往者、即等言摄。 由一切均能观见,而非单独各别者。 由彼等于此等损害亦成立。 实际上有情地狱之守卒等无有,亦由各自同业异熟增上力故。 如是其他此诸处所及时间决定等四者当知一切成立。 何故此诸有情地狱之守卒、乌鸦及狗等,不许为有情耶? 由不合理故。 此等者于有情地狱中不合理,由不以如是痛苦领受故。 若彼此更互能作损害者,当不能安立此等为地狱有情、彼等为有情地狱之守卒。 形状、体量、力量相同等者,虽能彼此迫害,然而不成为如何可怕。 十分炽热铁地基上若不能忍受炽烈之痛苦者,如何能损害其他耶? 非是地狱有情等者、何能在有情地狱中生起? 然而傍生等又如何出现于天界? 如是有情地狱中出现傍生及饿鬼之差别、有情地狱之守卒等。 (四)如其傍生于天界出现、如是非地狱,非饿鬼,于如是中此有、不受此痛苦。 彼诸傍生于天界中出现者、由当领受器世间之安乐所有业乃于彼生起。 于彼之安乐各自亲受。 此诸有情地狱之守卒等者、不领受如是有情地狱之痛苦,是故傍生等于其中生起不合理。 亦非是饿鬼之差别等。 由诸此等有情地狱之业于其中大种之差别等如是出现。 获得有情地狱之守卒等名,乃由显色、形状、身量、力量之差别故。 如是亦成就显现为手足等能作种种所作,由能生起彼等恐怖故,例如羝羊山一开一合,铁剌桐子林刺锋一上一下。 这些(现象?)也不是没有。 (五)若由彼之业于此,而大种等生起者,若许为如是成为,辨别识者何不许? 由诸彼之业即此辨别识于此中成为如是何故不许? 何故分别为大种? (六)不尔于业熏习处,果等分别为其他、若于此有业熏习,何故不当如是许? 即此等由诸有情地狱之业计为于此大种如是生起、变化的业熏习,保持在辨别识相续中。 若不尔者,若于是处有熏习,即于此等中,此之果法成为辨别识,如是何故不许? 若于是处无有熏习,则于此处计为此之果法,有何能成立因? 答言:有教法能成立因。 若即辨别识显现为色等,若色等之义无有者,则不成为薄伽梵说有色等处。 此者非是成立因。 如是:(七)于有色等生处中、由此对所调伏者、由意趣增上故说,如说有化生有情。 例如薄伽梵说有化生有情,是说言意在心之相续,在以后相续不断,由意趣之增上力故说。 在此中我或有情无,此法具有因生起,如是故说。 如是薄伽梵说有色等处,由显示此故、为调伏有情。 此言教者具意趣,于此依何意趣耶? (八)所有业中自种子,所有了别识显现,彼等此之生起处,牟尼说为二行相。 云何显示如是说言耶? 显现为色等之了别识成为各自种子之差别、由此生起之所有种子及显现,彼及彼等薄伽梵如次说为眼根及色处;如是乃至显现为所触之了别识成为各自种子之差别、由此生起之所有种子及显现,彼及彼等薄伽梵如次说为身根及所触处,此者意在于此。 由如是言趣增上力故、显示有何功德耶? (九)如是可成为悟入补特伽罗无有我,若如是解说者,当悟入补特伽罗无我。 依二六六辨别识生起、在了知从独一看见者乃至触者全无有以后,由显示所有一切补特伽罗无有我故、此等所调伏有情悟入补特伽罗无我。 更显示入法无我,言更显示者:显示唯了别识。 云何悟入法无我耶? 出现唯此了别识显现为色等法,通过了知色等能相之法毫无所有而悟入。 若法在一切行相之中都无者,则此所谓唯了别识亦无有故,此云何安立了别识? 由法者亦非是一切行相无有故,如是悟入法无我。 所计执之体性故。 若诸凡愚诸法之自性、遍计所执之体性无有我、而所有佛陀之境界由以离言为体性故、非为无有。 如是又于唯了别识,其他不同于了别识之遍计所执体性证知无有我、由此故能安立为唯了别识,于一切法即悟入无有我。 而于此有中亦非拨一切行相无有。 若不尔者,则异于了别识者由亦成为异于了别识之义故,不成立唯了别识性,由诸了别识具有义故。 薄伽梵过去亦有所用意说色等处,如其有诸色等云何当证知彼等不成为所谓了别识内自境界耶? 