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二十八 内容: 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二十八须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注1、须菩提⊙如来继续向持经人开导2、於意云何⊙汝能离妄合觉否3、佛可以具足色身见否⊙如来说、汝等能见到佛、具足三十二大人相耶4、弗也⊙须菩提答、不可执著、见相、不见相5、世尊⊙佛与菩提、本是一体、答世尊者、口与心契也6、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我等不应该、以诸尘相当如来7、何以故⊙怎么讲8、如来说具足色身⊙佛说、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是度未明人9、即非具足色身⊙凡是有相、皆是虚妄10、是名具足色身⊙无名无相、其名为具足色身解佛呼菩提、自他不二、我亦是从。 於意云何、问本心、应谛听其义。 佛可以具足色身见否1、如来问菩提、见如来三十二种色身相、八十随形好、是如来法性身耶2、问我等、能见本觉法性身么。 菩提答弗也、即弗可。 弗可者、不可将身相当觉性也。 所谓身相可见、是非常。 觉性、虽不可见、而是常。 犹如树梢风相当知真风、非是树梢。 所谓树梢风、尘相也。 当知尘相、非真风、非不真风。 所以真风、虽不可见、亦不可言其无。 觉性者、亦如是也。 觉性者、如来也。 复称世尊者、释其意也。 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释曰。 如来说具足色身。 佛说三十二色身、八十种随形好。 当知身相、是生灭无常、如幻泡影。 故言即非、具足色身。 是故如来、身相住世、仅八十年、以佛眼观、一刹那间。 用慧眼谛、如及时雨、救度旱苗。 既救度已、雨止复晴、当知雨晴二相、悉归真如。 佛说、即非具足色身。 复说、是名具足色身者。 既不可有、亦不可无、二边不立、中道不停也。 本来圆满、何需假名、即为是名、具足色身。 然而具足色身、法身中非无本来人人具足。 如修十八界、空五蕴、无九类相、合为具足、三十二相身。 亦可转化为三十二应身。 如八识中、识识无十恶、合为八十化智、故名为、八十随形好。 如来三十二相者、度中下根、之人也。 欲明三十二相者、已写於本解前、一百五十七页中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注1、须菩提⊙如来向本觉言2、於意云何⊙本觉当明其义3、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否⊙汝能见到如来、一切诸妙、光明相耶4、弗也⊙不可以见诸色身相好、当作是如来5、世尊⊙心敬而口言6、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不应以诸妙形相、当作如来正法身7、何以故⊙自释其意8、如来说、诸相具足⊙佛说诸相具足、是权乘法9、即非具足⊙凡有形相、皆如长河之水、流而不住、凡不住者、即非真常10、是名诸相具足⊙化佛诸相具足者、虽是无常、然而法身中非无解佛呼菩提者、即是能受持、此经此意之人也。 於意云何者、问过去未来现在、持此金刚、之义之人也。 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否、即是化身如来、而问觉者、可能见我法身中、具足诸色形相乎。 弗也、即是肉眼不可见如来法性中、具足色身诸相好。 称世尊者、因其世间、凡夫、不易化度也。 而非智深慧熟之人、焉能出世间、而称大雄、作世尊耶。 称世尊者、心生敬仰、自他不二、真心如如也。 亦是自心自种一粒智种灵苗、即长读掌即大、即为菩提觉树。 以待他日、坐於此树之下、成正等觉。 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觉者当知、如来者、法身佛也。 所谓法身、无形亦无相、然而、无形无相之中、无不具足、诸色形相。 所以肉眼能见、住世化佛、诸色形相好。 法眼能见、无边法身如来、诸色形相好、虽见是一、而凡圣却是两般。 何以故、觉者入其、觉性境也。 如来说、诸相具足者、佛指化身、形色诸相也、是故化身如来、色色无一不湛其妙者。 其二、化身如来、色身具足、三十二妙相、八十种随形好。 觉者、能无二十五有、无生七情心、即得三十二具足妙相。 能八风不动、八识不转、五蕴不住、真心如如、妙性湛湛、即得八十种随形好。 八风者1、利2、衰3、毁4、誉5、称6、讥7、苦8、乐、为八风。 八识者1、眼识色2、耳识声3、鼻识香4、舍识味5、身识触6、意识法7、思识别8、隐藏微细识中、暗含种种、识别种子。 八风八识之中、一一均含着五阴之相、觉者、能空五阴时、即转五阴、成为八十种、随形好、所谓菩提具足、无不具足、无不具足。 觉者当知、菩提人人具足、只要内省、不需外求。 倘内心无相、菩提即在目前。 若心外求佛、千劫亦莫可、能见於菩提。 见菩提时、即名见法身。 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者。 如来色身住世、具足诸相、仅仅八十年。 以慧眼观之、一呼吸之间。 是故佛说、即非具足是也。 是名诸相具足者、凡是有形有相、皆为是名。 然而是名之中、在无我无相、真心之内、常见法身如来、无量妙身、诸色形相好。 不悟、不证、不彻、不透之人、强以肉眼、欲见法身如来、诸色形相好、魔也。 已悟证者、睁眼合眼、无处、无时、无有不见、如来法身、诸色形相具足好。 虽如是见、亦无见执二相。 其心性识、不染不住、一微尘许。 在在处处、其心浩浩然、其性荡荡焉、其识兀兀乎、其觉境如是。 