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203 黄龙祖心禅师悟道因缘 内容: 黄龙祖心禅师悟道因缘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黄龙祖心宝觉禅师,黄龙慧南禅师之法嗣,俗姓邬(wu),南雄始兴(广东始兴县)人。 祖心禅师少时读书,即闻名乡里,十九岁的时候,不幸眼睛瞎了,父母于是祈祷观音菩萨,如果治好了他儿子的眼睛,将来让他出家。 不久,祖心禅师的眼睛果然复明了。 于是祖心禅师便依龙山寺僧人惠全禅师出家。 第二年参加试经,因别出心裁以诗作答,得以剃度。 在龙山寺期间,祖心禅师因为不守戒律,而遭逢横逆,于是便离开龙山寺,游方行脚。 祖心禅师曾参礼过云峰文悦禅师。 云峰文悦禅师是大愚守芝禅师之法嗣,汾阳善昭禅师之嫡孙。 在文悦禅师座下,祖心禅师参学了三年,却无所得,于是便辞去。 临行前文悦禅师指点他往参慧南禅师。 慧南禅师当时住在洪州黄檗山之积翠庵。 于是,祖心禅师便前往黄檗山,在慧南禅师座下执侍四年,但是仍然一无所得。 一天,祖心禅师倒开水,不小心,开水溅到了手指上,他豁然如梦初醒,但是禅机智慧尚未显发。 后来,他把此事告诉了慧南禅师,慧南禅师怕他得少为足,便将他压制住,没有认可他。 于是祖心禅师又辞别慧南禅师,再次上云峰文悦禅师那儿。 可是文悦禅师已经谢世了,不得已,他便投石霜慈明楚圆禅师座下。 一日,祖心禅师阅读《传灯录》。 当他读到--“僧问多福:‘如何是多福一丛竹? ’福曰:‘一茎两茎斜。 ’曰:‘不会。 ’福曰:‘三茎四茎曲。 ’”--这则公案时,祖心禅师豁然大悟,遂彻见文悦和慧南二位禅师的平生用处。 于是他当即回到黄檗山慧南禅师那儿。 刚展开坐具,慧南禅师便祝贺他道:“子已入吾室矣! ”祖心禅师一听,欢喜踊跃,说道:“大事本来如是,和尚何得教人看话,百计搜寻? ”慧南禅师道:“若不教你如此究寻,到无心处,自见自肯,即吾埋没汝也。 ” 祖心禅师悟道后,一度混迹众中,继续做悟后保任的功夫。 他经常入室,向慧南禅师请益云门祖师的法语言句。 慧南禅师道:“知是般事便休,汝用许多功夫作么? ”祖心禅师道:“不然,但有纤疑在,不到无学,安能七纵八横,天回地转哉! ”慧南禅师遂点头称是。 黄龙慧南禅师示寂后,祖心禅师应郡守之邀请,住持黄龙十二年。 祖心禅师天性率真,不乐事务,曾五次想辞掉住持职务,最后一次才得以如愿以偿。 祖心禅师把自己的居处称之为“晦堂”,故丛林中又称他为“晦堂和尚。 ”祖心禅师证悟透彻,接众有方,从他问道而开悟者,不可胜计。 从下面所列数则上堂法语中,可以见出祖心禅师见地之圆满--1.上堂:“愚人除境不忘心,智者忘心不除境。 不知心境本如如,触目遇缘无障碍。 ”遂举拂子曰:“看! 拂子走过西天,却来新罗国里。 知我者谓我拖泥带水,不知我者赢得一场怪诞。 ”2.上堂:“大凡穷生死根源,直须明取自家一片田地。 教伊去处分明,然后临机应用,不失其宜。 只如锋铓未兆已前,都无是个非个。 瞥尔爆动,便有五行金土,相生相克,胡来汉现,四姓杂居,各任方隅,是非锋起,致使玄黄不辨,水乳不分,疾在膏肓,难为救疗。 若不当阳晓示,穷子无以知归。 欲得大用现前,便可顿忘诸见。 诸见既尽,昏雾不生。 大智洞然,更非他物。 珍重! ”3.上堂:“若也单明自己,不悟目前,此人有眼无足。 惹悟目前,不明自己,此人有足眼。 据此二人,十二时中常有一物,蕴在胸中。 物既在胸,不安之相,常在目前。 既在目前,触途成滞。 作么生得平稳去? 祖不言乎: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4.上堂:“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 便恁么休去,停桡把缆,且向湾里泊船。 若据衲僧门下,天地悬隔。 且道衲僧门下,有甚长处? 楖栗横担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去。 ”5.上堂:“镜像或谓有,揽之不盈手。 镜像或谓无,分明如俨图。 所以取不得。 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还会么? 不作维摩诘,又似傅大士。 ”6.上堂:“夫玄道者,不可以设功得。 圣智者,不可以有心知。 真谛者,不可以存我会。 至功者,不可以营事为。 古人一期应病与药则不可。 若是丈夫汉,出则经济天下,不出则卷而怀之。 尔若一向声和响顺,我则排斥诸方。 尔若示现洒肆淫坊,我则孤峰独宿。 且道甚处是黄龙为人眼? ”北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祖心禅师将入灭,令门人黄庭坚居士为他主持后事。 荼毗(火化)那一天,邻峰的长老为他举火,可是怎么点也点不着。 于是黄庭便看着祖心禅师的得法上首弟子死心悟新禅师,说道:“此老师有待于吾兄也。 ”悟新禅师开始不肯举火,后经黄庭坚居士一再强迫,不得已才举火,说偈道:“不是余殃累及我,弥天罪过不容诛。 而今两脚捎空去,不作牛兮定作驴。 ”说完偈子,悟新禅师便举起火炬在空中打了一个圆相,说道:“只向这里雪屈。 ”火炬刚扔到柴堆上,便立即熊熊燃烧起来。 其灵骨后安放于普觉塔之东侧。 谥宝觉禅师。 发布时间:2025-10-11 10:29:32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32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