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简介 内容: 宋永明、智觉、冲玄、延寿大师,莲宗六祖也。 钱塘王氏子,知税务,多用官钱,买放生命,罪当死,临刑,钱文穆王使人察之,色不变,命释之。 遂出家,参天台韶国师,发明心要。 以宿愿未决,登智者岩,作一心禅定与万行庄严净土二阄,冥心精祷,七阄皆净土,于是一意修净业,蒙观音以甘露灌口,获大辩才,著宗镜录,及万善同归集,指归净土。 后往永明寺,日行一百八件佛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人闻天乐鸣空。 诵法华经积一万三千卷,弟子一千七百人,常与众授菩萨戒,施鬼神食,买放生命,皆以回向净土。 忽焚香告众,趺坐而化,年七十二。 后有僧病入冥,见王供像殿左,勤致礼拜,询知为师,已往生上上品矣,王重其德,故礼敬耳。 (乐邦文类)延寿(904~975)五代宋初僧人。 俗姓王,字冲元,浙江余杭人。 自幼信佛,戒杀放生。 曾任余杭库吏、华亭镇将,30岁从龙册寺翠岩禅师出家。 先在天台山国清寺结坛修《法华忏》,又到金华天柱峰诵《妙法莲华经》三年。 旋从法眼宗创始人文益(法眼禅师0的弟子德韶得法,传承法眼宗。 据《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及《净慈寺志》卷八记载,延寿于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住持奉化雪窦寺,因有在此写成《宗镜录》初稿之说。 北宋建隆元年(960),吴越国忠懿王钱俶请延寿主持重修杭州灵隐寺,重建殿堂1300余间,灵隐寺因而中兴。 次年又接住永明寺(即净慈寺),忠懿王赐智觉禅师号,从学者多达2000余人。 《宗镜录》在寺演法堂定稿。 开宝三年(970)奉诏于钱塘江边的月轮峰建造六和塔。 他认为唐末以来,禅宗颇多流弊,当时的禅师,胸无点默邪正不分。 因而发愤撰集《宗镜录》,意在扶衰救弊。 书共100卷,约80余万言,分为标宗章、问答章、引证章三部分。 所谓标宗,即举一心为宗。 此一心宗,照万法如镜,《宗镜录》的立名,即从此义而来。 引证章引证了大乘经120种,诸祖语录120种,贤圣集60种,共300种。 其中保存了一些宝贵的文献。 (巨赞)远祖所著书《宗镜录》一百卷 《万善同归集》三卷《唯心诀》一卷 《神栖安养赋》一卷《定慧相资歌》一卷、《惊世》一卷祖师法语师云:直须一心归命,报尽精修。 坐卧之间,常面西向。 当行道礼拜之际,念佛发愿之时。 恳苦翘诚,无诸异念。 如就刑戮,若在狴牢。 怨贼所追,水火所逼。 一心求救,愿脱苦轮。 速证无生,广度含识。 绍隆三宝。 誓报四恩。 如斯至诚,必不虚弃。 如或言行不称,信力轻微。 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恃此懈怠,临终望生,但为业障所牵,恐难值其善友。 风火逼迫,正念不成。 何以故? 如今是因,临终是果,应须因实,果则不虚。 声和则响顺,形直则影端也。 夫善恶二轮,苦乐二报,皆三业所造,四缘所生,六因所成,五果所摄。 若一念心,瞑恚邪淫,即地狱业。 悭贪不舍,即饿鬼业。 愚痴暗蔽,即畜生业。 我慢贡高,即修罗业。 坚持五戒,即人业。 精修十善,即天业。 证悟人空,即声闻业。 知缘性离,即缘觉业。 六度齐修,即菩萨业。 真慈平等,即佛业。 若心净,则香台宝阁,净刹化生。 心垢,则丘陵坑坎,秽土禀质,皆是等伦之果,能感增上之缘。 是以离自心源,更无别体。 欲得净果,但行净因。 《禅净四料简》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发布时间:2025-07-06 09:31:03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30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