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如本法师:见性成佛 第八天 内容: 第八天诸位观众、诸位菩萨大家好:今天已经进入第八天了。 演讲「见性成佛」法门以来,听经闻法的人非常踊跃,各个法喜充满。 有很多人已经见性了,向诸位恭喜。 如果尚未见性的人,仍需努力精进,因为我们要成就佛道,不能远离见性,唯有见性才能由凡夫进入圣人之流。 现在要引用一位开悟证果圣僧,他开悟证果的方法非常特殊,他是由眼睛见一切色尘,用耳根听闻外面的声尘而悟性的。 他开悟的经过是如何呢? 我们念出他开悟证果的理论和方法:「见色不为色尘染,闻声当知谁闻声,如能认出是何物,成圣成凡尽无言。」这位禅师看见外界一切色尘,他知道色尘当下是幻化、是不可得的、是空性的、无自性的、是无常的。 何况这一切色尘全部是因缘所和合,了解它是不可得、空性,所以不会染着一切色尘,包含五欲六尘之境。 人、事、物、财、色、名、食、睡,一切的境界全部是因缘和合,所以当下是幻化空性,他的心不会去染着它。 悟此空性而不染尘进入大光明藏,所以会修行的人眼睛看见山河大地,看见一花一尘一物,都能够悟入自性,所谓「见色而显性」功夫在此。 这位禅师有一次出去弘法布教回来。 在途中听到路旁有人说些闲言闲语,说一些刺激的话,说一些伤人,人身攻击的话,骂得很难听。 说出家人是社会上的米虫,出家人是大本乞丐,身体健康不去工作,整天坐禅念佛就有饭可吃吗? 用不好听恶毒的话来刺激他、骂他。 诸位啊! 不愧是一代圣僧,听完这些刺激的、人身攻击的话,不但没有恼怒,不但未起烦恼心,反而当下哈哈大笑。 诸位! 为何他哈哈大笑呢? 他不但能转别人刺激他、攻击他的话,同时这些声尘传到他耳边,触动他的如来藏性,当下见到本性,他才说:「闻声当知谁闻声」他听到这个声音,人家在骂我,大本乞丐、米虫、社会上废物、不祥之物。 听到这些声尘,到底是谁能听? 听的人是谁? 谁闻声? 喔! 会修行的人就是这样,不会修行的人你骂他、诅咒他、侮辱他,他不但无法转境,同时被境转得团团转,不甘示弱的反驳你几句,说不定二人就互相打起来了。 但这个出家人不但没有恼怒,不起烦恼,不生瞋恨心,反而哈哈大笑,骂他的这些话语,这些声尘,划过虚空传到他耳边,当下就见性了。 「闻声当知谁闻声」谁在听? 听的人是谁? 触动到他的本性,当下见性成佛。 你想想看,会不会修道,就在此一窍门而已。 如果我讲经回来,走在街头巷尾,你对如本法师那样骂、那样侮辱,喔! 说不定我们两人就打起来,不但不能转境,不能当下悟入,做不到「闻声当知谁闻声」,因功夫不足,我们两人可能就起冲突了。 所以会修行的人,就在这个窍门而已,看是否能闪得过、能契入,如果能契入的话,那就恭喜你了。 「闻声当知谁闻声」这句话是所有的话里面最重要的,说出来能让你开悟证果。 所以这位禅师听到声尘,触到他的自性时,当下世间忽然少一人了,超凡入圣了。 「如能认出是何物,成圣成凡尽无言。」如果你能「见色不为色尘染,闻声当知谁闻声。」能够悟出如来藏性的意境如何? 就能契会到你的本来面目了。 「成圣成凡尽无言」说你成圣是不对的,有法尘;说你是凡夫但当下已见性,所以圣人和凡夫,只是一个假名的安立而已,本是幻化虚妄的。 不是成圣以后,就生得三头六臂,会飞天钻地,成圣后就加一点点重量,较有份量,抱歉,成圣以后「性」是不可言说的。 佛门叫做「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所以你要说「性」是黑的、红的、青的、白的、三角、四角形甚至椭圆形的,则此人并未见性。 