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内容: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 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 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你打扰,这就叫不乱,有不乱的工夫就不错了。 阿弥陀经云: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心要是一颠倒,颠倒即是错乱,就不能往生,所以大家先求百八声不乱。 但是,念佛也是有次序的,第一步是口念耳听,嘴里念佛,自己耳朵自己听,便知自己念佛时乱不乱,自己听自己有没有听错,就能字字清清楚楚。 只要念得字字清楚,不必多,但念一百零八声,我们平常用的念珠就是一百零八颗。 念得不专心,一天念几万声也没用处,但求一百零八声不乱,一个字也没错念了,耳朵听得分明,一个字也没掉落。 只念一百零八声所花时间很短,这大家做得到。 但是要紧的是后面两句话,要提醒警戒你念这一百零八声要其中若有一念差假若一个字没有听清楚,掉转珠头都不算把念珠头掉转过来,前面念的都不算,重头再来,这是口念耳听。 我现在就是口念耳听,还是小学阶段。 再进一步是心念心听,这比较麻烦,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念佛忆佛。 这念佛、忆佛怎么讲? 有人说念佛就是忆佛,没有不同,然而经典没这么糊涂的。 念佛是念佛,忆佛是忆佛,是两件事,忆佛是时时刻刻想着他,这个力量很大。 圆通章的忆佛就是心念心听,我本人正在往这条路上走,学着忆佛心念心听,但还不熟,这是实在话。 再进一步是实相念佛,念佛有四种,其中之一是实相念佛,也就是念而无念。 也没念,也没想,当下就是念,就是佛,这叫实相念佛。 实相无相,到这个工夫,即证涅槃三德的境界,我们学佛注重的就是涅槃三德。 因为学佛求的就是成佛,必得证得涅槃三德。 至于念而无念的实相念佛,里头是什么空,是什么假,是什么中,这就是多说了,没到那个程度,就是说废话。 不但是废话还怕别人听了误解,误解就会受害,所以五祖对六祖讲经,要用袈裟遮围起来,怕别人听到,虽没秘密,但让不懂的人听了怕发生误会,害了自己。 现在跟各位讲实相念佛,太早说了,但早晚还是要走这条路子。 到了实相念佛,什么宗都没有了,都是一体的。 所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是一个,般若是一个,解脱也是一个。 诸位回去若能练习百八声不乱,听这一场经就不会空空来一遭了。 今天透这个消息给大家,你不懂也不要紧,只要信圣言量,什么都办得到,若不信就没办法了。 譬如,凡是学佛的人都说别着相,不着相就是真空,真空则谈不上这一宗那一宗,真正涅槃三德就是无相,别的宗要不着相,净土的金沙布地,鸟树演法等等可都是相。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连佛的三十二相也是虚妄,若以三十二相见如来,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金刚经是专讲不着相的,而净土宗则专讲着相,一般人是不懂的,所以说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 净土法门是立相住心,原来没有相,安上一个相,安一个相要干什么? 为了住心。 心原是无所住,没有一定的住所,先叫你的心不往别处跑,心安住在此相上,这是净土宗的特别方法,别的宗办不到。 假若你听别人说不着相,你就等三大阿僧祇劫才去成佛吧! 若等不及想快成佛,就依净土宗心安在相上。 心不在相上,名叫失念,原来是正念分明,没有正念叫失念,失念是大随烦恼之一,常失念就永远倒楣。 如何把心安住在净土法门上,有总安心,有别安心二种方法。 别安心就是现在所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总安心是欣、厌二门。 欣是欢迎它,厌是讨厌这个地方,欣厌两字相对就是不平等。 佛经原来是讲平等的,平等是最后的结果,不到时候便听不懂,故要讲方便法。 一切佛法只要开口说的,都是方便,唯有一句都不说,才是真实的。 别的经典谈信、解、行、证四阶段,唯有净土宗没有解字,为什么没有解? 大家不懂得,所以要注意这愿,有愿即成,净土宗全靠愿力,为什么呢? 阿弥陀佛是大愿王,他也是发愿。 所以,阿弥陀佛有愿,我们也有愿,愿愿感应就成功。 甲三、回向发愿心回是把做的种种善事,一下子把它收回来谓之回,收回来干什么? 向是找一个对象收回来不是自己要的、而是赠给对方,这叫做回向。 做出来多少善事、好事,就送出去多少。 你收回来找个对象送出去,你往外送时,对方接受还是不接受,这是一个问题。 你做的好事,他接受,他得好结果,得好报应。 你做的坏事,你给了他,他得恶报应。 