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安法师:印祖释《禅净四料简》决行疑以导修(7) 内容: 好,请看下面。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 有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大错。 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 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 悠悠泛泛,修余法门。 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 又无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 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 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即随福转,耽著五欲,广造恶业。 既造恶业,难逃恶报。 一气不来,即堕地狱。 以洞然之铁床铜柱,久经长劫,寝卧抱持,以偿彼贪声色,杀生命等,种种恶业。 诸佛菩萨,虽垂慈愍,恶业障故,不能得益。 昔人谓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者,此之谓也。 盖以今生修行,来生享福,倚福作恶,即获堕落。 乐暂得于来生,苦永贻于长劫。 纵令地狱业消,又复转生鬼畜。 欲复人身,难之难矣。 所以佛以手拈土,问阿难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 阿难对佛,大地土多。 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 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犹局于偈语,而浅近言之也。 ”好,这一段(讲)最后一个偈颂。 这偈颂有的人有个错误的看法——也是望文生义不加深究,说无禅无净土的人就是指那些不信佛,埋头造种种恶业,不修五戒十善、种种善法的人。 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印祖说大错特错,实际上这个偈语还是针对佛教徒——修行人来说的。 自古以来大乘佛法有种种法门,禅、教、律、净、密这五个宗派里面,实际上禅、教、律、密它都侧重在这种自力方面,所以都基本上可以归纳在禅的范围,那么净土宗仰靠佛力,是特别的胜异法门。 所以最后归纳就是两类——禅和净:最为当机,修行的两个主要行法。 好,这就指佛弟子——四众弟子,这种人他修行佛法,在种种法门当中——在禅法当中,他又没有得到利益,在禅堂里面打打坐,昏昏沉沉参究不得力,不能起疑情,不能彻悟自性,同时他又对净土法门没有信心——生起不了信心,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他就泛泛悠悠,这个法门也修一点,那个法门也试一试。 修得不得力吧,烦恼就比较重,所以常常佛门一句话说:修行一年,佛在眼前;修行两年,佛在天边。 那么功夫不能得力,定慧不能均等,断惑证真更谈不上,没有能力靠自己力量断烦恼,证真如自性,这个自力的禅他得不到利益,同时净土仰靠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带业往生——他也靠不上,两头都靠不上。 两头靠不上,那就什么呢? 他一辈子也在修行啊,他也在持戒啊,但是他解决不了生死问题。 解决不了生死问题,以他持戒修行这种程度——有浅有深的定慧之力,就自然地因果报应,感得来生得人天福报,下辈子做大官发大财。 