因为「性」者是无形无色,看不到,听不见,摸不着,就是我们不生不灭的佛性。 所以没有具备多生累劫的善根、福报因缘,乃至强而有力的慧根是不可能见性的,见性有无量功德,无量功德哪里是一般泛泛之辈所能见闻的呢? 所以,难得有几个人能够相应,一般人都走消灾解厄的路线,一般是说因果、说业力、说往生净土的道理、说人天的果报。 具足种种因缘成熟及雄厚的善根以后,才能够更上一层楼而见性成佛。 所以为什么自古以来见性的人非常少,原因就是要俱备多生累劫有雄厚的善根、福德因缘乃至福报、智慧、愿力种种成熟,才能够成就「见性」这个庄严的事实。 这位圣僧的语录再念一遍,被骂到见性、被侮辱而见性、被恶骂、人身攻击,攻击到成就佛道,这不是人人办得到的啊! 不然你被咒骂、被侮辱看看,你被咒骂以后憎恨心生起来,就拿武士刀砍过去了。 是不是啊! 「见色不为色尘染,闻声当知谁闻声,如能认出是何物,成圣成凡尽无言。」我们每天在世间看一切森罗万象,看一切人事物,看一切山河大地,看了那么多,你见性了吗? 听那么美好的声音,那么美妙的音乐,你开悟了吗? 甚至听人家对你称扬、赞叹,听那么多的掌声,你听完开悟了吗? 甚至人家斥骂用恶毒的语言人身攻击,你听了,有见性了吗? 好好坐在床头、坐在客厅、坐在静室,思考这个问题。 人家看得会开悟、听得会开悟,实在是此人多生累劫修来的。 法门用对了,只差临门一踢而已,万缘具足唯欠东风。 不然你看,听了那么多话,有恶的、善的声音,你开悟了没? 看那么多事你开悟了没? 若无会见本性,这就要生惭愧心才对啊! 所以说「见性、见性」,其实「见」当下就是「性」了,所谓:「见即是性,离性不可见,性即是见,离见无性;见性不二。」说见性其实见与性不是两样东西。 你能见,这当下就是性之见,所以说「见即是性,离开性不可见」如果离开本来面目,离开大光明藏,离开佛性还能见的话,是魔说、邪见。 所以见即是性,离开性不可见,百分之百正确。 反过来说,性即是见,离见无性是不是? 因为性在见,离开性,哪里有见可言呢? 离开性,你见不得,也无从见起。 所以完全是性的作用而已! 再说这「见」,见还是性的分别,离开性的分别,离开性的觉知,哪里有见有性可言? 所以「见即是性,性即是见,见性不二。」佛弟子要了解这一点。 第一句他说「见色不为色尘染」这是一位开悟证果的人,他的经历、体验出来的话,是过来人的话,是见性之人所说出了果地的话。 他之所以如此说,因为色法本来空性,当下色尘就无法染着他,这是必经的过程。 但我们作不到,当你走过街头巷尾,然后回到禅房时,哇! 你脑海里浮现出很多轿车,看到外面的高楼大厦,看到红男绿女,看到人家的财富,你心里波动频频、妄想纷飞,虚荣心就生出来了,如何能见色不为色尘染呢? 你被色尘染着了,这种习气不好改哦! 所以修到心中无相、无尘、无境、一尘不染,真的要有多生累劫的修行,绝对不是随便讲一讲的。 所以修道不是口号,你要付出行动与清净法、涅槃法相应才对。 习气是非常厉害,明明不愿去想,但你的心仍蠢蠢欲动;明明不要与它相应,偏偏你的习气翻腾不止,让你身不由己,所以习气是很麻烦的。 如本常说一句话「修道要刻意」,修道要付出好几倍的功力、耐性、毅力,才能顿断多生累劫的习气。 再强调一句话,你对这习气不可姑息养奸,对你的习气不要客气,你若客气就被你的习气拖着跑,被你的习气弄得团团转,神魂颠倒。 习气不好革除,习气难顿断,若能顿断,我们就不用再六道轮回生死了。 所以千万要谨记,不要对你的习气姑息养奸。 我们多生累劫就是和习气来来往往攀交情,互相握手,动不动就闹脾气,动不动就习气流露,都跟它做朋友。 