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西方合论卷之三 内容: 西方合论卷之三第三部类门夫如来说教。 广有多门。 经中或偶一拈题。 或因缘举出者。 不可胜载。 唯念佛一门。 频形赞叹。 如高峦之峙平原跃空而出。 类金星之晃沙碛映日即明。 故知。 法门殊胜。 未有逾此一门者也。 今约诸经。 但言西方大事者。 一概收入。 分经纬二义。 说文曰。 织有经集丝为之。 经常而纬变。 是故以经则非专谈安养者不收。 以纬则凡泛举念佛者亦入。 登葱山而樵玉。 首采羊脂。 泛溟海而斫香。 忍舍牛头。 孔子曰。 尔所不知。 人其舍诸。 至于闻所未闻。 不无望于来哲一经中之经二经中之纬三纬中之经四纬中之纬一经中之经者。 一无量平等清净觉经。 二无量寿经。 三阿弥陀经。 四无量寿庄严经。 五出宝积第十八经。 名无量寿如来会。 五经同一梵本前四译稍不精。 六即大阿弥陀经。 龙舒居士。 将前四译和会者。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 为阿难慈氏等说。 中间出宝积者。 旨富词法。 不知龙舒何以不见此本。 一佛说阿弥陀经。 二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二经同一梵本。 初经简净愈于后译。 佛在舍卫国。 祇树给孤独园。 为舍利弗说。 读诵者多。 主此经。 一观无量寿经。 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为韦提希夫人说。 经中言十六妙观。 修持法门。 备载此经故孤山判为定善。 然三种经。 皆专为西方起教。 如天中之天。 人中之王。 不必自相排抑。 譬一大虚空。 一尚不得。 岂有二哉。 经中妙义。 具见余门。 今不赘述二经中之纬者。 一鼓音声王经。 佛在瞻波大城。 伽伽灵池。 与比丘百人说。 中云若有四众。 受持阿弥陀佛名。 临命终时。 佛与圣众。 接引往生。 一后出阿弥陀佛偈经。 自惟念法比丘。 乃从世饶王。 至弘此无量誓。 世世稽首行。 共五十六句。 始终惟偈。 二经亦专言净土。 言义较前甚略。 判入纬髅。 又鼓音意。 重持咒。 偈经是伽陀部。 非教本故三纬中之经者。 一华严经。 普贤菩萨。 劝进善财童子。 海会大众。 发大十愿。 至临命终时。 一切诸根。 悉皆散坏。 一切威势。 悉皆退失。 惟此愿王。 不相舍离。 于一切时。 引导其前。 一刹那间。 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其人自见生莲花中。 蒙佛授记。 得授记已。 经无数劫。 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 随众生心。 而为利益。 乃至能于烦恼大苦海中。 拔济众生。 令其出离。 皆得生于极乐世界。 又解脱长者云。 我若欲见安乐世界。 无量寿如来。 随意即见。 如是十方一切世界所有如来。 我若欲见。 随意即见。 我能了知如来国土庄严神通等事。 无所从来。 亦无所去。 无有行处。 亦无住处。 亦如己身。 无来无去。 无行住处。 一法华经云。 闻是经典。 如说修行。 于此命终。 即往安乐世界。 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 生莲华中宝座之上。 得菩萨神通。 无生法忍。 得是忍已。 眼根清净。 以是清净眼根。 见七百万二千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如来。 一楞严经。 大势至白佛。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 有佛出世。 名无量光。 十二如来相继一劫。 其最后佛。 名超日月光。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譬如有人。 一专为忆。 一人专忘。 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 或见非见。 二人相忆。 二忆念深。 如是乃至从生至生。 