那么今生他既然没有通过修行得到般若的正智,来生他的福报现前,就必然会迷惑颠倒,就会对财、色、名、食、睡——对这些五欲就会耽恋,就会执着,由于他有这种富贵之力嘛,所以他就有能力广造诸多的恶业。 你说一个穷人没有钱的话,他吃山珍海味还没有办法呢;他有钱的话,哎,海陆空(动物)他都可以吃得到,造恶业他有空间。 那么既然借助他的富贵之力,造了种种的恶业,当然这种自因自果的恶报他也逃脱不了,等到临命终时一口气上不来——生命就在呼吸间啦,这口气不上来,就随着他的恶业堕到了地狱。 堕到地狱,里面就有种种的地狱啰:十八种地狱、五百地狱,等等。 这个铁床的刑法,就是有钉子啊,躺在那个上面,被那鬼卒一段一段锯开呀;你平时烤这些螃蟹、乌龟,到了那里也有铁盘子来烤你啊;然后这个铜柱——铜的柱子是烧得火烫的,炽热的,但是你一看那个铜柱就是个美女呀,就想去拥抱哇,这一抱就抱到铜柱上,就烧焦啦,烧焦了业风一吹又活了,再一看铜柱又是美女呀,又抱哇,一天到晚不知抱多少次、烧死多少次,这就久经长劫。 睡在铁床上被锯截,抱在铜柱上万死万生,来偿他前一生贪色欲的、杀生命的恶业。 尤其这个时代,这种色欲的狂涛非常之盛,这个杀害种种生命来滋补他的这种恶业也越来越普遍了,所以他到了地狱去,这个万死万生。 佛菩萨很悲悯,也会在地狱度众生,但到地狱度众生,由于他恶业太重,佛菩萨到地狱教他念佛——念阿弥陀佛,他都念不出来啊,连“阿”字都张不开口哇:他是这样的恶业呀,得不到法上的利益。 这里面可以看《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菩萨发了大愿,那真是让他老人家太辛苦了,刚刚好不容易度几个众生出了地狱,转眼之间又进去了。 所以这个九华山就有一个很大的无常鬼(雕像),就是大喝一声:“你又来了? !”这恶业长。 所以这个净土宗祖师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修行人没有对净土法门产生正信,不能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话,他是泛泛悠悠修其他的法门,其结果就叫第三世怨。 “第三世怨”怎么理解? 就是今生的一个恶人造作五逆十恶,他当生下地狱;那么一个泛泛悠悠修行佛法的人,他是下一辈子得人天福报,借人天福报富贵之处来造孽,是第三世下地狱,这就叫第三世怨。 所以建立正信、正见,求生净土,对我们修行人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你今生的佛法修行——他也会持戒,也会诵经,你就刚刚上午讲的那个孝女修行,下一辈子成了黄山谷——黄庭坚,黄庭坚他的文采很好,他早年也差点误入歧途,他就喜欢写那些艳词啊——很哀艳的,创作小说——爱情小说、爱情诗词啊,他写得很多,也让人很爱读。 有一天他跟那个——当时宋代有位画家叫李伯时,又叫李公麟,他是喜欢画画的,他画马画得非常惟妙惟肖。 这个李公麟画马最后得到什么结果? 现生就在床上变成一匹马——他天天去想这个。 所以他和李伯时一块到寺院去拜访圆通秀禅师的时候,圆通秀禅师就告诉李公麟:“你不能再画马了,你这个天天画马,想的太多,你下辈子就(生)到马里面去了。 ”李公麟还挺听话,李伯时以后他就专门画佛菩萨像,到东林寺还画过东林十八高贤,这个《莲社图》李伯时画的。 这个黄庭坚他就听了不以为然,说:“他画马会变成马,难道我写点诗词也会变成马吗? ”圆通秀禅师这时候对他非常严正地说啊,他说:“李伯时画马他变成马,还是他自己的恶业恶报;现在你写这样的艳词啊,来动天下人的那种邪淫的心,那不是变马的问题,那要到阿鼻地狱去的。 ”跟他这样讲。 这一讲,黄山谷还真的被震动了,他就害怕了,以后他真的就不敢再写了。 那么黄山谷也还是学佛,还是吃素的,所以你看,如果他是借助他的力量,没有碰到善知识,还是写那些艳词,还是造作种种恶业,可不是要下地狱嘛。 