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六编(四)02 内容: 第六编净土资粮:信、愿、行第十七章愿门第二节厌离行净业修持的必要前提是厌离心,娑婆世界众生欲生起厌离心,殊为不易,所以,释尊详陈西方净土依正庄严,极乐圣众种种功德,意在建构一个新的参照坐标。 正因为有严净光丽的西方净土作为参照系,才反衬出娑婆世界的秽浊与败坏,两相比较,厌离娑婆欣慕极乐之心便容易产生。 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 对娑婆世界种种事相,绝无系恋之心,需要般若智慧的观照。 而借助苦缘的逼迫,激扬娑婆众生厌离心,在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关键性的效用。 《瑜伽师地论》云:“菩萨厌离生死,过于二乘百千万倍,非不厌也。 ”娑婆众生耽恋五欲六尘,无有休止。 设使这个世间绝对没有生老病死、刀兵水火等苦难,那么,人人悉皆在放逸安乐中醉生梦死,谁还肯发出世心,修净业以了生脱死呢? 《观经》发起因缘,即是韦提希夫人受到儿子阿阇世悖逆的苦迫,求哀忏悔:“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恶世也。 ”②正是由于这种极强的出离心,成就了韦提希夫人的净业,当下证得无生法忍,得上品上生,频娑婆罗王亦证阿那含果。 所以,佛典常云:三世诸佛以八苦为师,成无上道,是苦为成佛之本。 《大乘无量寿经》中,释尊开示浊世恶苦,五恶五痛五烧的情状,意在成就吾人的出离心。 吾人只有对人生境况与生存环境的苦空无常具深刻认知,方能使净土之愿具有真切的内涵。 兹拟就现代人生境况与佛教对减劫三灾的悬记,略作讨论。 一、现代人生境况认识自我,认识人生是世界各大宗教与哲学所应回答的问题,佛教也不例外。 释尊示现八相成道,无非欲令众生破迷开悟,了达宇宙人生的真相,就路还家,横截生死,成就佛道。 佛在大小经典中晓示,苦空无常无我是人生的常态,应于此警觉,于此解脱,具言之:1. 觉悟人生的苦从苦的内容来看,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此八苦任何人都无能避免,所谓八苦交煎,只是随各人业力有程度浅深的差异。 从苦的性质来看,人生有三苦:一者苦苦——受有漏身,已名为苦,更加种种逼恼,则苦上加苦;二者坏苦——当快乐消失时,不胜忧苦;三者行苦——介乎苦乐二受之中,不苦不乐,念念迁流。 欲界众生具足三苦,所谓三苦互渗,任何人无能避免。 色界众生具后二苦,无色界众生唯有行苦。 十方众生,永劫以来,辗转五道,忧苦不绝,恶臭不净,无可乐者。 对此观照,寻思出离之道。 2. 觉悟人生的空这一期的业报身由妄心所聚集,起惑造业,劳役终生,无非一场苦乐交杂的梦。 诚如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六如的般若观照,是斩断烦恼系缚的金刚利剑,惜乎众生处处执有,认假为真,起惑造业,枉受苦痛。 世人于此人生逆旅,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于此梦幻人生,当体识破,志求涅盘净土,是为觉悟。 3. 觉悟人生的无常有情根身有生老病死,无情器界有生住异灭,人寿最多不过百年,如石火电光,转瞬即逝。 即便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任汝千般快乐,无常总是到来。 身如聚沫,不得久立,是身不净,秽恶充满。 众生无有智慧审察依正二报的无常败坏,在这如梦的人生舞台上,自因自果,蒙冥颠倒;迷于瞋恚,贪于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 4. 觉悟人生的无我凡夫迷惑颠倒,身见边见炽盛,执认此身为我,自我中心,贪着五欲。 贪财为我受用,贪色为我娱乐,贪名为我荣耀,贪食为我滋养,贪睡为我安息,不知此身四大和合,假名为我,毕竟无我可得。 坚固的我执伴以强盛的贪欲,便造作杀盗淫妄诸种恶业,招致五痛五烧的果报,譬如大火,焚烧人身。 人生的苦境在当代表现得尤为显着,现代人造恶的动机与手段比古人更甚,苦果也就更大。 冷静地观察这个世界,我们能睹见一系列的险象与危兆。 诸如:精神家园的丧失,全球性的政治腐败,英雄偶像的陨落,文明婚恋观的瓦解,毒品孽花的泛滥,日益污染的生存环境,各类动物锐减,贫富差距的拉大,种族矛盾,宗教冲突,邪教遍布,计算机犯罪,分子生物学的潜在危险,核战争的威胁……等等。 种种资料显示,人类境况日趋恶化。 本世纪以来,种种或自然的或人为的巨大灾难次第出现,从中可以看出:人类所面临的灾难逐渐从纯自然性、区域性发展到人为性与全球性。 与古代劫难大多体现于物力、人力的耗损和毁火,以及文明成果的丧失相比较,现代劫难则直接指向整个人类的生存基础,罗马俱乐部发出的“人类面临灾难深渊”的警钟,持久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当代有识之士本着良知所发出的呼喊,在全球性的市场经济与科技文明的大浪潮中,似显微弱,业力之障,不可思议。 如果人类不从内心作一根本转变,重新修复善恶因果报应的堤坝,重组道德与效率的良性互动的话,任谁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 释尊曾悬记:“吾(释尊自称——注)般泥洹,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 ”①重温这段法语,于当代人类命运,思过半矣。 《法华经》用火宅喻来形容三界的苦况,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 ”殷勤诱导众生出离火宅,等颁大白牛车,究竟成佛。 吾人于此此浊苦世间,如能信愿持名,自行化他,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这是我们从当代人的境况所外华的唯一理念,也是唯一可走的妙庄严路。 发布时间:2025-11-07 08:30:52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33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