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如何消除恐惧心与业障? 内容: 大德殊胜开示如何消除恐惧心与业障没有自私心,也就没有恐惧心。 ◎一九九〇年十月十日开示于英国Chithurst日日说真话 不怕打与骂杀我吾不畏 解脱有何挂每天都要说真话,不打妄语。 直心说真话,不怕谁打骂我,我也要说真话。 就有人把我杀了,我也不怕的,怕什么? 真解脱有什么挂碍的? 有什么可怕的? 问:请问上人应该如何用方便法控制克服淫欲心、恐惧心、怀疑心? 上人:不吃肉、不吃葱、不吃蒜,不吃一切刺激性的东西。 观想“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人皆是我母”,这样一想,淫欲心也不会生了。 有忧愁才有恐惧,没有忧愁,就没有什么恐惧。 没有自私心,也就没有恐惧心。 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这样就不需要怕了。 为什么有怀疑心,就是因为没有信心,将信将疑才有怀疑。 《华严经》“贤首品”上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信一切众生本有的智慧,这就是不怀疑。 问:有些在家居士会来问我们说:“业障来了,不能再进步,想退了。 ”这如果是定业,应如何答覆? 是否应勉强他们继续精进? 上人:这要看当时情形,因人施药,因病下药。 烦恼菩提如冰与水,烦恼即菩提。 置之死地而后生,在不能忍的地方要能忍,不能过关的地方要过关,那才是。 不需要钻牛角尖,没有死路,车到山前必有路。 我记得七、八年以前,纽约有一位居士。 他请出家人住在他庙内,但他常常和出家人吵架,这出家人就跑了,不再住在庙里。 这庙是在家人造的,可是他要拿出家人来做招牌,来号召,于是乎就想管着出家人。 这出家人初到他那儿后,就有点不愿意被在家人管,因此常常吵架,后来这出家人就跑了。 这在家居士很失望,打电话给我,说他要把这个佛教门关了,要退心了。 他问我这个问题,向我来诉苦,无非是想要我站在他这一边,说这个出家人不好。 那么,他好像就胜利似地而有所恃。 我却叫他把门关了,我说:“你早就应该关了! ”他一听,在电话上大约过了十分钟没有话讲。 我听他没有话讲,就说:“你呀! 没有钱的时候,借了佛教名义来弄钱,也发财了。 今天有了这么多钱,当然要把佛教的门关了,你应该过桥拉板,把佛教对你的恩忘了。 如果你不忘,就要报恩。 你若忘了,就不需要报恩。 所以你关佛教的门,这是自己招来的。 ”我这样骂了他一顿,到现在他这佛教的门还没关。 问:在修行时生抗拒心,因此造成障碍,应如何对治? 上人:老虎来了要吃你,你是不是也要吃老虎? 这是抗拒,你可不可以这样做? 问:我们常讨论罗汉和菩萨的果位,两者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请上人开示:关于罗汉和菩萨果位有什么不同之处? 上人:罗汉、菩萨都是个名词,这是人智慧的不同。 菩萨是要利人,罗汉只修持自己,这是修行的阶段。 你在做凡夫的时候,不知道罗汉的境界是什么样子,你在那儿算来算去,推度想像,把光阴都浪费掉了。 你想像菩萨是什么样子? 罗汉是什么样子? 你怎样想也达不到那个境界。 就好像读书,没有入学的时候,你想:“我入学后,要怎样读书? 中学又读什么书? 大学又读什么书? ”你只是想而不努力,想到什么时候你也不能毕业。 若你不想中学读什么书,大学读什么书,就是到学堂里,天天努力学习。 到达那境界时,你读到那书,自然就会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现在揣测是浪费精神,也就好像吃饱饭没事干,没有工作做,要找一点没有价值的工作做,这是我的看法。 所以我们出家凡夫,先要做个好比丘,把比丘做好了。 比丘比如小学,把小学的书都读好了,当然就可以入中学。 到了中学不必想像博士毕业时该怎么样,虽然要有这个计划,但这是还没有到来的事,虽有计划了,却不一定成事实。 所以先把比丘做好了,比研究罗汉、研究菩萨更好。 问:我父母不赞成我出家,认为出家是不好的事情。 我自己很想用佛教来感化父母亲,但出家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反感,所以请师父开示一个方法,使他们慢慢接受佛教和打坐。 上人:可以,很容易地可使你父母不反对你出家。 以前在马来西亚有一位出家人,他看我们万佛城的出家人搭衣,他也要搭衣。 可是他的师父无论如何不许可他搭衣,说出家人不需要搭衣。 他问我怎么办? 我就告诉他:“你对师父说,你若搭上衣就知道自己是出家人,就不生淫欲心。 若不搭衣,就总想要去找女人,问问你师父怎么办? 他是许可你搭衣,或不许可你搭衣? ”他回去问他师父,他师父听他这么一说,就不阻止他搭衣了。 你这个问题,可以对父母说:“我如果不出家,就想去吃、喝、嫖、赌、吸毒、杀人、放火,什么都想干。 出家了因为戒杀放生,就自然而然不要干这些黑暗的事情。 ”你问问父母怎么办? 是不出家好? 还是出家好? 问:念佛法门,南传佛教比较少用,想请问上人应修何种法门,来发起信仰心? 上人:信仰好像五味似的。 佛所说的各种法门也就好像味道似的。 酸甜苦辣咸,你不能说酸的是第一,也不能说甜的是第一,不能说苦的是第一,也不能说辣的是第一,也不能说咸的是第一,这是人各有所好。 好吃酸的就说酸的对他好,好吃甜的就说甜的对他好,好吃苦的就觉得苦的对他好,好吃辣的,没有辣的就吃不下饭。 我们无论信仰哪一个法门,若用得适当,自然就会相应。 用得不当,就不相应,这是看个人的根性。 好像各有各的因缘,无论哪个法门,你若能专一,都有感应,也就是相应。 你修哪一个法门,譬如念佛,又省工,又省钱,又不障碍其他的事情,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佛,很多人都可以做到的,所以这个法门对于一般人是相应的。 你若不专一,那么也有不相应的时候。 有句话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因此无论修哪一个法门,都要生出信心来,“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我们为什么信心不坚固? 就因为根扎得浅,对佛教不能深入,这时要怎么样? 就要立功、立德、立言。 立功是帮助他人。 立德是默默中帮助旁人,不一定叫旁人知道。 立言,我们:“慈悲口,方便舌,有钱没钱多作德”。 我们能说真话,不打妄语,说得实实在在,这样经过千锤百炼,我们这个道理讲出来,任何人都推不倒这个真理。 因为真理是不变的,是随缘的,是随缘而不变,不变而随缘,这就是真理和虚伪的道理不同的地方。 你若认识真理了,天天去研究这个真理,自然就生出信心来。 发布时间:2025-06-16 10:32:25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9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