如是(十)此者若一亦非境,亦非是众多极微,亦非是彼等和集,由极微不成立故。 若如是所说,若诸色等处已成为了别识内自境界者,则此者抑或是单一,如胜论者所计有分体,抑或众多极微,抑或即此等极微和集而成者。 则此单一者、非是境界,离开诸组成部分有分体何处可得? 亦非是众多极微,由于极微各各别别不能取故。 此等合集亦非境界,如是极微不成立为一实个体故。 云何不成立耶? 如是(十一)由六一齐构合故、则成为六分极微,若从六方由六极微一齐构成者,则成为六分极微! 一既定处、无容它处(chǔ)故。 若六等者同一处,团仅成一极微量。 若一极微之位置,即唯此亦即是诸六之位置,则由此一切为一位置,则一切团当只成为一极微许。 由更互间无有差异故、任何团亦不显现。 即传诸迦湿弥罗毗婆沙师出现此过失,谓由诸极微无有方分故、即非组合,而和集等者更互组合。 于此等作如是说,若诸极微为和集,非为此外诸异义。 (十二)若极微无组合者,此所集者此由何? 所谓组合亦随逐而转。 不应说无方分故、彼之组合不成立。 如此,若言诸聚集等亦无更互组合,则不应说因诸极微无方分故,组合不成立。 由聚集具有方分,亦不许为组合故。 因此,极微不成立为单独一实质体,许极微和合既不应理,不许亦不应理。 (十三)于此方分有差异,此者不应成为一。 极微东方之一分,亦通过相异者乃至下方诸分亦不同。 方分若差异,以此体性之极微如何应为单独一? 云何成影及障碍? 若于各自极微无有方分差异者,则太阳升起时,于另一方面,如何落下影子? 于此处者理应没有太阳不照之位置。 若不许方向与方向间之差异者,则于极微中由其他极微能障碍又如何成? 若于此极微无其他方分者,则于何处来之方位展转相碍? 若无有阻碍者,则由一切成为一单位故、一切聚集唯成为一极微许。 此者已解说讫。 如是亦不许影子及能障碍非极微所有,而为团所有,难道许团不同于诸极微而有影障? 答曰:即是。 非别有团、非彼有。 若非是除诸极微以外为其他团者,则成立彼等非是此所有。 此全证知者乃能依住之差别。 若色等之能相不遮止者,则不管说极微、或说聚集,由此思量当何所为? 彼等之能相为何? 眼等所有境界性、及青等性。 若许眼等之境界青黄等,抑或说此为一实质,抑或说众多,此当观察。 由此当何所为? 决了众多已解说讫。 (十四)若一为无次第行。 无有同时及不及,安立于众多界别,由目未及微亦无。 若眼之境界为青黄等,即此无有界别,通过证知一实质,不成为次第行,由只由一步便到达一切故。 此岸一分已及彼岸一分未及、不成为同时一齐。 尔时此已及和未及不应道理。 众多象及马等之界别不成为在单一处存在。 若于单一处存在即于此上若另外也存在者,则彼等如何可以界别? 由此二者、有侵占处、不侵占处即此等云何应为一? 于中间有空隙可取故,若由能相差异性故、唯分别为相异实质者,然非不同。 诸水中微小动物与巨大等色质相同故、不成为目不及者。 是故必应考虑极微差异,彼等单一不成立。 由不成此故、色等亦不成立为眼等之境界性。 即是成为唯了别识。 由能量之增上力故,由缘于有或无故成为差别。 一切能量之中现量者为最胜。 此义若无者,则此在自身现量思惟慧觉上如何生起? (十五)现量慧觉如梦等。 无有义亦唯如前显示。 复次当时即此时、若现非汝义显现,此者云何许现量? 若于尔时即此境界者思为己之现量,此现量之慧觉生起,即是彼时此汝之义者不复显现。 由意识完全断定,眼识亦于彼时已灭故、特别刹那论者,云何许说彼为现量耶? 若如是者,此诸色及味等者已灭讫。 由无有领受则意识不成为忆念者故,义决定无疑成为领受。 此者现在尚未观见,如是若彼之境界色等,许为现量者,领受者谓是义忆念。 如是说此亦不成立。 如是(十六)例如现此了别识。 已解说讫。 例如无有义而显现为义者眼识之了别识生起,如是已解说讫。 