所以以他今生的修行,来生得福报享福,依着这个大福报来造种种的恶业,第三世就堕到地狱里面去。 所以他的五欲的快乐暂时在来生得到,他三途的剧苦可是无量劫不能终结呀。 纵然地狱的业消完了,也很难下世转到人道,还要变成饿鬼道,饿鬼道偿完了,还得(生)畜生道:这个想得人身,难中之难。 所以这个众生在轮回里面的这种错综复杂的因果,以及三恶道的种种剧苦,我们都不知道。 所以才有(此公案),有一天佛用手抓了一把土在手上问阿难,说:“我手上的土多,还是大地的土多? ”这是显而易见的答案嘛,当然阿难就说:“大地的土多。 ”那手上的这点土跟大地土相比,不能相比。 好,佛说:“得人身,(掌中)土。 ”就是我们在这个世间,这些众生下一辈子想再得到人身,就像手上的土;失去人的身到三恶道里面去的比例,就像大地。 这是佛,是五眼圆明,这不是吓唬人的,就是千真万确的。 实际上我们冷静地解剖我们自己,我们的举心动念到底是什么念头? 我们一辈子的行为是什么业力? 我们可以说,我们在坐的绝大多数也都是失人身的,都是在三恶道里面要注册的,所以《观经》的下辈往生,不是谈其他人,就是谈我们啦。 所以我们这些要下三恶道的人,要赶紧信愿持名,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 阿弥陀佛的第一愿就是国无三恶道愿,就是对我们这些要下三恶道、造了无量三恶道的业力种子的众生,给一个最低限度的安慰呀:你在这个娑婆世界一定要下三恶道,到了我的极乐世界就没有三恶道;不仅没有三恶道的事实,连三恶道的名字都听不到。 这我们就占了个大便宜呀。 那真的这个下三恶道的众生不求西方极乐世界,非愚即狂啊! 这是一个真相啊! 所以到了三恶道里面去,那就是多少劫多少生没有一个人依靠啊,佛菩萨虽然慈悲想救我们,我们的业力很重,都靠不上。 所以这桩严重的后果——只是这个偈子文字少哇,局限在偈里的文字少,浅显地来说;如果深广地来说,一个修行人泛泛悠悠修其他的法门,禅也开不了悟,净土也靠不上弥陀的愿力,那这个后果非常严重。 大家一定要警醒。 好,请看下面。 “夫一切法门,专仗自力。 净土法门,专仗佛力。 一切法门,惑业净尽,方了生死。 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即预圣流。 永明大师,恐世不知,故特料简,以示将来。 可谓迷津宝筏,险道导师。 惜举世之人,颟顸读过,不加研穷。 其众生同分恶业之所感者欤。 彼曰,我昔何罪,早昧真诠。 宿有何福,得闻出要。 愿厕门墙,执侍巾瓶。 余曰,余有何德,敢当此说。 但余之所言,皆宗诸佛诸祖。 汝但仰信佛祖,宏扬净土。 则无德不报,无罪不灭。 昔天亲菩萨,初谤大乘,后以宏大赎愆。 汝能追彼芳踪,我愿舍身供养。 ”好,这是一个总结了——对《四料简》总结。 一切通途法门,它都要靠自力修戒、定、慧,“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是靠自力。 靠自力断惑证真之难,就是蚂蚁上高山;那么相比较,净土法门是专仰靠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 所以这个自力之难和仰靠佛力之易,就构成了难行道和易行道的本质上的差异,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通途佛法它靠自力,一定要见、思惑断尽才能出分段生死,尘沙惑无明惑断尽才能出变易生死;那么净土法门,它有一个本质上特点,就是带业往生,你见、思惑没有断一点,但是能够蒙弥陀愿力加持——横超。 就好像你是一块大石头,大石头你要过去:放到水里就沉下去,但这块石头放在船上,它沉不下去,这条船能够运载到对岸。 所以阿弥陀佛的大愿船,能够使我们业力的大石块不至于沉下去,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三种不退,在位不退当中就是圣人之行列。 