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开愿法师: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怎样才能够发出来? 内容: 同修:什么是菩提心? 菩提心怎样才能够发出来? 师:菩提是觉悟,菩提心是觉悟的心。 谁发了菩提心呢? 觉悟的人就发了菩提心。 为什么这么讲呢? 因为他知道了,菩提心其实面对的不是别人,面对的是自己啊! 菩提心,简单地讲,就是帮助别人的心,慈悲心。 你帮助别人,谁是别人? 我们没有觉悟的时候,他不是你,你不是他,有分别,所以需要发菩提心:“我要拯救一切众生! 我要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离苦得乐! ”等我们觉悟了以后:“哦,原来一切众生和自己是一体的! 一切众生才是真正的自己! ”这就融为一体了。 我们初学的时候,所谓的发菩提心,就是我们有这个愿望——要拯救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都能够听闻佛法,都能够离苦得乐。 这个大心叫菩提心。 在修行的路上,这个菩提心非常难发啊! 要不要发呢? 要发! 不发菩提心不能圆成佛道。 “圆成佛道”是什么意思? 就是成佛,证得圆满的法身。 圆满的法身是什么? 是一切众生的身,是自身,叫圆满法身。 如果你没有发心拯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你和法界一切众生的感应不能道交,你什么时候能证得法身呢? 你不能证法身,你就不能成佛。 佛经上告诉我们,阿罗汉没发菩提心,叫“自了汉”。 他说:“我自己好好地修行,别人的事情跟自己没关系。 ”自己躲个清静,在山洞里一呆,开始修了。 不执着了,落入空门,真空了,什么也没有了,所以他变成了罗汉。 轮回也没有了,空了,进入一种空的境界。 这样空了以后哪还有众生可度呢? 他就不度众生了,在自己的境界里面生活了。 佛告诉我们,像阿罗汉,他们不再执着了,超越六道轮回了,但是菩提心没有发。 没有发,不是永远不发,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佛讲到两万大劫以后),他感觉到:“这样不对啊,要行菩萨道才能圆成佛道。 ”他就开始发菩提心了。 发菩提心,很容易退失。 我们学佛了,想去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阻力或遇到一些事情了,就会生烦恼:“我都不为我自己了,我都为你们着想为你们好了,全为你们服务了,你们还不理解还埋怨,算了! 不做了! ”退下来了,你的菩提心就退了。 所以进进退退的,不能够成为菩萨。 菩萨是一个什么状态呢? 风雨无阻,始终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一切众生:“你对我善,我对你也是慈悲地帮助;你对我恶,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慈悲助你。 ”一味地为一切众生尽自己的全心全力,这叫勇猛精进的菩提心,永远不退转的菩提心。 这就是菩萨道,菩萨的事业了。 我们现在做不到啊,我们现在这个菩提心时有时无,所以我们是凡夫,不能够成佛成菩萨。 什么时候你的菩提心不退了,那你成佛成菩萨就有指望了。 如果我们这个心还是忽有忽无的,我们自身就一定要清楚地认识:我们离成佛还很远,离真正的菩提大道还很远,等于没入门。 那怎么办呢? 我们要不断地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经常地来鞭策自己。 “法门无量誓愿学”我们做不到,我们要劝一切众生老实地念“阿弥陀佛”,都到极乐世界去,那多殊胜啊! 到极乐世界去了,都圆满了嘛。 为什么这么讲呢? 因为我们众生现在的根性很难开悟啊! 开悟了以后你才能够“法门无量誓愿学”。 “法门无量誓愿学”是跟谁说的? 跟法身大士说的。 法身大士是谁呢? 所谓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跟他说的,他成佛了,但还不圆满,分证即佛。 这就比较深了,大家听了有一个认识就行了。 只有不断地去努力,我们才能够实现我们的菩提心,时常地去发愿:“度众生,断烦恼,成佛道,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所以菩提心是我们的具体表现。 很多年轻人学佛,说“我一心求生净土了”,就消极了,什么也不做了,这是错误的。 你洗碗,你为你的家人服务,你也是在行菩萨道,在发菩提心;你扫地,你也是在行菩萨道,在发菩提心;你在公司里面上班,认真工作也是在行菩萨道,在发菩提心。 我们不要去管这个人如不如法、这个团体如不如法,关键的是我们要把自己的菩提心发明白了、发正了,你所做的就是如法的,这是正确的态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道心不退。 我们生烦恼了,我们离开了,是我们自己的业障现前,因小而失大,这是我们自己错误了,没有那么长远的眼光。 一定要知道,我们一切众生烦恼都很重,都还没有成佛成菩萨嘛,所以要用一颗包容的心、一颗宽恕的心去容纳一切众生好的与不好的,这样你这个菩提心才不容易退失,就发出来了。 (选自大愿讲堂“学习佛法,觉悟人生”,2010年11月14日讲于北京) 发布时间:2025-06-08 13:13:52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9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