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圣贤录 往生比丘尼第四 内容: 往生比邱尼第四慧木慧木。 姓傅。 年十一。 出家。 居梁郡筑戈[郊-父+ㄓ]寺。 日诵大品。 多诸灵异。 尝梦到西方。 见一浴池有芙蕖华。 诸化生人。 列坐其中。 已而请师受戒。 忽于坛所。 见天地晃然悉黄金色。 一日与大众共礼无量寿佛。 伏地不起。 或蹴而问之。 云。 当伏地时。 觉身到安养国。 佛为说小品。 已得四卷。 因被蹴而觉。 甚追恨之。 宋元嘉十四年时。 本年已六十九。 后不详其终(法苑珠林)。 法盛法盛。 姓聂。 清河人。 宋元嘉十四年。 年已七十许。 出家于金陵建福寺。 才识敏悟。 谓同业昙敬昙爱曰。 吾立身行道。 志在西方。 十六年九月二十七日。 塔下礼佛。 晚而不豫。 病日加。 其月晦夕。 假寐。 见如来从空而下。 与二大士论二乘法。 光明显烛。 寺众咸惊。 盛为具说所见。 言讫而绝。 年七十二(比邱尼传)。 净真净真。 唐时人。 居长安积善寺。 衲衣乞食。 诵金刚经十万遍。 笃志念佛。 一日语弟子曰。 五月内十度见佛。 两度见宝莲华上童子游戏。 吾已得上品生矣。 言讫跏趺而化。 祥光满寺(佛祖统纪)。 法藏法藏。 唐时人。 居金陵。 勤志念佛。 夜见佛菩萨光明照寺。 奄然而化(佛祖统纪)。 悟性悟性。 宋时人。 居庐山。 笃志念佛。 求生西方。 忽闻空中乐声。 谓左右曰。 我已得中品生矣。 见诸同志念佛精进者。 皆有莲华以待其生。 言毕而逝(佛祖统纪)。 能奉能奉。 钱唐人。 专修净业。 常见佛光照身。 一日无疾。 告其徒曰。 吾往生时至。 少顷。 众闻诵佛声厉。 往视之。 已合掌面西坐逝矣。 异香满室。 有乐声隐隐西去(佛祖统纪)。 慧安慧安。 明州人。 住小溪杨氏庵。 专修西方。 诵金刚经。 寒暑不辍。 常于室中见佛光下烛。 一日示疾。 端坐。 戒众勿諠。 移时曰。 佛至矣。 令众唱佛名。 倏然脱去。 年九十六(佛祖统纪)。 袾锦袾锦。 字太素。 姓汤。 杭州人。 归同邑沉生。 即莲池宏公是也。 宏公出家时。 锦年仅十九。 或劝锦阻之。 锦曰。 熟闻渠称生死事大。 阻之。 是误渠也。 不可。 至年四十七。 亦出家受具。 制行谨严。 虔修净业。 万历四十二年。 得疾。 垂绝时。 忽语侍者云。 经称十念往生。 亟扶我起。 起则正坐念佛而逝。 年六十七(孝义庵录)。 广觉广觉。 姓龚。 苏州崇明人。 年十二。 即断肉。 受持经咒。 朝夕礼佛唯谨。 自誓不字。 年二十八。 剃染。 至杭州。 依孝义庵太素师居焉。 精持梵行。 纯一不杂。 质素弱。 刻心苦躬。 劳不自惜。 俄得疾。 却医药。 一心待尽。 气奄奄不振。 忽起正面趺坐。 庵主为设弥陀尊像。 觉凝目谛观。 合掌归命。 已而盥手。 着净衣。 持数珠。 端身对佛。 如入禅定。 侍者虑其倾仆。 以二枕掖之。 挥手云。 无用此。 众环绕念佛。 复挥手云。 吾自有主在。 毋劳众也。 跏趺不动。 凡二昼夜。 微声称佛名。 气渐促。 泊然而逝。 时万历三十九年二月七日。 年三十三(孝义庵录)。 成静成静。 字实修。 广州东冈人。 自幼即持斋戒。 后出家进具。 念佛不暂辍。 尝劝众造栴檀千手眼大悲像。 越明年。 得微疾。 预知时至。 语弟子曰。 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菩萨。 来此相接。 吾往矣。 即瞑目而化(观音慈林集)。 潮音潮音。 姓金。 苏州常熟人。 适龚氏。 寡居守节。 与子端吾同发心出家。 端吾既为僧。 音亦至苏州。 礼尼真如为师。 既而还里。 蹴屋焚修。 昼夜六时。 佛声浩浩。 一日示微疾。 沐浴披衣。 坚坐中堂。 日晡时。 计曰。 亥时去矣。 敛手入袖。 端坐而化。 年七十三。 事在我 朝顺治中(潮音事略)论曰。 余辑古比邱尼。 修净业有闻者。 落落不过数人。 意传之者或逸欤。 抑多浮沉随俗。 克自振厉者少欤。 而其仅可传者。 大率能谨持诵。 坚誓愿。 临终现诸瑞相。 录而传之。 以为修行正轨云。 发布时间:2025-08-23 10:00:08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31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