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陈柏达:临终犹疑 内容: 第三十八章 临终犹疑生人生西 全仗开导? 民国时代,有位陈少庭居士,名继璋,是湖南永州人。 ?他跟随他父亲因政务的关系到了江南,后来他父亲亡故,他就在镇江开米店,不料却赔钱了。 ?又当上海救济妇孺会的探员,每次在船上查票时,遇到有朝山的出家人没钱买票而上船的,他都设法帮助,虽然常常如此,也不觉得厌烦。 ?民国二十三年,他跟曹幼珊等十多人朝五台山。 到达南台山腰时,遇到一位老人指示他们,先到古南台,得以皈依弥清老和尚。 ?弥清老和尚对他们说:我晚上梦见脚底出现一成字,便知道有弟子会来,现在果然看见你来了,刚好符合梦里所预兆的,那么应当取法名为满成。 ?晚饭过后,他到山坡礼拜智慧灯求智慧,还没拜完三拜,就看见满山坡有灯光照耀,从远慢慢靠近,渐渐到了眼前。 ?他感应到这种神奇的事,真是悲喜交加。 ?继续经过五峰顶进香完了,到广济茅逢,谈到皈依弥清老和尚的事。 那时,刚好有古南台的当家师了常大师在场,说道:弥清老和尚从来不收弟子的,记得以前有位官员,拿了一千银圆来求老和尚皈依,却受拒绝,现在为什么你才说一句话,老和尚就答应为你皈依呢? 这实在是很奇怪的事。 陈少庭一听,觉得这次的因缘太奇妙了,于是立下誓愿发心永远护持五台道场。 ?待他回到上海后,即刻邀请曹幼珊等人,乐捐劝募,以便长年供养,约有几十人响应,每人每年三十圆。 ?到了抗战军事兴起,时局一天比一天困难,于是发起募捐二万圆,购买稻田有六十亩,来作为供养出家师父们永久的道粮。 ?导安大师曾经问他将来的归处,他每次都回答:要到五台山出家为僧。 ?民国三十一年二月,他忽然感到临终不能自作主宰,前路茫茫不知归向何处,他把这种感觉告诉导安大师。 大师回答说:如果想要在临终时能自作主宰,能够知道归向何处,有所依托,必须要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自从那时开始,他决定以净土为他的所归处,每天念佛一万声。 ?四月初四那天,礼兴慈法师受持五戒。 ?七月初三,患了下痢的疾病。 ?七月十五日,忽然中风,手脚都僵硬了,口鼻也歪向一边,说话和吃饭都不方便。 ?七月十六日,由于横隔膜不正常的收缩,引起呼吸的变态(呃逆、即噎也),找了医生医治才止住。 七月二十二日午后三时,他又转患成心气病。 四时忽然笑着呼叫:文殊菩萨来了! ?他的妻子才要答话,还没说完,他又说:阿弥陀佛也来了! 赶快帮我迎请导安大师等来为我助念! 说完,又大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声,此后不再能说话了。 ?后来,导安大师等都到了,他微笑地看着他们。 大师们都坐在他的床前,高声念佛,又一再吩咐他要心里跟着默念,他也一一点头答应。 ?到了十一时,他突然流了很多汗,又急急地喘气。 全身冷冰冰的,只有头顶,还有心还很温暖。 ?大师恐怕他在求生净土以及出家为僧这两件事上,还犹豫不决,于是恳切为他开示:你在为人处事方面,已尝尽滋味,已能深知,这时候,你还贪求什么呢? 正当这最要紧的关头,应当早早决定主宰,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万一再拖延不能决定,错过了好因缘,后悔是会来不及的! ?他的妻子也是这样劝勉他,心部才慢慢冷却。 ?到了午时,他气喘也渐渐不急了,大家都怕他神智昏昧不清,又常在他耳边大声清楚念佛,使他不忘念佛。 ?接近下午一点钟时,他就与世长辞了。 这时候只剩下头顶还是温温的。 享年六十六岁。 (译自弘化月刊第二十一期)? 评论:像他这样好几天都不能说话,而到临终时又能说话,这是佛菩萨的感应使然罢了。 只有在他头顶与心部两方同时呈现暖相(因为神识若从心出便为人,若从顶出便成圣),这是他在出家为僧及求生净土的志向尚未决定的关系,经过大师恳切的开示,他往生净土的志向才决定,所以他的心部才慢慢冷下来,只留顶部是温温的。 可见临终的助念开导是非常重要的,怎么可以忽视呢? (净土圣贤录第四编卷中)? 发布时间:2025-10-10 11:00:09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32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