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十二(四) 内容: 尔时。 众生初食自然粳米时。 朝收暮熟。 暮收朝熟。 收后复生。 无有茎秆。 时。 有众生默自念言。 日日收获。 疲劳我为。 今当并取以供数日。 即时并获。 积数日粮。 余人于后语此人言。 今可相与共取粳米。 此人答曰。 我已先积。 不须更取。 汝欲取者。 自随意去。 后人复自念言。 前者能取二日余粮。 我岂不能取三日粮耶。 此人即积三日余粮。 复有余人语言。 共取粮去来。 此人答曰。 我已取三日余粮。 汝欲取者。 自随汝意。 此人念言。 彼人能取三日粮。 我岂不能取五日粮耶。 取五日粮已。 时众生竞积余粮故。 是时粳米便生糠糩。 收已不生。 有枯秆现。 尔时。 众生集在一处。 懊恼悲泣。 拍胸而言。 咄此为哉。 自悼责言。 我等本皆化生。 以念为食。 身光自照。 神足飞空。 安乐无碍。 其后地味始生。 色味具足。 时我等食此地味。 久住于世。 其食多者颜色转粗。 其食少者色犹光泽。 于是众生心怀彼我。 生憍慢心言。 我色胜。 汝色不如。 诤色憍慢故。 地味消灭。 更生地皮。 色香味具。 我等时复共取食之。 久住于世。 其食多者色转粗悴。 其食少者色犹光泽。 于是众生心怀彼我。 生憍慢心言。 我色胜。 汝色不如。 诤色憍慢故。 地皮消灭。 更生地肤。 转更粗厚。 色香味具。 我等时复共取食之。 久住于世。 其食多者色转粗悴。 其食少者色犹光泽。 于是众生心怀彼我。 生憍慢心言。 我色胜。 汝色不如。 诤色憍慢故。 地肤灭。 更生自然粳米。 色香味具。 我等时复共取食之。 朝获暮熟。 暮获朝熟。 收以随生。 无有载收。 由我尔时竞共积聚故。 便生糠糩。 收已不生。 现有根秆。 我等今者宁可共封田宅。 以分疆畔。 时。 即共分田以异疆畔。 计有彼我。 其后遂自藏己米。 盗他田谷。 余众生见已。 语言。 汝所为非。 汝所为非。 云何自藏己物。 盗他财物。 即呵责言。 汝后勿复为盗。 如是不已。 犹复为盗。 余人复呵言。 汝所为非。 何故不休。 即便以手杖打。 将诣众中。 告众人言。 此人自藏粳米。 盗他田谷。 盗者复言。 彼人打我。 众人闻已。 懊恼涕泣。 拊胸而言。 世间转恶。 乃是恶法生耶。 遂生忧结热恼苦报。 此是生. 老. 病. 死之原。 坠堕恶趣。 有田宅疆畔别异。 故生诤讼。 以致怨仇。 无能决者。 我等今者宁可立一平等主。 善护人民。 赏善罚恶。 我等众人各共减割以供给之。 时。 彼众中有一人形质长大。 容貌端正。 甚有威德。 众人语言。 我等今欲立汝为主。 善护人民。 赏善罚恶。 当共减割以相供给。 其人闻之。 即受为主。 应赏者赏。 应罚者罚。 于是始有民主之名。 初民主有子。 名曰珍宝。 珍宝有子。 名曰好味。 好味有子。 名曰静斋。 静斋有子。 名曰顶生。 顶生有子。 名曰善行。 善行有子。 名曰宅行。 宅行有子。 名曰妙味。 妙味有子。 名曰味帝。 味帝有子。 名曰水仙。 水仙有子。 名曰百智。 百智有子。 名曰嗜欲。 嗜欲有子。 名曰善欲。 善欲有子。 名曰断结。 断结有子。 名曰大断结。 大断结有子。 名曰宝藏。 宝藏有子。 名曰大宝藏。 大宝藏有子。 名曰善见。 善见有子。 名曰大善见。 大善见有子。 名曰无忧。 无忧有子。 名曰洲渚。 洲渚有子。 名曰殖生。 殖生有子。 名曰山岳。 山岳有子。 名曰神天。 神天有子。 名曰遣力。 遣力有子。 名曰牢车。 牢车有子。 名曰十车。 十车有子。 名曰百车。 百车有子。 名曰牢弓。 牢弓有子。 名曰百弓。 百弓有子。 名曰养牧。 养牧有子。 