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素食人生 内容: 许多人年轻力壮时可谓饕餮,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而人到中年之后,则素食起来,不再嗜好荤腥。 论其究竟,原因大抵有二:一是年轻力壮时活动多,工作负担重,消耗的热量自然也大些,非肉食不足以补充;进入中老年后,活动量相对小些,消耗减少,素食足可以弥补。 二是年轻时好牙口、好胃口,吃头整牛都不愁消化;而老之将至,消化和吸收功能都差得多,大鱼大肉吃着腻味,不如清淡素食舒服。 就我自己而言,幼时家贫,在农村,又值三年自然灾害,漫山遍野大饥荒,饭都没得吃,何来肉吃? 记得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什么时候能吃顿饱饭。 一次听母亲和村子里的女人们闲谈,说从前肉吃馊了,倒进阳沟里,真觉得那是天方夜谭。 还有一回,学校从附近请了位老农民忆苦思甜,进行阶级教育。 老人讲他旧社会在一家地主家打短工,一天要挑二十担大粪,肩膀的皮都磨破了。 中午吃饭,地主婆在他碗底埋了两块肉,他受宠若惊,下午就下劲儿,多挑了五担。 晚上下工,三五个打短工的人一聊,才知每人碗底都有两块肉他在台上讲,我和同学们一个个都在台下流口水。 心想:要是有两块肉吃,多挑十担我也干。 后来有肉吃了,就吃得凶猛。 刚到工作单位,一群年轻人如狼似虎,周末义务劳动,修河堤,硬是挑断了几根栎木扁担。 可也吃得,放开肚皮,每人平均四两老白干,两斤粉蒸肉! 虽说是好汉不提当年勇,但时至今日,碰到一起,我们还忍不住要夸夸当年的豪气。 还有一次,与一位朋友合作长篇小说,涉笔寺庙。 不懂,去一座寺庙深入生活,与寺僧们同吃同住,也一同早课晚课。 早课晚课和一应佛事活动不难,和尚念什么我不管,一个劲儿南无阿弥陀佛绝对没错。 最受不了的就是吃素。 头两天还可以,清水淡斋,吃饱就行;三四天就有点够呛;五六天似乎就有馋虫爬出来,看见只老鼠,恨不得拿开水烫了毛皮,扔嘴里吃了。 到第七天,深入生活结束,与住持和众僧匆匆道个别,便飞奔下山。 第一件事就是找家馆子,叫两大碗红烧肉,狼吞虎咽起来。 老板娘看着扑哧一笑,弄不清是从哪座饿牢里放出来的。 到后来,渐渐就对荤腥淡了兴趣,食性渐趋清淡。 平时在家爱吃青菜豆腐,再不就醋一碟河虾,炒几个鸡蛋什么的;遇有宴请,只吃些素些的菜肴,若是满桌荤腥,就挑些做佐料的葱、姜、蘑菇、笋片吃。 弄不清怎么就突然地吃起素来,甚至连荤油也不想吃。 妻子说你怎么成精作怪? 我说谁个成精作怪? 不是不吃,是怕吃,懂吗! 吃鸡鸭就闻出一股子鸡埘鸭寮气味,吃猪肉就闻出一股子开水泡猪毛的气味。 总之,只要是畜禽之类的肉,就觉得有一股子不可忍受的难闻,你还怎么吃它? 吃素倒好,碧青青的水芹,嫩生生的茭白,鲜活鲜活的大青豆,细嚼慢咽,有滋有味。 萝卜白菜,青椒紫茄,吃着是纯粹的阳光乡野味儿,都是满口的清爽,满口的清香。 这架式,不说去寺庙十天八天的体验生活,就是真格儿长久去做和尚也打熬得住。 况且不用打熬,淡斋素食本身就是一份快乐。 素食的快乐,不仅在于口腹之间,还在于全身,乃至精神。 清淡两个字,看似平常,但你仔细想一想,其中却是蕴涵极多。 人生若能真正地趋于清淡,体味清淡,进而整个灵魂和肉体都融和于清淡之中,你会有什么感觉? 是不是从头到脚遍体通泰,从里到外地透明起来? 素食,是我人生的一大福份! 发布时间:2025-10-28 10:44:07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33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