你不懂「见色不为色尘染」,完全不懂,你被色尘沾染到无法做主,所以千万不要和习气客气,客气你会被牵得团团转,永远在生死中轮回啊! 诸位想想,阿罗汉都有习气了何况凡夫众生呢? 经典上说,阿罗汉上台讲经说法,一旁有位婀娜多姿的美少女,他有看美女的习气,仍会瞄她一眼,目光扫过,才开始讲经。 可见阿罗汉都还有习气,何况尚未开悟的凡夫怎会没有习气呢? 所以,你若不加倍用功,如何能顿断你的习气呢? 绝对没办法。 所以希望诸位在修道的过程中,千万记得要提起你的勇气、修道的耐性、修道的毅力、修道的勇猛,提起般若慧剑来斩断情丝。 否则,你姑息养奸包容你的习气为非作歹、任性、我行我素,常常情绪化,终究还是沉沦生死,所以你千万不要对你的习气客气。 有的人个性柔弱,习气较重,明明是男孩子,说话却忸忸怩怩,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说话完全女性化,这种人习气很重,尤其泰国男妖,男人妆扮成女性,这很明显就是习气深重。 想女转男身都很不容易了,反过来还做男妖这真可怜喔! 所以这以后到底还要沉沦多久呢? 实在无法计算年月了。 女转男身要修好几世,所以做男生都不容易了,况且自己愿意拋弃做男人的机会,还学女人擦粉抹胭脂、戴耳环,连穿内衣、内裤都女性化,这完全是变相了,说难听点就是变态、有问题。 这种人要修道、要开悟证果还很遥远。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对习气客气,不可和习气攀交情,要顿断习气。 成佛以后,佛陀的声音叫做「尊慧音」,还有「深远音」、「梵音」、「不女音」。 佛陀讲经说法是非常庄严,绝对不会有女性忸忸怩怩的声音,听起会起鸡皮疙瘩,这不足为大丈夫,这叫做「不女音」,是八音其中之一,听起来非常尊贵、非常庄严,很有摄受力,很有磁性,让你一心想要向如来正道修行,直到开悟证果。 对此声尘而言,不论是在讲经说法也好,或平常与人应对也好,要锻炼使你的音声庄严一点,说话时若声音很好听,人人都会被吸引,都能摄受入法。 在修道当中,性和闻其实不是两样东西。 他说:「离闻无性,性即是闻,闻即是性;闻性不二。」这是针对「闻声当知谁闻声」当你听到声音时,是什么人在听? 听的人是谁? 说此闻性不二的道理,离开闻,并无性;离开性,并无闻。 因为性即是闻,闻当下就是性,闻和性并非两样东西。 我已清楚的告诉你了,闻即是听,听的是什么人? 你没有「性」哪里能「闻」呢? 所以闻当下就是性,离开性,闻不可得。 闻、性当下不是两样东西,如果作佛弟子还不能看穿这一点,认识这点的话,则见性无门可入啊! 这非常重要。 总之这位开悟圣僧是因为「见」而开悟,由「闻」而开悟,因为悟到见、闻二者,本来就无形无相,但是有无量的妙用。 性在日常生活中为你服务,为你做许多事情,来来去去为你做了许多功德,你老人家有契会吗? 今天往南,什么人带你往南? 今天往北,什么人带你往北? 今天到花莲弘法布教,什么人带动你去? 是那无形无相如来藏性带你去的。 如果没有如来藏性,没有佛性,为何无缘无故的就跑去花莲,跑去台北、跑去高雄、跑去台中? 跑去台东、台南,他怎么会去呢? 不可能会去。 是这看不到、摸不着、抓不到,无形无相微妙的佛性带你去的。 开悟祖师修道,就在这见闻的状况之下,由「见」由「闻」悟入自性,所以开悟祖师既然能由见入道、由闻而悟性,他能做得到,我们也能做得到。 