名曰善思。 从善思已来有十族。 转轮圣王相续不绝。 一名伽? 粗。 二名多罗婆。 三名阿叶摩。 四名持施。 五名伽楞伽。 六名瞻婆。 七名拘罗婆。 八者般阇罗。 九者弥私罗。 十者声摩。 伽? 粗王有五转轮圣王。 多罗婆王有五转轮圣王。 阿叶摩王有七转轮圣王。 持施王有七转轮圣王。 伽楞伽王有九转轮圣王。 瞻婆王有十四转轮圣王。 拘罗婆王有三十一转轮圣王。 般阇罗王有三十二转轮圣王。 弥私罗王有八万四千转轮圣王。 声摩王有百一转轮圣王。 最后有王。 名大善生从。 声摩王有子。 名乌罗婆。 乌罗婆有子。 名渠罗婆。 渠罗婆有子。 名尼求罗。 尼求罗有子。 名师子颊。 师子颊有子。 名曰白净王。 白净王有子。 名菩萨。 菩萨有子。 名罗睺罗。 由此本缘有刹利名。 尔时。 有一众生作是念言。 世间所有家属万物皆为刺棘痈疮。 今宜舍离。 入山行道。 静处思惟。 时。 即远离家刺。 入山静处。 树下思惟。 日日出山。 入村乞食。 村人见已。 加敬供养。 众共称善。 此人乃能舍离家累。 入山求道。 以其能离恶不善法。 因是称曰为婆罗门。 婆罗门众中有不能行禅者。 便出山林。 游于人间。 自言。 我不能坐禅。 因是名曰无禅婆罗门。 经过下村。 为不善法。 施行毒法。 因是相生。 遂便名毒。 由此因缘。 世间有婆罗门种。 彼众生中习种种业以自营生。 因是故世间有居士种。 彼众生中习诸技艺以自生活。 因是世间有首陀罗种。 世间先有此释种出已。 然后有沙门种。 刹利种中有人自思惟。 世间恩爱污秽不净。 何足贪着也。 于是舍家。 剃除须发。 法服求道。 我是沙门。 我是沙门。 婆罗门种. 居士种. 首陀罗种众中有人自思惟。 世间恩爱污秽不净。 何足贪着。 于是舍家。 剃除须发。 法服求道。 我是沙门。 我是沙门。 若刹利众中。 有身行不善。 口行不善。 意行不善。 行不善已。 身坏命终。 一向受苦。 或婆罗门. 居士. 首陀罗。 身行不善。 口行不善。 意行不善。 彼行不善已。 身坏命终。 一向受苦。 刹利种身行善。 口行善。 意念善。 身坏命终。 一向受乐。 婆罗门. 居士. 首陀罗身行善。 口行善。 意等念善身坏命终。 一向受乐。 刹利种身中有二种行。 口. 意有二种行。 彼身. 意行二种已。 身坏命终。 受苦乐报。 婆罗门. 居士. 首陀罗身二种行。 口. 意二种行。 彼身. 意行二种行已。 身坏命终。 受苦乐报。 刹利众中剃除须发。 服三法衣。 出家求道。 彼修七觉意。 彼以信坚固出家为道。 修无上梵行。 于现法中自身作证。 我生死已尽。 梵行已立。 所作已办。 更不受后有。 婆罗门. 居士. 首陀罗剃除须发。 服三法衣。 出家求道。 彼修七觉意。 彼以信坚固出家为道。 修无上梵行。 于现法中作证。 我生死已尽。 梵行已立。 更不受后有。 此四种中。 出明行成。 得阿罗汉为最第一。 是时。 梵天说是偈言。 刹利生为最能集诸种姓明行成具足天人中为最佛告诸比丘。 彼梵天说此偈为善说。 非不善说。 善受。 非不善受。 我所印可。 所以者何。 我今如来. 至真. 等正觉亦说此偈。 刹利生为最能集诸种姓明行成具足天人中为最尔时。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长阿含具足。 归命一切智。 一切众安乐。 众生处无为。 我亦在其例。 发布时间:2025-08-09 08:30:09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3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