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正如法师:“地”的德性 内容: “地”的德性--释正如法师讲于“地藏法会上”住持和尚、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南无地藏王菩萨! 佛经常讲“诵持”功德。 诵,是念诵,我们大家都知道念诵《地藏经》有种种功德利益,听大家嘹亮的念诵音声,就已经感受到念诵佛经的功德利益。 什麽叫做持? 持,是受持,也就是行动、实践。 记住经文,理解经文的意义,付诸行动,将经义通过行动具体的表现出来,这就叫“受持”。 如,我们念诵《地藏经》,我们还要能够受持《地藏经》,这样,那麽我们所获得的功德利益就不可思议。 也就是说,你念诵《地藏经》之後,你要能够将地藏菩萨的精神、《地藏经》的思想落实到你的工作,以及你的日常生活当中,这就是“诵持”功德。 否则,你尽管念诵勤恳,但其功德利益也必然大打折扣。 譬如说,《地藏经》的“地”字,现在,我们就利用这几分钟的时间,来略谈《地藏经》的“地”字,和落实到生活中的情景。 这个字,大家都晓得,“地吗? 不就是土地、大地吗? 我们天天在地上走! ”这话没错,人人都在地上走,在地上走了几十年,但未必人人知道“地”的德性,更没有几人能从“地”上得到真正“受用”。 古往今来,真实了解“地”的德性,并以“地”的德性作为名号的,是本经的主人翁地藏王菩萨。 “地”给我们讲述了什麽? 据佛教解释,地有许多含义,这里我想只举出“地”的三种意义。 一、地有出生之义。 它能出生五谷蔬菜、水果花木等万物。 这用于譬喻我们这个人也能出生善恶等万法。 然而,地藏的地,它还有所不同,因为它不只“生长善法,不产生恶法”,而且能“灭恶生善”。 将这个思想落实到我们的平常生活中,就是我们要“灭恶生善”。 大家看看有没有断恶行、修善法? 有,说明“诵”好了《地藏经》。 二、地有承载之义。 它能够承载高楼大厦、高山海洋;它也不弃草棚茅坑、丘陵小湖。 地,承载万物,毫无怨言。 菩萨担负如来家业,承受“无量众生誓度”的使命。 将这个思想落实到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有些难度,但是,我们最少限度来说,应该无怨无悔、欢欢喜喜地承担家庭责任。 让全家人踩着你---这块“地”活着。 然後,将这个思想逐渐在你的生活、工作范围扩展,你便是第二位地藏王菩萨。 三、地有能藏之义。 能藏,就是包容。 它能包容黄金白玉,也能包容粪土垃圾。 地藏菩萨能藏万物。 我们将这个思想落实到现实生活当中,就是要有包容胸怀。 能藏,就是能包藏。 地藏菩萨能藏万物,大家能不能包藏万物? 当然不能! 但是,各位还是有“包藏”,那就是把金钱包藏起来,舍不得布施,将自己的“恶事”包藏起来,不让人知道。 这是包藏,但都是负面的。 这都不是地藏菩萨要告诉我们的包藏。 我们要学“包藏”,把傲气霸气包藏起来,化为谦卑和气,将锋芒毕露内敛,包藏起来,变为沉著稳重。 佛教中有位尊者名迦叶,译为“饮光”,就是饮“锋芒外露”之光,就是把锋芒外露给“喝”掉。 能藏,也就是包容。 弥勒菩萨是包容的化身,地藏菩萨也具包容精神。 以前,有个和尚喜爱念《地藏经》,并深得“地”的包容精神。 距离这和尚住处不远的地方有个村庄,村庄里有几位不信仰佛教的民众,他们三番五次找这和尚麻烦,但都没有结果。 一天,他们中的三位又心血来潮,要找这和尚麻烦,并且,三人都带上刀,说:“这次,假如这和尚惹火咱们,咱们就干掉他! ”到了和尚住处,甲说:“你这个和尚! 天天讲经说道,蛊惑百姓,该杀! ”和尚说:“你是地藏王菩萨! ”乙说:“你这个秃驴! 只知修桥补路,假装好人,该杀! ”和尚说:“你是地藏王菩萨! ”任由他们如何辱骂,老和尚都说:“你是地藏王菩萨! ”于是,他们三人心软手软,无法抽刀下手。 大家说,这地藏王菩萨名号功德大不大? 非常大! 一句地藏王菩萨,就救了老和尚一条宝贵的生命。 你是否也有“地”的包容德性? 师父批评你,你是否能包容、不生气? 父母责备你,你是否能包容、不生气? 先生挖苦你,你是否能包容、不生气? 太太挖苦你,你是否能包容、不生气? 儿子埋怨你,你是否能包容、不生气? 中秋节到了,女儿没买月饼送你吃,你是否能包容、不生气? 遭受批评指责之不幸,都回一句“地藏王菩萨”,家庭生活自然“风和日丽”。 我们的包容,是说你作错了,我包容;我作错了,你也包容。 包容,是我讲包容,你也讲包容,大家都讲包容。 包容,是说我包容你,我还要帮助你,你包容我,你还要帮助我。 虽然,我们凡人有时也有包容,但是,包容中也包含忍耐与痛苦。 大地的包容是没有忍耐与痛苦的。 学习和实践“地”的德性,这是获取《地藏经》善法功德的开始。 学习和实践“地”的德性,这是地藏王菩萨走向菩提解脱的根本。 有“诵”有“持”,是名真正诵经。 让我们共勉之! 谢谢! (2003年9月9日讲于纽约佛德寺) 发布时间:2025-05-29 13:42:59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9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