就如闻名三千大千世界的观世音菩萨,他就是由闻而悟入自性,听海潮音,虽然海水轰轰隆隆的声音有生灭,但佛性并无生灭;外在的山河大地有生灭,他的佛性没有生灭;外在的花朵有生灭,早上花开、黄昏花谢,花开花谢有生灭,他的佛性并没有生灭;他的身体有生老病死,但佛性无生灭;外在的声尘有生灭,外在有喜怒哀乐,但是他的心并未被喜怒哀乐所转,如如不动,悟入自性了。 懂得如何修道的人,就像如本说的这些话而已。 所以在今天讲完以后,希望大家真正会看、会听。 契入会看、会听才是修道庄严、神圣的入门之处。 上至观世音菩萨下至多少开悟圣僧,由见而闻而悟性,再念一遍:「见色不为色尘染,闻声当知谁闻声,如能认出是何物,成圣成凡尽无言。」这样诸位就能了解开悟祖师的法语,其实你我大家都有个佛性,如果没有佛性就一切免谈,既然人人都有佛性,有佛性就能见性成佛。 何况在【涅槃经】里佛陀说:「大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性,只因妄想无明遮盖覆住,如果无明妄想没有遮盖,没有覆住,那么无师智、自然智自然现前。」在此又联想到一位开悟圣僧,他说:「人人有个真面目,须离知解与见闻,扫却情执入真际,当于言下悟己灵,从此不落凡尘位,振臂一吼绝古今。」好庄严的一句「振臂一吼绝古今」我们要听就是听这一句。 「从此不落凡尘位」,「当于言下悟己灵」,这完全是修到一个阶段只差临门一踢,因此见性成佛了。 开悟圣僧首先教你,人人都有一个真面目。 什么是真面目? 就是佛性。 若要见性,必要的条件与过程就是「须离知解与见闻」。 有时候我们听太多,这些学识、学问、知见却变成你见性的障碍,你要知道知解见闻是一种方便,让你有智慧能解开迷惑而已,达到见性的时候,这些知解见闻完全要净化、要舍离,因为「性」当下一尘不染,万法不立,如何还有见闻知解可言呢? 若仍执着有见闻知解则是障道,障碍了你的清净佛性。 所以古来大德圣僧说:「因言显道,道显遣言,言若不遣,因言障道。」因语言显现出你的如来藏性,既然见到如来藏性了,就要将语言遣掉,将知解见闻遣掉,若你不遣掉见闻知解,会因为知解、见闻和语言而障碍了你的本性,因此又被法尘障碍住了,永远无法见到光明的如来藏性。 所以他才说:「人人有个真面目,须离知解与见闻。」道理即是如此。 「扫却情执入真际,当于言下悟己灵。」好庄严的话语,我们的情执太重,我见太重,我执障碍了你开悟证果,若能够将情执、感情、邪知邪见完全扫除入真际,就能见到你的如来藏性,见到本来风光、本来面目,也就是见到你的佛性,当于言下悟己灵,若能照此法语去用功修道,也就是「须离知解与见闻,扫却情执入真际。」则修道就能拨云见月、云开月现,烦恼扫除,光明的本性就显露了。 「当于言下悟己灵」但是要悟到己灵,悟得佛性,先决条件要扫除一切情执入真际,还要离开知解和见闻,这是两个强而有力,让你见性的关键。 有很多人说禅宗他有通达,说天台宗他也通达,说任何一宗一派他都通达,可惜他学得太多了,因为这些学识知解、见闻却障碍了他见性。 因此达摩祖师说:「在末法时代的众生,说的人非常多,悟的人非常少;知解的人非常多,悟入的人非常稀少;学的人非常多,悟的人很少。」没错,你看许多很有学问、学识,知解非常正确的人,但是这些法尘若无法净化,就无法悟入本性,所以开悟圣僧才告诉你:「人人有个真面目,须离知解与见闻,扫却情执入真际,当于言下悟己灵,从此不落凡尘位,振臂一吼绝古今。」好庄严的几句话啊! 教我们消除修道的障道因缘,及修道之所以无法证道的原因,全都是情执、知解、见闻,障碍了他开悟证果。 有一位老和尚,学了很多佛法,突然因生起无明而苦恼、情绪化,你说他不懂佛法吗? 其实他知道的比你还多,但是因为学得太多了,是八万四千法门学尽的人,三藏十二部教典学通的人,但是就是无法见性、开悟,为什么会如此? 