是名为诸相具足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注1、须菩提⊙佛说须菩提哪2、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汝不可说、佛能说、许多妙法3、莫作是念⊙汝不可有这样想法4、何以故⊙汝想得通哪5、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倘若有人说、佛以说法为宗旨6、即为谤佛⊙即是诽谤於佛7、不能解我所说故⊙即是不能明了、如来所说之道义解须菩提三个字、虽是替号、的确是正义。 勿可推阻心性识、弗可弗明也。 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 作念说法、是生灭相。 我当有所说法、即我尘相。 真法性中、一尘无染、说法之相、从何而来。 是故佛说、莫作是念。 即莫可谓如来说、佛当有所说法之念。 何以故、究竟怎么解。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若有人言、三藏十二部经、非佛说耶。 答、譬喻小儿、在树下啼哭不止、其父在树下、拾片树叶、给小儿说、此叶是宝、正好玩笑、小儿见叶、即止啼、执叶而笑。 略解。 小儿喻遮蔽於真心、假名为小儿。 在树下啼哭、喻十八界、迷惑於本心、生诸有为相。 不止、喻十二因缘、周转不停。 其父在树下、喻佛色身相好、坐菩提树下、演说无言、无相之真诠。 拾片树叶、喻说三藏十二部契经。 给小儿说、喻佛说法、四十九年。 此叶是宝、喻能听是法闻此经、即能了生死而脱险。 正好玩笑、喻能彻悟真常而证无法相。 即得明其心、而见其性、证得无为、大道之义也。 小儿见叶而止啼、喻诸相已无、万物由我而转、真常而光明、捷登於觉地。 执叶而笑、喻彻悟是叶、非真非幻、非有非无。 无执叶相、亦无非执相。 其二希自悟自解、其名为止儿啼。 如佛从案边取花执手而微笑、迦叶微笑而接花。 以心而传心、即为始祖。 学者当审之。 插言。 予略记忆、春秋大义一节。 简写於下。 某君、与弱弟、及臣、在桐树下、君从树下、拾一片桐叶、与弱弟言、封汝到某处为王、其臣向弱弟言、当谢君恩、弱弟及向君、叩首而谢恩、君言、戏言耳、其臣言、君无戏言、其君即命、备诸车马、从事人员、令弱弟、到彼接王位。 学者当知世法、尚且如此、何况如来、无相出世之法耶。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者、是人执著法尘相也、法尘者、著相念经、拜佛、念佛、求佛者、以及庄严、世间种种诸佛相。 何谓耶。 是人以执著心求五欲乐。 五欲者1、色声香味触2、五蕴3、五福等。 求佛加被而摄受、虽得其愿、其性是有为、即名为谤佛也。 不能解我所说故。 我字佛也。 谤佛者、谤佛真实义也。 真实义者、倘无执著心、念经拜佛、无希求意、无加被想、而庄严世间佛土、与心中清净无为佛土、亦无庄严之相。 无求、无贪、无住、无染、五欲诸乐之妄心。 而真心如如、妙性湛湛。 然说法闻法从何而来、从何而生。 所谓一尘无染、万缘万法、通同放下。 如是者、其名为、非谤佛也。 能如是、即名为、能解如来、所说义也。 所说义者、真实义也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注1、须菩提⊙如来续向须菩提、阐明其义2、说法者⊙谈经说法3、无法可说⊙凡有言说、皆是虚诞4、是名说法⊙姑且名为说法者解如来反复阐述、有无之法之道义。 佛向须菩提说。 说法者、即是有法可说也。 无法可说者、即是没有法、可以能说也。 是名说法者、即是非说、非不说也。 至理之要道、非反复而弗可至也偈云有无皆是客尘悟 中道亦是寄宿亭说与未说亦如是 如如是是有真谛有尘却是无生客 已入无生主亦迁其主迁至何处去 何处莫非觉性天如如不动转三际 湛湛无说演真经济公吞鸽明法性 二祖末后拜佛心行船走马见大道 舞台剧场说法厅倘能无智亦无得 是是非非尽菩提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於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不作否注1、尔时慧命须菩提是阿难敬爱菩提语2、白佛言是阿难见须菩提向佛言3、世尊⊙是菩提、向佛敬语4、颇有众生⊙是菩提向佛请示题、颇有众生、是指很多、信佛之人、而不明中道、之义者5、於未来世⊙是指那时、现时、未来之时、之世也6、闻说是法⊙是指佛说法意、其义是、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即如来所说、反复之义7、生信心否⊙菩提顾虑於未来世、颇有少慧之众生、能生是法、之信心乎解尔时者、菩提启请如来、开示之时也。 亦是某甲、受持读诵、此经之时。 慧命者、须菩提也、然而慧命、人人具足、因其众生、从无始而至今、遭六尘所迷惑、受五阴、而污染、所以不能、见於慧命也。 然而阿难、称菩提为慧命者、因菩提曾向佛言、所得慧眼以来、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眼者、命也、亦性也。 是故阿难、记忆最明、凡有见闻、入眼耳根、永无忘失。 所以阿难记言、尔时慧命、须菩提者、是也。 白佛言、是阿难见菩提、向佛请示语。 请什么示。 世尊耶。 颇有众生。 是颇有分别心、偏差性、多识少慧、信佛之人。 於未来世、即现时与后世。 闻说是法。 指佛所说法者、是有法有说也。 无法可说、是无法无说也。 复说是名说法者、即非有法可说、亦非无法无说也。 如来所说、转而复反。 於未来世、即於今后、少智无慧众生、颇多而甚繁。 闻说是法、即闻如是三反之法。 生信心否、何能不生疑谤心耶。 其二、彼等无慧之众生、焉能而知、如来说是。 三反至要之禅乎偈云有智无慧不见法 有慧无智见法深智明慧朗无挂碍 欢聚一堂乐佛心无法无说玄妙极 无求无得法最尊无去无来佛境界 无生无灭常乐天颇有众生见惑深 执著未来众生根根尘无著众生相 是则名为度众生 发布时间:2025-08-09 11:32:27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31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