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428 古音净琴禅师悟道因缘 内容: 古音净琴禅师悟道因缘建宁(今福建境内)双峰古音净琴禅师,寿堂松禅师之法嗣,俗姓蔡,本郡建阳人。 净琴禅师自幼卓荦不羁,厌于俗务,经常感叹道:“世间有求皆苦,不如早觅个出身之处。 ”净琴禅师二十五岁从东峰禅师落发,受具足戒后,即开始游方参学。 初礼大阐禅师,无所省发,后投性空关主座下请益。 一日,净琴禅师偶然遇见性空关主之座下有一尊宿静晃禅师,在阅读古梅语录,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有僧入丈室外,告诉古梅禅师说:“某有个入处。 ”古梅禅师一听,便拈拄杖,将他打出丈室。 过了一会儿,那僧又走进丈室,古梅禅师又将他打出。 读到这里,静晃禅师笑道:“者僧实有悟处,只是大法未明耳! ”净琴禅师听了静晃禅师的评语,遂起身作礼,请求静晃禅师为他开示入道要门。 静晃禅师道:“佛性虽人人本有,若不以智慧攻化,只名凡夫。 今欲成办此事,直须尽扫葛藤枝蔓,只将一句无义味话头,自疑自问,自逼自拶,不肯求人说破,不肯依义穿凿,决要命根顿断,亲证亲悟。 如此昼三夜三,迫勒将去,年深月久,忽然心华发明,如云开见日,古人公案,一一洞了,始知无禅可参,无佛可做,头头上了,物物上通,如人到家,不问路也。 ”听了静晃禅师的开示,净琴禅师于是奋志用功,死心参究,专看“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之话头。 后前往滇南,准备参礼寿堂松禅师,途中经过鸡鸣滩的时候,净琴禅师忽然大悟。 及见寿堂禅师,遂蒙印可。 净琴禅师得法后,寻归故里,出世于双峰。 大明正德壬申(1512),又移住瑞岩。 曾有示众法语云:“学道人当截断诸缘,屏息杂念,单提本参话头。 于行住坐卧,苦乐逆顺,一切时中,不得忘失。 凡静中所见,善恶境缘,皆由不正思惟,但只瞑目静坐,心不精采(用心散乱,不猛利),意顺境流,半梦半醒,或贪静境,致见种种境界。 若是正因衲子做功夫,当睡便睡,一觉便醒,起来抖擞精神,摩沙两眼,咬定牙关,捏紧拳头,专心正念,切切偲偲(si,互相勉励督促),疑来疑去,到水穷山尽时节,忽然疑团迸散,顿见自己一段本地风光,非从外得。 到这时节,才名入门得地。 更要求明眼宗匠抉择,不可便休。 一法不明,直须辩明,一理不通,直须通透。 假使悟后不能通达化门,古人谓之坐在百尺竿头,不能至于一切智海。 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 珍重。 ” 发布时间:2025-10-05 10:32:59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3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