学太多了,不知道用那种法,也因为学了太多法门,知解障碍了他,见闻障碍了他,障碍他见性。 学很多是好,但是你没有消化,没离开你的知解、见解和情执的话,你想见到你的本来面目,遥遥无期啊! 这位开悟圣僧,看到普天之下很多讲经的法师,看很多参禅的人,他之所以无法开悟证果的原因和弊病,说出来就是这些话,这些话我讲经说法时也常拿出来用。 时下很多参禅悟道的人之所以无法见性的原因,就是这些问题把他障碍住了,也就是禅病啊! 障碍了他见性的机会,再听一次:「人人有个真面目,须离知解与见闻,扫却情执入真际,当于言下悟己灵,从此不落凡尘位,振臂一吼绝古今。」好庄严的几句话。 他说「扫却情执入真际」这是见性的窍门所在,感情会束缚你见性,意气用事会障碍他开悟,所以情越重,堕落就越深,情越重,沉沦就更令人不可思议,情越重束缚就越紧,所以有道心情欲要净化,情欲越高升道心就越下沉。 同样的理由,扫除你所有的情爱、情执,这就是构成开悟证果成佛的不二法门。 情执如果没有扫除,都会障碍你见性,你不相信吗? 我举一个例子给你听。 在明朝,有一位开悟证果的罗洪先,外号叫罗状元,做过县老爷官位很大,后来出家修行,因为一念情没有净化,延迟十三年才开悟证果。 因一念情生,他回去探访俗家的太太和子女,被感情绑住了,十三年就是无法开悟,后来他看破放下了,才开悟证果。 关于这位罗洪先稍微讲述一下他的故事,很有趣喔! 也是你我学佛者最好的写照和借镜。 你听完之后就知道感情会绑死人喔! 被感情绑住以后,你想要开悟证果,难啊! 你想见性啊! 不可能! 你想要成圣,永远是遥遥无期啊! 大家听好,原来罗状元要出家是有一个因由,这个故事很有趣味。 罗状元是位县老爷,官位很大。 在考中状元之时,他就有意愿想要出家修行,对做县长、大官没什么兴趣,当然这与多生累劫的善根有关系,在这一世渐渐成熟了,已有出世、出家萌芽之兆,快到开花的时候了,加上一件事而促成他出家,是什么事呢? 有一次罗状元吃过早餐和太太儿子围坐桌旁,罗状元就开口说:「儿子啊! 你说,「爸爸」要对什么句子呢?」就是出对子给儿子对。 小孩才十几岁尚未开窍,父亲爱子心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非常悲切,所以出对子给孩子对,教育他。 他说:「孩子,「爸爸」是要对什么?」照理说爸爸即是父,父要对母。 结果这个小孩太幼稚、太年轻答不出来。 孩子就紧张,旁边的阿娘看孩子紧张,要消除他的紧张就暗示他,意思就是说父要对母啊! 老爸要对老妈呀,这叫做对呀。 结果孩子会错意,看到他的妈妈用手比到胸前,孩子看了,说时迟那时快,回答说:「爸爸对妈妈的乳房。」这个孩子应该说父要对母啊! 但是妈妈指向自己胸前,孩子误解而说爸爸要对妈妈的乳房。 他爸爸气得快脑充血了,连连摇头叹息说:「这孩子还能够教导吗?」气得不知该说什么? 想要揍下去却被妈妈挡住了说:「孩子还小,慢慢来,你大人欺负小孩不行啊!」替孩子讲话,阿娘不愧是阿娘爱子心切。 不妨再问一次,这题不会也许别题就会啊! 他爸爸说:「好! 原谅你,再出一个对子给你对,「天」是对什么?」天照理要对地,对不对? 天地嘛,哇! 孩子对不出来,看父亲指向天,但只见天空一片青色,只有几朵云,答不出来。 此时母亲看到孩子紧张、惊慌,因此又为孩子解围,用脚在地上踩两下,孩子连忙向地下看去,母亲的意思是告诉他,天要对地,此时在地上刚好有一堆鸡粪在旁边,那孩子一看见鸡粪,就马上答说:「天对这一堆鸡粪。」他父亲又气到快脑充血,要抓狂了,想要打下去又被妈妈给挡住了。 