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公有阴德,天锡君策 内容: 【原文】何敞六世祖比干[1],武帝时为廷尉[2],与张汤同时[3]。 汤持法深[4],而比干务为仁恕[5],数与汤争,所济活者有千数[6]。 敞性公正,自以趋舍不合时务[7],每请召,常称疾不应。 后拜尚书[8],数切谏[9],言窦宪等罪[10]。 迁河南太守,以宽和为政,分遣儒术大吏,案行属县[11],显孝悌有义行者[12],及举冤狱[13]。 百姓化其恩礼[14],其出居者,皆归养其父母,推财相让者,二百许人。 注:《何氏家传》云,比干为汝阴狱吏[15],平活数千人,后为丹阳都尉[16],狱无冤囚。 征和三年[17],三月辛亥[18],天大阴雨,比干在家中,梦贵客车骑满门,觉以语妻[19]。 语未已[20],而门有老妪,可八十余[21],求寄避雨,雨甚[22],而衣履不沾渍[23]。 雨止,乃谓比干曰:“公有阴德,天锡君策[24],以广公之子孙[25]。 ”因出怀中符策,状如简,长九寸,凡九百九十枚,以授比干曰:“子孙佩印绶者如此算[26]。 ”比干年五十八,有六男,又生三子,代为名族。 (《何敞传》)【注释】[1]何敞:字文高(? —约105),东汉扶风平陵人。 比干:指何比干。 字少卿,汝阴人。 西汉法律学家。 何敞的六世祖。 [2]廷尉:官名。 掌管刑狱。 [3]张汤:张汤(? —前115),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汉武帝时期著名酷吏。 [4]深:苛刻。 [5]仁恕:仁慈、宽恕。 [6]济活:救活。 [7]趋舍:取舍,好恶。 [8]尚书:指尚书令。 官名。 见前注。 [9]切谏:直言极谏。 [10]窦宪:字伯度(? —92),窦融曾孙。 东汉外戚、权臣、著名将领。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 [11]案行:巡视。 [12]义行:同“仪形”。 忠义或节义的行迹。 [13]举:平反。 [14]化:被感动。 [15]汝阴:在今安徽阜阳。 [16]丹阳:在今江苏南部。 都尉:官名,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17]征和:汉武帝的第十个年号(前92—前89)[18]辛亥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8个。 前一位是庚戌,后一位是壬子。 论阴阳五行,天干之辛属阴之金,地支之亥属阴之水,是金生水相生。 [19]语:告诉。 [20]语未已:话没说完。 [21]可:大约。 [22]雨甚:雨势很大。 [23]渍:雨水污渍。 [24]锡:通“赐”。 策:即符策,亦作“符册”。 [25]广:繁多,繁盛。 [26]印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 借指官爵。 【译文】何敞的六世祖何比干,汉武帝的时候担任廷尉,与张汤是同时代的人。 张汤执法十分苛刻,而比干判案则务求仁慈宽恕,多次因为案件的判决而与张汤发生争执,救活了上千条人命。 何敞的品性十分公正,知道自己的行为举止不合时务,每次皇帝召见,经常假托生病而不应诏。 后来官拜尚书,数次直言进谏,向皇帝说明窦宪等人的罪状。 任河南太守后,以宽厚仁和的态度来处理政事,分别派遣学习儒术的官吏,到所管辖的各县巡视,彰显遵循孝悌节义的人,并平反冤案。 老百姓受到他的恩泽礼法的感化,那些外出居住的人,都回到家中赡养父母;兄弟姊妹间相互退让财产的有两百多人。 注:《何氏家传》说,何比干在汝阴做狱吏的时候,平反冤案救活了上千人,后来在丹阳做都尉,监狱中没有冤囚。 汉武帝征和三年,三月辛亥这天下大雨,比干在家中,梦见贵客的车骑停满了门庭,醒来后告诉夫人。 话还没有说完,门口有一位老婆婆,年纪大约八十多岁了,请求借宿避雨。 当时雨下得非常大,但老婆婆的衣服和鞋子却都没有沾湿。 雨停后,老婆婆告诉比干说:“先生您有阴德,上天赐给您简册,让您子孙满堂。 ”于是从怀中拿出符策,形状像竹简一样,长约九寸,共九百九十枚,交给何比干说:“您的子孙后代能佩戴官印的,与这个竹简的数目相同。 ”何比干五十八岁的时候,有六个儿子,后来又生了三个儿子,世世代代都是名门望族。 (《歷史感應統紀》) 发布时间:2025-05-14 09:56:24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8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