那么这两个本质特点,永明延寿大师惟恐世间人不了解,特别写出禅净四料简来开示当代以及未来的罪恶众生,这可真是“迷津宝筏”。 就是我们在这里想求出离道的这样的过程,就好像迷失在一个森林里面——迷失在那个岸边不知道怎么走,这时候有一个船筏,能够带我们走向彼岸。 在六道轮回里面,我们昏昏沉沉已经是轮转了很久,已经不知道方向了,不知道怎么出离了,所以就需要一个向导、一个导师把我们带出去。 那么四料简就是这样的一个宝筏,就是这么一个大导师。 可惜的是,举世之人对这个四料简是囫囵吞枣地不追究,不研究它的义理,带着自己先入知见去随便草率地读过,生起了很多的不正确的观念:什么贬低禅宗啊,褒扬净土哇,这些都是语涉支离啊,不足为法呀,甚至说这可能是后人伪造的,不是永明延寿大师写的,等等这些。 这些错误的观念出来,就会让大家对这四料简产生不了信心,不会按四料简的这个义理去做。 这就是众生这个时代同分恶业所感召。 正法认为是邪法,颠倒的东西认为是正确的东西,现在众生就是这么颠倒,好东西他不识货。 所以这一说,这个上座比丘开始悔悟了,他就忏悔:“哎呀! 我往昔造了何等的罪孽? 出家三十多年,都没学到真理,不了解真相。 那同时宿世又有何种福德? 能够听到论主你老人家给我讲出这样的一个真理,能够知道出离生死的要道。 ”那非常感激呀,他就愿意——愿厕门墙:“我愿意做你的弟子啊,愿意给你做侍者,侍候你老人家。 ”这就是他还报恩啰——有报恩的心。 他真正通过这一番讨论,得到了一种信心啦,知道自己原来的知见是彻底错误的,幡然悔悟。 那么这个论主就说——佛教都是很(有)谦德的——就说:“我有什么道德呢,能够让你做我的侍者? 但是我前面所说的言语,都是从佛言祖语里面出来的,不是自己秘密造成的,是述而不作的,每一句、每一字都是有佛言祖语作根据的。 ”这是末法时代衡量净土法门的一个原则,一定要以诸佛祖语的这种理念作为宗旨,作为依据,不能讲自己的东西。 “那你只要仰信佛言祖语,弘扬净土往生一法,那你说要报答我的恩德,你就在这个弘扬净土法门过程当中,什么恩德都报了。 而且你原来诽谤这个四料简种种错误的知见的罪业,也在你自行化他(弘)净土法门的过程当中消灭了。 ”佛法它的忏悔法,这是佛的大慈悲施设的,你只要一念地忏悔,马上它就会有忏除业障的功德。 这里就举出天亲菩萨,天亲菩萨早年在“一切有部”出家,有一个错误的执著,他认为只有小乘法才是佛说的。 大乘非佛说,他也是有持这个观点,所以他前面做论,都是做小乘五百部论,诽谤大乘佛法。 他的长兄无著菩萨,看到自己这么一个很有智慧的弟弟诽谤大乘佛法,就很痛心,就善巧方便说:“我生病了,我临终想见你一面。 ”就把天亲菩萨召过来说:“我要走了,你给我念一卷经吧! ”就把《华严经》给他念。 天亲菩萨念到《华严经》,一念,啊! 出了一身冷汗:原来大乘佛法是这么好,这么究竟! 他就知道自己诽谤大乘法的罪过,当时他就对哥哥说:“怎么办? 我诽谤大乘佛法,罪业太深重了。 我现在想把舌头割下来,来忏悔诽谤大乘法的罪业。 ”无著菩萨说:“你诽谤大乘法的罪业深重,你纵然有一千个舌头割下来,也忏悔不了这个业障。 但是你原来用舌头诽谤大乘,你唯一忏悔的(办法)——你以后用你的舌头,转而赞叹大乘,才能忏除。 ”给他指出这个方向,哎,天亲菩萨就答应了。 等到无著菩萨往生之后,这个天亲菩萨就作了五百部大乘的论,其中就有《往生论》——《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这在我们中国唯一的一部净土论是天亲菩萨作的。 所以这就是(论文):“天亲菩萨早年诽谤大乘,以后弘扬大乘,来忏悔原来的罪过。 那么你应该要仿照天亲菩萨的这样的榜样。 原来你曾经诽谤,现在你要开始赞叹,要弘扬。 如果你能这样做,我愿意舍身供养。 ”好,请看最后。 “上座乃礼佛发愿云,我某甲从于今日,专修净业。 唯祈临终,往生上品,见佛闻法,顿证无生。 然后不违安养,遍入十方,逆顺隐显,种种方便,宏通此法,度脱众生。 