依此了别忆念已,即依此了别识与忆念相应,唯显现为彼,分别为色等,意了别识生起。 唯是忆念出现、义领受即不成立。 例如梦中了别识之境界非有、如果醒时亦仍如是者,则如其真实若现应通达此乃无有、由世界本来如此者,则亦非如此。 是故若谓非是如其梦景观见非真正之义、一切义都没有,此者不应为成立因。 如是观见梦景无境界,未清醒便非证知。 如是串习于颠倒时分别、之习气为随眠所颠倒之世界者、如其梦景观见非真正之义。 乃至未清醒前如如非证知无有。 若于尔时通过彼之对治出世间无分别智获得以后、已经清醒、即于彼时清净世间后得智现前已,此如如通达无有境界,彼者即与此相同。 若依成为自相续之差别性以显现诸有情之义为了别识生起。 而非依义之差别,由此所依及此解说无有故。 依恶友及善知识、由听闻妙正法及非妙正法故、成为如何成立了别识决定? (十七)由展转增上力故、彼此了别识决定。 由一切有情之了别识更互增上力故、彼此诸了别识成为决定,随其所应。 说为展转者。 即更互。 是故与其他相续之了别识差别于另外有情中生起了别识之差别非是依所有义差别。 例如梦景之了别识所有义无所有、若未由睡眠心所颠倒所有亦若如是者,则于诸为睡眠所颠倒者及未颠倒者中遍行善及不善业爱非爱果。 何故成为不相同? 心者由眠遮掩故,是故梦与果不同。 彼者非是由有以此为因之义。 若此等尽唯了别识者,则于何处由身语亦无故,由屠夫等屠杀时是羊等云何成为死亡? 若此死亡者不由彼所作者,则屠夫等云何成为杀死生命之罪恶? (十八)死殁依他了别识差别,若作为例证,由魔鬼等意力故、当坏他人忆念等。 例如由魔鬼等之意增上力故、毁坏他人之忆念,不观见梦景像、部多之邪魔当来临、由具有神变之意增上力故。 例如由圣大迦多延之子扶持,萨惹纳斯王观见梦景像,及如阿练若仙人由意中不平使毗摩质多观见梦景像,由他人了别识差别故、可以偶或出现与其他有情命根违反变异事。 如是机遇当知,说为相同之相续间之截断相续事,即是死亡。 (十九)由仙愤怒弹咤迦阿练若云何成空? 若由其他了别识之差别不许另外有情死亡者,则意过失成立后具有大罪恶时、薄伽梵告家长邬波离言:家中主人! 汝曾否传说听闻弹咤迦阿练若、羯陵迦阿练若及末蹬迦阿练若,由何者使空并成为寂静? 邬波离言:乔达摩! 如是传闻由诸仙人愤怒故。 意过失云何由彼当成就为大罪恶。 若如是分别,由此等诸对仙人敬重之非人杀戳居于其处之诸有情,而非是有所牵嫌诸仙人由意中不平故。 若如是者,则云何成立由此业较诸身及语之过失具有更大之罪恶? 唯由彼之意中不平就直接可以造成许多有情死亡。 若此等仅只唯为了别识者,则由了知他人之心故、抑能知他人之心、抑而不能知耶? 由此当何所为? 若不能知者,则亦何为作是说了知他心? 若即便能知者,(二十)由了知他心智者、云何非是如其义,例如知自心智故,此亦云何不如其义而知耶? 不知如佛所行故。 如其于离言体性中成为佛陀之所行境界,如是由彼不能知故,此二亦非如其义。 由颠倒显现故,由未断离所取和能取之分别故。 由唯了别识于无边善辨别决定中难穷底并且甚深之此成唯了别识性、由己如同由自能,所作,然一切行相意乐无际佛陀行。 由非是寻思所行境界故。 然而彼于思一切行相中思及为谁之所行境界时便说之为佛陀所行境界。 此者为佛陀薄伽梵所行境界。 由能知一切所知行相之一切智无挂碍故。 世亲论师著《唯识二十论》印度堪布兹那密特惹、西兰特拉布迪及大校订译师班祗达智军译校韩镜清由藏试译校,正刚法师、叶少勇、吕新国学习校对99.2.7下午五时半一校毕 发布时间:2025-11-08 11:00:08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33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