同于形影。 不相乖异。 十方如来。 怜念众生。 如母忆子。 若子逃逝。 虽忆何为。 子若忆母。 如母忆时。 母子历生。 不相违远。 若众生心。 忆佛念佛。 现前当来。 必定见佛。 去佛不远。 不假方便。 自得心开。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 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我本因地。 以念佛心。 入无生忍。 今于此界。 摄念佛人。 归于净土。 一宝积经。 佛告父王一切众生。 皆即是佛。 汝今当念西方世界阿弥陀佛。 常勤精进。 当得佛道。 王言。 一切众生。 云何是佛。 佛言。 一切决无生。 无动摇无取舍。 无相貌无自性。 可于此佛法中安住其心。 勿信于他。 尔时父王与七万释种。 闻说是法。 信解欢喜。 悟无生忍。 佛现微笑。 而说偈曰。 释种决定智。 是故于佛法。 决信心安住。 人中命终已。 得生安乐国。 面奉阿弥陀。 无畏成菩提。 又佛告弥勒。 发十种心。 往生极乐。 何者为十。 一者于诸众生。 起于大慈。 无损害心。 二者于诸众生。 起于大悲。 无逼恼心。 三者于佛正法。 不惜身命。 乐守护心。 四者于一切法。 发生胜忍。 无执著心。 五者不贪利养。 恭敬尊重。 净意乐心。 六者求佛种智。 于一切时。 无忘失心。 七者于诸众生。 尊重恭敬。 无下劣心。 八者不著世论。 于菩提分。 生决定心。 九者种诸善根。 无有杂染清净之心。 十者于诸如来。 舍离诸相。 起随念心。 是名菩萨发十种心。 由是心故。 当得往生。 若人于此十心。 随成一心。 乐欲往生彼佛世界。 若不得生。 无有是处。 一般舟三昧经。 佛告跋陀和菩萨。 若沙门白衣。 所闻西方阿弥陀佛刹。 常念彼方佛。 不得缺戒。 一心念。 若一日昼夜。 若七日七夜。 过七日已后。 见阿弥陀佛。 于觉不见。 于梦中见之。 譬如梦中所见。 不知昼不知夜。 亦不知内亦不知外。 不用在冥中故不见。 不用有所蔽碍故不见。 如是跋陀和菩萨。 心当作是念。 时诸佛国境界名大山须弥山。 其有幽冥之处。 悉为开辟。 目亦不蔽。 心亦不碍。 是菩萨摩诃萨。 不持天眼彻视。 不持天耳彻听。 不持神足到于佛刹。 不于是间终。 生彼间佛刹乃见。 便于是间。 坐见阿弥陀佛。 闻所说经悉受得。 从三昧中。 悉能具足。 为人说之。 一观佛三昧经。 文殊自叙宿因。 谓得念佛三昧。 当生净土。 世尊复记之曰。 汝当往生极乐世界。 一大集经贤护品云。 求无上菩提者。 应修念佛禅三昧。 偈云。 若人称念弥陀佛。 号曰无上深妙禅。 至心想像见佛时。 即是不生不灭法。 一十住断结经云。 时座中有四亿众。 自知死此生彼牵连不断。 欲为之源。 乐生无欲国土。 佛言。 西方去此无数国土。 有佛名无量寿。 其土清净。 无淫怒痴。 莲花化生。 不由父母。 汝当生彼。 一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 菩萨了知诸佛及一切法。 皆惟心量。 得随顺忍。 或入初地。 舍身速生妙喜世界。 或生极乐净土中。 一随愿往生经言。 佛国无量专求极乐者何。 一以因胜。 十念为因故。 一以缘胜。 四十八愿普度众生故。 一称扬诸佛功德经云。 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 一心信乐。 其人命终。 阿弥陀佛与诸比丘。 住其人前。 魔不能坏彼正觉心。 又云。 持讽诵念。 此人当得无量之福。 永离三途。 命终之后往生彼刹。 一大云经云。 善男子。 于此西方。 有一世界名曰安乐。 其土有佛。 号无量寿。 于今现在。 常为众生。 讲宣正法。 告一菩萨。 汝善男子。 娑婆世界。 释迦牟尼佛。 为诸薄福钝根众生。 说大云经。 汝可往彼。 至心听受。 是彼菩萨。 欲来至此故先现瑞。 善男子。 汝观彼土诸菩萨身。 满足五万六千由旬。 世尊。 彼来菩萨名号。 何等何缘。 而来此土。 将非为度众生故来。 唯愿如来为诸众生。 分别解说。 善男子。 彼土菩萨。 欲闻净光受记别事。 并欲供养如是三昧。 是故而来。 善男子。 是菩萨名无边光。 通达方便。 善能教导。 一入楞伽经云。 大慧。 汝当知。 