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354 皖山正凝禅师悟道因缘 内容: 皖山正凝禅师悟道因缘福州鼓山皖山正凝禅师,兴化囊山孤峰德秀禅师之法嗣,龙舒太湖人。 正凝禅师出家后,一度游方参学,后前往福建,投孤峰德秀禅师座下参学。 一日,正凝禅师入室请益。 德秀禅师举赵州狗子无佛性之公案诘问他。 正凝禅师当时不能应答。 退出丈室之后,便发奋用功,日夜参究。 半年后,正凝禅师终于有所省悟。 遂作颂呈德秀禅师,颂云:“赵州道无,箭不虚发。 筑着磕着,全活全杀。 ”德秀禅师览颂后,笑道:“你也得(也可以),只是未在。 ”后来又有一天,正凝禅师又入室请益。 德秀禅师便举德山禅师见龙潭崇信禅师之公案——德山禅师在龙潭山脚下,被卖烧饼的婆子问得哑口无言之后(参见本书“德山宣鉴禅师悟道因缘”章),便直接上山,来到龙潭崇信禅师的道场。 德山禅师来到法堂,说道:“久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 ”龙潭禅师听说了,便欠身道:“子亲到龙潭。 ”德山禅师默然无语,于是决定留在那里。 一天晚上,德山禅师侍立次,龙潭禅师道:“更深(夜深了),何不下去? ”德山禅师于是向龙潭禅师道别,走出丈室。 不久,他又回来了,说道:“外面黑。 ”龙潭禅师于是点上纸烛,递给德山禅师。 德山禅师刚要伸手接,龙潭禅师又将纸烛吹灭了。 德山禅师当下豁然大悟,于是礼拜。 龙潭禅师问:“子见个甚么? ”德山禅师道:“从今去向,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 ”举完此公案,德秀禅师便问:“那(哪)里是德山亲到处? ”正凝禅师突然用手掩住德秀禅师的嘴,脱口说颂道:“潭不见,龙不现,全身已在空王殿。 梦回勿听晓莺啼,春风落尽桃花片。 ”德秀禅师一听,遂印可道:“汝今日方知泗洲大圣不在扬州出现。 善自护持。 ”并令他充当烧香侍者(侍香)。 正凝禅师悟道后,又在德秀禅师座下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应太傅贾平章魏国公之邀请,开法于福州鼓山。 上堂云:“入院方三日,追陪人事忙。 灯笼与露柱,密密细商量。 且道商量个什么? ”说到这里,正凝禅师便拍禅床道,“昨夜碧天风浪静,一轮明月照螺江。 ”又云“六月旦,夏已中。 荷花开水面,荔子映山红。 无位真人处处相逢,拟议云山千万重。 ”无位真人就是我们本自具足的佛性,它在在处处、时时刻刻都与我们在一起,但是,如果我们想用分别思维去拟议把捉,则相去十万八千里! 正凝禅师圆寂时,春秋八十四岁,有辞世偈云:“八十四年,一梦相似。 梦破还空,也无些事。 ”355. 大明僧宝禅师悟道因缘磁州(今河北境内)大明僧宝禅师,青州普照一辨禅师之法嗣。 僧宝禅师出家后,即投青州普照一辨禅师座下参学。 一日,僧宝禅师入室参礼一辨禅师,问道:“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指西来意? ”一辨禅师道:“昨日有人恁么问,被打出去也。 ”僧宝禅师道:“今日又如何? ”一辨禅师道:“你得恁么不识痛痒! ”僧宝禅师便礼拜。 一辨禅师道:“可惜许,棒折也。 ”僧宝禅师一听,身上汗如雨下,忽然猛省。 僧宝禅师后住磁州大明寺,开法接众。 一日,上堂,有僧问:“如何是转功就位? ”[功就是用,位就是体。 功位的关系,也就是体用的关系。 ]僧宝禅师道:“用尽铁锄头,放下卧清风”。 那僧又问:“如何是转位就功? ”僧宝禅师道:“不居无影谷,曳杖入烟村。 ”[无影谷喻体,不居无影谷,就是不沉空滞寂,曳杖入烟村喻用。 ]那僧问:“如何是功位齐彰? ”僧宝禅师道:“掌上擎日月,运照自无私。 ”那僧又问:“如何是功位俱隐? ”僧宝禅师道:“石人同木女,相邀入海中。 ” 关于见性之事,僧宝禅师曾经在一次上堂的时候,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若论此事,如人作针线,针针相似。 忽见人来,不觉失却针,只见线。 这边寻也不见,那边寻也不见。 却自曰:‘近处尚不见,远处那里得来? ’多时寻不得,心烦不好,昏闷打睡,拽衣就枕。 方枕时,蓦然一箚(zha),曰:‘原来只在这里! ”参禅用功开悟,其过程与这个比喻颇为相似。 用功须针针相续,打成一片。 等到功夫成熟了,一个外在的因缘,将能所用的一时打却,那个时候,如处虚空,无处把捉,心大不安,不敢承担。 这时一念回光,发现自己的脚原本就踏在地上,始信从前功夫皆是错用。 虽然如是,若不经过一番苦寻,又如何信得此语! 发布时间:2025-10-11 11:34:31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32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