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二十一愿、具三十二相愿 内容: 第二十一愿、具三十二相愿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颂曰赡养界之诸圣众 因顺余方三十二实言彼国真相好 无量相好皆具足一、列诸愿名此愿诸师所立之愿名有六:? 令具诸相愿〔义寂〕? 三十二相愿〔礼阿、怀感、慧云、观彻〕? 所化成满三十二相愿〔良源〕? 满大人相愿〔静照〕? 具三十二相愿〔法然、深厉〕? 具足诸相愿〔性海、月珠、道隐〕。 今从法然上人,采用「具三十二相愿」之名。 二、愿成就文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具足三十二相,智慧成满,深入诸法,究畅要妙,神通无碍,诸根明利,其钝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计无生法忍。 三、同部异译? 《大宝积经. 无量寿如来会》〔唐译〕:若我成佛,国中菩萨,皆不成就三十二相者,不取菩提。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汉译〕:我作佛时,我国诸菩萨,不悉三十二相者,我不作佛。 ?《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吴译〕:使某作佛时,令我国中,诸菩萨身,皆紫磨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令如佛,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宋译〕: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众生,令生我剎,皆具三十二种大丈夫相,一生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四、同类异经? 《悲华经》第十七愿:一切众生,皆悉成就三十二相,而自璎珞。 ?《大悲分陀利经》第十七愿:愿其中一切众生,具三十二大人之相。 五、显明愿意法藏菩萨何故立发此愿? 盖法藏菩萨睹见诸佛剎中,或有国土,虽十方来生,相好不具足,人德不贵,招致蔑视轻贱,如身子聪明,为尼犍所蔑视;牛主贤德,为众生所轻贱。 或有国土,人天形色,丑恶陋劣,盖因薄福故;纵令福德深厚,亦是相好不满,如转轮王相,对佛大昧,具而不明;如调达、难陀,少佛二相,有而不具。 是故法藏菩萨,愍诸众生,不具妙相,薄福少德故,乃自修三十二相业,回与众生,而发此愿言:「我国人天,皆证中道,不假种因,不经时劫,自然圆满具足三十二大人相,无有阙减,法尔成就,无有粗昧。」愿文虽举三十二相,然何只三十二相,理实具足无量相好,圆满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言三十二相者,因顺余方之应化身佛相好而说,示同转轮王之相,乃举近使欣而已。 六、释疑通妨问:此方证得三十二相,与彼土生得此大人相,有何不同? 答:凡圣道门论三十二相,若声闻藏中,至佛果初得之;若菩萨藏意,《华严经》、《起信论》皆明初住八相作佛,故初住以上具足此相。 通途经论则明初地以上能具相好。 今净土门得生众生,不植百劫业因,不断五重烦恼,任运生得相好,是此愿奇特佛力。 问:生彼土具足三十二相,为花开后,或为花开前? 答:不待花开,是生得故。 七、愿文略解「国中人天」者,汉、吴、唐三译皆云菩萨,故知人天乃顺余方,实则意指菩萨。 「不悉成满」者,三十二大人相,无一相不具,故云不悉。 成谓成就,满谓圆满。 「三十二大人相」者,福智圆满,大丈夫相,故云大人相。 大人者,佛果也,故大人相即是佛果相。 智者大师《法华文句》云:「大人相者,大相海也。」佛具大相海,故云大人相,大相海者,如来所具三十二相,一一相皆具备无量无边相好。 易可了知,名之为「相」;令身端严,名之为「好」。 又表德名「相」,惬情称「好」。 依《观佛三昧经》辨相有三类:? 略中略说:有三十二相。 ?略说:八万四千相。 ?广说:有无量相。 今云三十二者,是略说;大人相者,含广说相。 吴译更云「八十种好」,魏译但举相,意含好。 智者大师《法界次第初门》云:「如来应身之体,现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使见者爱敬,知有胜德可崇,人天中尊,众圣之王,故为现三十二相也。」此三十二相,《三藏法数》云:「? 足安平相:即足下安立平满。 ?千辐轮相:即足下毂辋轮文圆满。 ?手指纤长相:即手指细长端直光润。 ?手足柔软相:即手脚极妙柔软。 ?手足缦网相:即手足指与指间缦网绮美。 ?足跟满足相:即足之踵跟圆满具足。 ?足趺高好相:即足背高起而圆满。 ?? 如鹿王相:即股肉细圆如鹿王。 ?手过膝相:即双臂修直平立过膝。 ?马阴藏相:即阴相藏密,如马阴不可见。 ?身纵广相:即头足之高与张两手之长相齐。 ?毛孔生青色相:即一一毛孔,青色柔软不杂。 ?身毛上靡相:即身毛右旋向上偃伏。 ?身金色相:即身色金光如黄金。 ?常光一丈相:即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 ?皮肤细滑相:即皮肤细腻滑泽,不染灰尘,不停蚊蚋。 ?七处平满相:即两足、双手、双肩及项中,皆平满端正。 ?两腋满相:即两腋下平满。 ?身如狮子相:即身体平正,威仪严肃,如狮子王。 ?身端直相:即身形端正平直不伛曲。 ?肩圆满相:即双肩圆满而丰腴。 ?四十齿相:即常人但有三十六齿,唯佛具足四十齿。 ?齿白齐密相:即四十齿皆白净齐密,根复深固。 ?四牙白净相:即四牙最白而大,莹洁鲜净。 ?颊重如狮子相:即两颊隆满,如狮子之颊。 ?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即咽喉中常有津液,上妙美味,如甘露流注。 ?广长舌相:即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至于发际。 ?梵音深远相:即音声和雅,远近皆闻。 ?眼色如金精相:即眼睛清净明莹,如金色精。 ?眼睫如牛王相:即眼睫毛殊胜如牛王。 ?眉间白毫相:即两眉之间有白玉毫,清净柔软,右旋放光。 ?顶肉髻成相:即顶上有肉,高起如髻,亦名无见顶相,一切人、天、二乘、菩萨皆不能见故。」相好是果,修福是因,若依小乘,菩萨三祇已满,更住百劫,种相好因,修百福成一相;若依大乘,《华严经》曰:「清净慈门剎尘数,共生如来一妙相。」一一诸相,莫不皆然,详说福量,如《大乘百福相经》。 八、白话浅释如果我法藏成佛时,我净土中的人天,不皆具足三十二大人相者,我就不取正觉。 发布时间:2025-07-27 11:29:14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30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