善逝灭度后。 南天竺国中大名德比丘。 厥号为龙树。 能破有无宗。 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 得初欢喜地。 往生安乐国。 一大悲经云。 我灭度后。 非天竺国有比丘。 名祈婆伽。 修习无量最胜善根。 已而命终。 生于西方。 过百千亿世界无量寿佛国。 以后成佛。 号无垢光如来四纬中之纬者。 一如华严毗卢遮那品云。 尔时大威光童子。 见波罗蜜善根庄严王如来成等正觉现神通力。 即得念佛三昧。 名无边海藏门。 又光明觉品云。 尔时光明。 过千世界。 乃至一切处。 文殊菩萨。 各于佛所。 同时发声。 说此颂言。 一切威仪中。 常念佛功德。 昼夜无暂断。 如是业应作。 又贤首品云。 见有临终劝念佛。 又示尊像。 令瞻敬。 俾于佛所深归仰。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十无尽藏品第八念藏云。 此念有十种。 所谓寂静念清净念。 不浊念明彻念。 离尘念离种种念。 离垢念光耀念。 可爱乐念。 无能障碍念。 又兜率偈赞品。 离垢幢菩萨云。 以佛为境界。 专念而不舍此人得见佛。 其数与心等。 又十回向品。 第十回向云。 以法施回向。 愿得忆念与法界等。 无量无边世界。 未来现在。 一切诸佛。 又十地品中。 从初至末。 地地皆云。 一切所作。 不离念佛。 又佛不思议法品云。 如来有十种佛事。 一者若有众生。 专心忆念。 则得现前。 二者若有众生。 心不调顺。 则为说法等。 又入法界品云。 德云比丘。 告善财言善男子。 我得自在。 决定解力信根清净。 智光照耀。 普观境界。 离一切障。 具清净行。 往诣十方。 供养诸佛。 常念一切诸佛如来。 总持一切诸佛正法。 常见一切诸佛。 随诸众生种种心乐。 示现种种成正觉门。 于大众中。 而师子吼。 善男子。 我唯得此忆念一切诸佛境界。 智慧光明。 普见法门。 所谓智光普照念佛门。 常见一切诸佛国土。 种种宫殿悉严净故。 令一切众生念佛门。 随诸众生心之所乐。 皆令见佛。 得清净故。 令安住力。 念佛门。 令入如来十方中故。 令安住法念佛门。 见无量佛。 听闻法故。 照耀诸方念佛门。 悉见一切诸世界中。 等无差别。 诸佛海故。 入不可见处念佛门。 悉见一切微细境中。 诸佛自在神通事。 故住于诸劫念佛门。 一切劫中。 常见如来诸所施为。 无暂舍故。 住一切时念佛门。 于一切时。 常见如来。 亲近同住。 不舍离故。 住一切刹念佛门。 一切国土。 咸见佛身。 超过一切。 无与等故。 住一切世念佛门。 随于自心之所欲乐。 普见三世诸如来故。 住一切境念佛门。 普于一切诸境界中。 见诸如来次第现故。 住寂灭念佛门。 于一念中。 见一切刹一切诸佛。 示涅槃故。 住远离念佛门。 于一念中。 见一切佛。 从其所住。 而出去故。 住广太念佛门。 心常观察。 一一佛身。 充遍一切诸法界故。 住微细念佛门。 于一毛端。 有不可说如来出现。 悉至其所而承事故。 住庄严念佛门。 于一念中。 见一切刹皆有诸佛成等正觉。 现神变故。 住能事念佛门。 见一切佛。 出现世间。 放智慧光。 转法轮故。 住自在心念佛门。 知随自心所有欲乐一切诸佛现其像故。 住自业念佛门。 知随众生所积集业。 现其影像令觉悟故。 住神变念佛门。 见佛所坐广大莲华。 周遍法界。 而开敷故。 住虚空念佛门。 观察如来。 所有身云。 庄严法界虚空界故。 一法华经云。 若有因缘。 独入他家。 一心念佛。 乞食无侣。 一心念佛。 又云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一净名经云。 宝积。 当知。 直心是菩萨净土。 菩萨成佛时。 不谄众生。 来生其国。 深心是菩萨净土。 菩萨成佛时。 具足功德众生。 来生其国。 大乘心是菩萨净土。 菩萨成佛时。 大乘众生。 来生其国。 布施是菩萨净土。 菩萨成佛时。 一切能舍众生。 来生其国。 持戒是菩萨净土。 菩萨成佛时。 行十善道。 满愿众生。 来生其国。 忍辱是菩萨净土。 菩萨成佛时。 三十二相庄严众生。 来生其国。 精进是菩萨净土。 菩萨成佛时。 勤修一切功德众生。 来生其国。 禅定是菩萨净土。 菩萨成佛时。 摄心不乱众生。 来生其国。 智慧是菩萨净土。 