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明奘法师:禅法南流 内容: 禅法南流【经文】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 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 自古佛佛唯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 衣为争端,止汝勿传。 若传此衣,命若悬丝。 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能曰:“向甚处去? ”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 ”五祖言:“汝不需忧,吾自送汝。 ”祖相送直至九江驿。 祖令惠能上船。 五祖把撸自摇,惠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撸。 ”五祖云:“合是吾渡汝。 ’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度名虽一,用处不同。 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 蒙师付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 ”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 汝去三年,吾方逝世。 汝今好去,努力向南。 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祖复曰”,五祖继续说。 “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没有人信。 “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 ”传这个衣钵,是作为证明,就是相信禅宗一法确实是从西天而来,是真实不虚的,衣钵就是具体的物证,代代相承。 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 法是没办法给你说,到底这是法,还是那是法? “皆令自悟自解”,自己悟得真如自性,自己大开圆解。 “自古佛佛唯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 ”佛也好,师也好,祖也好,是“唯传本体”,“密付本心”,没有办法告诉你。 你拿某一本经也好,拿某个论也罢,不可能看了就能解决生死问题的。 达摩祖师拿四卷《楞伽经》印心,并不是说你学会了《楞伽经》,就了心了,是“印心”,来看你所解、所悟的跟佛是不是一致的。 “衣为争端,止汝勿传。 ”衣是争端之事。 “若传此衣,命如悬丝。 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五祖因为是栽松道者转世,以禅定生身,所以他的神通是蛮厉害的,他早已观察到因缘,所以对六祖说,衣就不要传了,“命如悬丝”,你马上离开,有人肯定要害你。 “能曰:‘向甚处去? ’”惠能说,向什么去处呢? “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到了一个地名有“怀”的地方就停下来,到了有“会”的地方就藏起来。 “惠能三更领了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 ”他来这八个月,一见了五祖,马上就去舂米了,直到后来得了法,中间从没出过寺院一步,所以根本不知道山路,语言又不通,如何出得江口? “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 ’”五祖说,不用担忧了,我来送你。 “祖相送直至九江驿。 ”五祖亲自送他到九江驿,就是一个驿站。 过去九江是一个比较大的地方,政府官员们为了传达指令,设有驿站,供来往信使和官员休息换马。 “祖令惠能上船。 ”祖让惠能上船。 “五祖把橹自摇,惠能言:‘请和尚坐。 \’”这里的“和尚”是尊称。 和尚是“亲教师”的意思,是最尊敬的一种称呼。 经常有些出家人,听到人叫他和尚,很不开心。 我也经常跟大家开玩笑说:哎呀,人家叫你和尚,是对你最尊敬的称呼,你应该高兴得不得了。 他用比他的校长、班主任还要亲切的称呼叫你了。 “嘿,小和尚”,那你就是小的亲教师,没有关系。 “穷和尚”,那就是穷的亲教师。 人家是恶意地说你,你能够欢喜地接受,就行了,根本没有那些烦恼了,很开心。 “弟子合摇橹。 ”我应该来摇橹。 师徒之间总是机锋相见,佛法相见,禅法相见。 “五祖云:‘合是吾渡汝。 \’”应该是我渡你! “惠能曰:‘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佛法最究竟的东西在心,只有惠能才有这个气量和胆魄,把中国的禅法奠定起来。 “迷时”就是“师度”,“悟了”就是“自度”。 如果我自悟了还是要你度,这个悟还是不彻不透。 “度名虽一,用处不同。 ”依据自然法则和事物发展的相似性,六祖惠能这样得到“法”,经历了十五年猎人队伍中的磨难后又将“法”传播给他的徒弟们,必然要引发后来法子法孙法重孙们喝佛骂祖的“德山棒”、“临济喝”之类的事情,原因就是有这种“机锋不让毗卢”的顶天立地的气概。 “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 蒙师付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 ”只该自性得度,这句话又说得有点悲凉。 想想看,神秀也好,那些追随五祖修行的人也好,师徒之间,除了以佛法相见外,还能像亲人那样来相见。 但是惠能却不能,因为生在边地,长得又丑又矮,语言不通,文化又没有。 所以“蒙师付法”,只能是“自性自度”,有点凄凉。 “祖云:‘如是如是。 \’”确实是这样子。 “以后佛法,由汝大行。 ”以后佛法,肯定会大大地传扬开来。 “汝去三年,吾方逝世。 ”可以查阅历史资料,确实是如此。 “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好,去吧,向南,不要马上开山说法,禅宗一时还难以兴盛起来。 发布时间:2025-06-11 14:45:14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9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