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修学导引》-第六章(二) 内容: 第二节三辈往生净业行人修持念佛法门,信愿的深浅,发心的大小,念佛的水平有高有低,称名念佛的质量有深有浅,行持功德有多有少等,都是千差万别的。 并且念佛宿世的善根也有无量差别,福德因缘也各不相同,虽然信愿念佛三资粮都有,但充足程度各各有异。 虽然都能必蒙佛接引,都能必生净士,一个也不少,但往生极乐净土的果报却也是千差万别的。 在《无量寿经》中分为三大类即上、中、下三辈往生,在《观无量寿佛经》中分为九品。 实际上,上辈生就是上品生,中辈生就是中品生,下辈生就是下品生,是相对应的。 每辈又分三辈,每品又各有九品,如此辗转推演,其实是品级无量的。 有人认为三辈生只摄上品生,因为《观经》中,中下品都不发菩提心。 其实即是下品下生者,临终蒙接引往生,也必定发无上菩提心。 有人说三辈只摄上中品,因为《观经》中,上中品为善人,下品为恶人。 其实,即使是下品下生者在蒙佛接引时,因念佛故,诸罪消灭,愿人佛道,愿生极乐,就瞬间成为人中芬陀利花,是人中大好人,再已不是恶人了。 所以三辈是与上、中、下品相配合的。 善导大师楷定古今地明确指出,上辈生者为大乘凡夫,中辈为小乘凡夫,下辈为遇恶凡夫。 往生极乐凡圣同居土者都是凡夫。 我们一般所说的往生也是指凡夫往生凡圣同居土。 《无量寿经》中专门讲了三辈往生的因果关系。 一、上辈往生经云:“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在其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 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是故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 ”(一)上辈往生者往生前的条件l、舍家弃欲而作沙门:沙门是勤劳息烦恼的出家修行者。 弃家就是出家,弃欲就是弃淫欲弃世间五欲。 受持八关斋戒的居士,即是守出家戒,也是出家弃欲的沙门,也可上辈往生。 2、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无量寿经》的精髓,三辈往生均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3、修诸功德,愿生彼国:老实信愿念佛,正助双修,就是修诸功德,愿意求生西方极乐净土。 (二)上辈往生者往生的情景临终时必感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接引,即瞬时往生极乐净土。 往生后在七宝池莲花中自然化身,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二、中辈往生经云:“其中辈者,十方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燃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 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 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一)中辈往生者往生前的条件l、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2、随缘随分多少修诸功德,比如奉持斋戒,起立塔像,供养三宝,供养出家沙门,悬缯燃灯,散花烧香等等。 3、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将念佛修善功德回向极乐,回向十方众生。 (二)中辈往生者往生的情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的化身与诸大众现在其前接引,念佛行人即瞬间随化佛往生极乐。 临终时念佛人不惊不怖,而是欢喜快乐。 往生后即住不退转,其功德智慧比上辈往生者,要差一等。 三、下辈往生经云:“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 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一)下辈往生者往生前的条件1、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乃至十念一念。 2、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 3、以至诚心,愿生彼国。 (二)下辈往生者往生的情景临终梦见阿弥陀佛,亦得往生。 往生后,都是不退转菩萨,其功德智慧,又比中辈往生差一等。 凡是临终时能蒙佛接引,都不例外地全都瞬间往生。 往生者是不经过中阴身阶段的,是活着往生到极乐世界去的,所以信愿念佛行人的这一期生命是最后身。 经云:净业行人“在娑婆世界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所以净业行人,应发广大心,勤苦修行,力争上辈往生。 上辈往生是人人有份的。 发布时间:2025-07-24 09:01:12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30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