菩萨成佛时。 正定众生。 来生其国。 四无量心。 是菩萨净土。 菩萨成佛时。 成就慈悲喜舍众生。 来生其国。 四摄法是菩萨净土。 菩萨成佛时。 解脱所摄众生。 来生其国。 方便是菩萨净土。 菩萨成佛时。 于一切法方便无碍众生。 来生其国。 三十七品是菩萨净土。 菩萨成佛时。 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众生。 来生其国。 回向心是菩萨净土。 菩萨成佛时。 得一切具足功德国土。 说除八难。 是菩萨净土。 菩萨成佛时。 国土无有三恶八难。 自守戒行不讥彼缺。 是菩萨净土。 菩萨成佛时国土。 无有犯禁之名。 十善是菩萨净土。 菩萨成佛时。 命不中夭。 大富梵行。 所言诚谛。 常以软语。 眷属不离。 善和诤讼。 言必饶益。 不嫉不恚。 正见众生。 来生其国。 如是宝积。 菩萨随其直心。 则能发行。 随其发行。 则得深心。 随其深心。 则意调伏。 随意调伏。 则如说行。 随如说行。 则能回向。 随其回向。 则有方便。 随其方便。 则成就众生。 随成就众生。 则佛土净。 随佛土净。 则说法净。 随说法净。 则智慧净。 随智慧净。 则其心净。 随其心净。 则一切功德净。 是故宝积。 若菩萨。 欲得净土。 当净其心。 随其心净。 则佛土净。 又云。 菩萨成就八法。 于此世界。 行无疮疣。 生于净土。 何等为八。 饶益众生。 而不望报。 代一切众生。 受诸苦恼。 所作功德。 尽以施之。 等心众生。 谦下无阂。 于诸菩萨。 视之如佛。 所未闻经。 闻之不疑。 不与声闻。 而相违背。 不嫉彼供。 不高己利。 而于其中。 调伏其心。 常省己过。 不讼彼短。 恒以一心。 求诸功德。 是为八。 一涅槃经云。 菩萨六念。 念佛第一。 又云。 系念思惟。 因缘力故。 得断烦恼。 一大悲经云。 一称佛名。 以是善根。 入涅槃界。 不可穷尽。 一大般若经云。 佛告曼殊室利菩萨。 能正修行一相庄严三昧。 疾证菩提。 修此行者。 应离喧杂。 不思众生相。 专心系念。 于一如来。 审取名字。 善想容仪。 即为普观三世一切诸佛。 即得诸佛一切智慧。 一坐禅三昧经曰。 菩萨坐禅。 不念一切。 惟念一佛。 即得三昧。 一增一阿含经云。 四事供养阎浮提一切众生。 若有称佛名号。 如[(壳-一)/牛]乳顷。 功德过上。 不可思议。 一文殊般若经云。 佛告文殊。 欲入一行三昧者。 应处空间舍诸乱意。 不取相貌。 系心一佛。 专称名字。 随彼方所。 端身正向。 能于一佛。 念念相续。 即是念中。 能见过去未来见在诸佛。 念一佛功德。 与念无量佛功德无二。 阿难。 所闻佛法。 犹住量数。 若得一行三昧。 诸经法门。 一一分别。 皆悉了知。 昼夜宣说。 智慧辩才。 终不断绝。 阿难。 多闻辩才。 百千等分。 不及其一。 一大集经云。 若人专念一方佛。 或行或坐。 至七七日。 现身见佛。 即得往生。 一法华三昧观经云。 十方众生。 一称南无佛者。 皆当作佛。 惟一大乘。 无有二三。 一切诸法。 一相一门。 所谓无生无灭。 毕竟空相。 习如是观。 五欲自断。 五盖自除。 五根增长。 即得禅定。 一那先经云。 王问那先。 人生造恶。 临终念佛。 得生佛国。 我不信是语。 那先答言。 如持大石置于船上。 因得不没。 人虽本恶。 因念佛故。 不入泥犁。 其小石没者。 如人作恶。 不知念佛。 便入泥犁中。 颂曰如来金口言赞叹西方土如入长安城东西南北入入已即一城无别天子都普贤佛长子文殊七佛师授记及回向是果位往生释种得法忍善财证佛果面奉阿弥陀是菩萨往生龙树破有无祈婆最胜根皆得佛授记是禅师往生闻佛心信乐诵念与持讽大石置船上是下劣往生阿难世多闻佛子中第一不如念一佛顿了诸经法云何义解家得轻易念佛诸正念法门经中皆悉载但一大乘法无二亦无三奉劝悟达士趁时歇狂解一心念阿弥莲花念念生此是常寂光非报非方便作是观为正勿妄生分别禅教律三乘同归净土海一切法皆入是无上普门教海义无量瓮观舍少许一脔遍鼎味是中有全藏 发布时间:2025-08-31 09:36:21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31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