对于这点,外行人不懂,内行人就懂得接受不接受,在佛教里头,什么事都能回向。 一个名词若干讲法,若只按一个讲法就糟糕了。 譬如花开花落,落有掉下的意思。 也有开头的意思,例如建房子要剪彩叫做落成典礼,这个落就不是当掉下去解释。 落也有剩下的意思,如做完一件事,落得两手空空。 又譬如,院子叫院落,这个落当一切解。 举这些例子是要大家明白,佛经都是名人翻译的,不是半通不通的人翻译的,所以回向两个字的讲法也很多。 这里的回向,还有三个字发愿心发愿不就是回向吗? 有人或许会说:你发愿给你自己也是发愿,例如有人发愿发财,有人发愿升官,这不叫回向,这光是回,没有向。 所谓的发愿,都是与他,利他的。 愿既然有回向利他的意思,所以信愿行当中若没有愿就大错了。 愿不是嘴里说说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那是唱歌,唱得真好,没用处,愿要由心而发。 净土安心法门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个心字,大家都模糊看过去。 这三一种心,是要你打从内心发出来,若不在心中发出不中用。 念这一套,心不在焉,这有什么用处? 没有心只发愿,怎算发愿呢? 念佛要求一心不乱,发愿也要求一心,怎样一心发愿呢? 发愿时真真实实,不作假,不掺假,不冒充,这就是真心发愿。 发愿后心就安住在这个愿上,没有第二个心,若有第二个心就不能安住不动,变成游魂了。 回向发愿心,回向再加上发愿心,即回向你所发的愿,这里的愿是指发往生西方的愿。 你本人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命终时,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你,要是阿弥陀佛不来接引,你发的愿就是白发,你不认得极乐世界在那儿,所以发愿是修净土法门很重要的一点。 别的宗要经历信解行证,净土宗只要信愿行,没有解换上愿,这个愿是专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发的愿,所以净土法门的发愿回向,特别称做不回向法门不必回向,不做别的用途,不做二用,专为接引往生西方之用,我们那一个人念佛不做二用? 若念佛有二用,根本上心就变了,这就不行。 乙一、过现三业所修世出世善根你下生直到现在,你做的都是善事吗? 你下生至此做了多少好事,不能说没做过恶事吧。 就算你很好,这一辈子一下生就做好事,但没这种道理。 即使这辈子都做善事,但有三世因果,这辈子何以投生为人? 因为前辈子做了好事得了个人身,但上辈子做过坏事,诸位知道吗? 你们那一位知道自己前生做什么? 这就很难讲了,因为三世的因果,常人不易明白。 回向时,过现三业所修世出世善根都要回向,现在的要回向,过去的也要回向,甚至未来的也要回向。 有人问,未来的我还没做,如何回向? 未到盖棺,一切都还未论定,所以过去、现在、未来从身口意三业所做的善业,一律得回向。 所修世出世善根我们道场里的人修的多是出世法,为往生净土,那修世间法干什么? 大家又不出家,出家光坐着吃也不行,也得干事啊,世间事也得干,出世间事也得干。 总而言之,都得工作,工作不能停止,既不停止,里头就有善事,也有恶事。 你回向是回向善事呢? 或是回向恶事呢? 我看你们还好,现在还没有人回向恶事,怎么说没回向恶事呢? 如你今天偷盗干了坏事,要受罪入地狱,你说:对呀! 我求的就是这个,现在大家还不会发此恶愿,大家的心还算好,还没有回向恶事。 其实回向,都是善事,所以说是过现三业所修世出世善根是善根。 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你要往生很好,但是差了这两点,你就不能去。 一种是善根,一种是福德,善根是从本性栽培的善根,福德是做世间的好事,善根与福德如鸟之双翼,有这两样,就可以去极乐世界。 难道众生身口意所做都是善根善业吗? 没有恶事吗? 这就要说到心性的问题,真如本性不动,一动就是心了,只听说动了心,没听说有动了性的。 干好事,干坏事都是这个心动了,才能往外做,如果善根和福德合一,自然就可以断惑。 有人问:干的事,善恶不易分别,怎样才算都是善事呢? 端看存心。 如杀人也是一把刀子,医生手术也是一把刀子,你说那一个是善,那一个是恶呢? 单看存心,你拿着刀子杀人,你存什么心? 你若手术割肠时,存什么心? 就是这一个存心。 我们的心念动时,好比吹一支直管子,一口气吹进去,头一口气若出不去,第二口气就会被堵在后面也不能出去,这可以查查科学的解释。 所以一时是出不去两个心的,只能出一个心,心一动非善即恶,非恶即善,不会既善又恶的,这一点不看佛经是不会懂的。 心一动非善即恶,所以前生乃至多生以来,善也无量无边,恶也无量无边。 发布时间:2025-09-26 11:00:09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32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