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达观法师:我、非我、无我 内容: 我、非我、无我一、我我是什么? 假如我是身体,色身毁坏之后,就没有我了吗? 假如我是心理,为何不能主宰它不胡思乱想呢? 假如我是灵魂,那它现今藏在哪里;若是如此,不就要生生世世,依附于外物而过呢? 假如我是佛,为何还不觉悟呢? 假如我是……常人把身心灵当成「我」,所以在其潜意识里,永远潜藏一个「不变的我」、「灵魂的我」、「永恒的我」。 有此执着,因此凡事都是我如何、我怎样、我意见、我感觉等。 二、我所因有「我」错误的认知,所以才产生对我的执着,再引发「我所」的概念,进而扩大其范围,想要拥有更多外在的一切,包括我的家庭、亲人、朋友、财产、事业、名利、权势等,来保护本身的生命财产,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 不但执取加深,贪爱也就越多,苦恼便日益增添,庄子曾感悟这一切……因而歌曰:“大块无心兮,生我与伊。 我非伊夫兮,伊非我妻。 偶然邂逅兮,一室同居。 大限既终兮,有合有离。 人之无良兮,生死情移。 真情既见兮,不死何为! 伊生兮拣择去取,伊死兮还返空虚。 伊吊我兮,赠我以巨斧;我吊伊兮,慰伊以歌词。 斧声起兮我复活,歌声发兮伊可知! 噫嘻,敲碎瓦盆不再鼓,伊是何人我是谁? ”其意思为:大自然无心,生我与汝;我非汝夫,汝非我妻,只不过偶然邂逅在一起。 妳我相遇,有缘聚合;大限已至,缘尽离散。 人命生死无常,感情随时变迁;纵然生时真情,终究难免一死。 妳生时选择与谁,死后终归虚无。 我死时! 你用巨斧哀吊于我;我现在以歌词,来慰祭于汝。 汝用斧声,救我复活;我用歌声,向汝诉说。 唉呀! 敲碎瓦盆,不再鼓唱,妳是何人? 我庄生又是谁呢? 人身本空,从无而有,由有归无,生死变化,本是自然无常之事;若庄子妻死哭啼,则不解大道之理,故鼓盆而歌,以此吊祭亡妻,启迪世人,莫执一切,诸法本来空寂,缘起而有。 执着「我」是苦,执着「我的」是苦;执着「你」是苦,执着「你的」是苦;执着「他」是苦,执着「他的」是苦;执着「我们」是苦,执着「我们的」是苦。 故《金刚经》云:「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样的人,只不过是一位执着的凡夫,而非自觉觉他的大菩萨。 三、非我因此,一切痛苦、烦恼皆从「我执」引起! 故当我们先要破除---对我的迷思。 破解之道,便是「非我」。 一切法皆从因缘生,非由一个不变独立的实体(错觉的我)而有的。 比如,身体是由四大地、水、火、风所形成的色身;心理是由受、想、行、识,相续的运作而有感觉。 因此所有的生命型态、万事万物、有情无情,皆由各种因素、条件所组合而成的。 了解此理,便能知一切全是“因缘假合”,而非有个我。 如是反复的自我观照,则可从执「我」,渐渐领悟到「非我」。 四、无我「无我」并不是否认这个「假我」,而是已经达到---不执着于自我的境界了。 如《心经》所言:「照见五蕴皆空。」已不执身心的我,既然「我」都不执着了,所以「我所」也就跟着破除了;「我相」已破,因此也无「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正所谓「此无故彼无」。 一切苦恼,皆因执着而起;所有执着,全由我执作祟。 若能真知而解脱,您则是一位觉悟的人呀! 发布时间:2025-08-08 12:06:36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31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