尽未来际,无有间歇。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愿释迦弥陀,常住三宝,愍我愚诚,同垂摄受。 余曰,净土事者,是大因缘。 净土理者,是秘密藏。 汝能信受奉行,即是以佛庄严而自庄严。 上座唯唯而退。 因录其问答,以为不知此法者劝。 ”这是第三大部分——流通分。 上座比丘真诚悔悟之后,就在佛像面前顶礼发愿,这是他悔悟的一个直接的表达,这种发愿非常好。 他真的是宿有善根,遇到论主这个善知识,马上对净土法门产生信心,所以他发愿,“我某甲”——称自己的法号,从今天开始,要一门深入,专修念佛往生一法,唯愿祈祷临命终时上品上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闻种种大乘法要,顿然证到无生法忍,然后报身在安养国土,化身遍入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来随顺——顺逆显隐。 就是或者以逆的形式,他的化身或者,这个屠夫、乞丐、好像坏人什么;有顺的形式,作国王,作比丘,主持寺院;或者以隐的形式;或者以显的方式。 种种善巧方便,来弘扬流通这个净土法门。 这就是菩提心了,他不仅自己往生,还要倒驾慈航回来,广度一切众生。 这个愿要尽未来际,都不中断,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实际上虚空永无穷尽,我的愿也永无尽期,这是大的菩萨的宏愿。 就祈愿本师释迦牟尼佛、本尊阿弥陀佛,以及法界常住的佛法僧三宝,怜悯我的愚诚——至诚、愚诚之心,共同垂慈加被摄受我。 哎,这位上座比丘发出这样的愿来。 这个论主,也就是印祖,最后的一个劝嘛:净土这个事项,就是你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加上净业三福——正行、助行这些事,是大因缘。 这个大因缘是法界的大因缘哪! 是无量劫以前这位转轮圣王这个四十八大愿——法界当中一件大事。 当这个法藏菩萨发出四十八大愿的时候,整个虚空、大地震动,虚空雨出种种妙华,虚空自然有音乐,有声音来作证:决定当成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这是一个大因缘。 那么这个净土法门的理,它是秘密藏。 这个秘密藏是建立在佛的果地上的,这个修行方法非常简易;但这个简易的方法的原理,却是非常深邃,九法界的众生理解不了——秘密藏。 所以我们要把净土的理论,把它搞清楚,唯有到西方极乐世界知道涅槃实相的种种的秘密,才能把这个法门的原始要终搞清楚,所以这个就叫大不可思议了。 所以论主说:“你能对这个法门仰信受持,这就是以佛庄严而自庄严。 ”就是以阿弥陀佛果地上的功德、智慧——这样的果觉,来庄严自己的这种本觉,这就叫香光庄严。 净土法门——我们的凡夫显现不了五分法身香,透显不了般若智慧光,但是我们借助信愿持名就能接纳阿弥陀佛果地上的五分法身香、般若智慧光,来庄严我们修行的因心,这就以果地觉作因地心——因赅果海,果彻因源,这就叫香光庄严,以佛的果觉来庄严我们。 那么这个上座听了以后非常感激,唯唯而退。 这个“退”都是慢慢子退——退转(而出),这时候再也没有傲慢心了。 如果说他当时进门的时候,“眼空四海,誓证一乘”,头都是昂得高高的,这时候他就是弯着腰慢慢退下去,完全不一样。 那么这位印祖说:“就把这个跟上座比丘之间的问答,把它记录下来,来作为不知这个净土法门的,有疑点来决疑,劝勉他来修这个法门,来断疑生信。 ”(全文完)——2009年3月大安法师讲《净土决疑论》于杭州净慈寺 发布时间:2025-10-03 10:41:21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32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