他说这孩子还能教吗? 你老爸是考上状元做到县长,生了这个小孩实在不知说什么好,人家说好竹出好笋,我却好竹出歹笋,气得跳脚! 他母亲说不用紧张,大鸡慢啼(大器晚成)啦! 母亲回应一句大鸡慢啼,他爸爸更气,一气之下就出家了。 你看看,为了教孩子,教了一肚子火,没有耐性教他,罗状元本身就不太喜欢作官想出家,又被孩子气后,因缘正好成熟出家修行。 他出家后就在山上专心用功修道,非常精进,一天吃一点饭,采一些野菜、煮蕃薯签饭,如此度过十三年,每天参禅悟道,非常精进。 但是始终无法开悟,什么理由呢? 有一天,在山上坐禅,心中突然生起一念:「我已经出家十三年了,屈指算一算,我的儿子应该二十几岁了,不知家庭变化如何? 儿子的状况如何? 夫人的情况不知怎样?」此时罗状元因一念之情生起,就像坐直达车一样,直奔家门,看完之后,心中起了疑问,奇怪我的房子怎么变成这样? 富丽堂皇家财万贯,门前又有五、六位侍卫守卫着,他走近问那些侍卫说:这是谁家呀? 这是罗洪先的儿子考中状元啦! 他父亲已经出家去了,他的母亲很慈悲很有爱心,教育他的子女然后考上状元,我就是他的部下侍卫。 喔! 他很感动! 告诉侍卫,麻烦你向夫人通报一下,说外面有一位和尚要见她。 侍卫就进去告诉夫人,夫人一时间也没有想到是他的丈夫,以为这和尚可能是要一些米,便吩咐侍卫去拿几斗米给他。 侍卫依教奉行,奉命拿了一些米要给和尚,这位出家人没有接受,侍卫又跑去告诉夫人说,这和尚打发不掉啊! 几斗米给他还不走。 夫人说可能要钱,不然给他几千钱好了,因此拿了几千钱给和尚,还是打发不走,这侍卫就满肚子火。 这出家人知道因缘不成熟,便告诉侍卫说:「既然夫人不愿意见我,不如你拿一支笔、一张纸借我,我写几个字,然后你将字条拿给夫人就好。」于是他就在纸上写了四句偈:「十三年返故家园,斗米千钱吾不收,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意思是说:我出家已经十三年了,突然生起一念情,然后直奔回家,看到我的家园比以前更加荣耀,比以前更加风光、富丽堂皇。 十三年后返故家园,回来故乡。 然后说「斗米千钱吾不收」,我不是为了钱来,也不是为了米粮来,我都不收。 「儿孙自有儿孙福」我的儿子,甚至我的后代子孙,儿孙自有儿孙的福报,十三年前看我的儿子那么不争气呀! 那么笨呀! 想不到儿孙自有儿孙福,如同我太太所说的大鸡慢啼,结果长大后真的考中状元,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为了儿孙作马牛啊! 他的太太接到这张字条以后,真是哭笑不得,原来这是我十三年前的丈夫。 暗示他的太太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为了儿孙而做儿孙的马牛,你要用功修行参禅悟道,要了办你的生死,生死轮回的路很危险要修行啊!」在字条上暗示夫人要修行。 所以普天之下、全国人民百姓有感想吗? 人生的遭遇你有感想吗? 你历尽沧桑吃尽苦楚,是否为了修道而努力呢? 不用耽心,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为了儿孙作马牛,再念一遍:「十三年返故家园,斗米千钱吾不收,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所以在修道过程中,修行是本份事,儿孙自有其福报因缘,不必耽心,不用节省积财,拼命赚钱要留给儿孙,让他们自己打拼就好,说不定将来的福报比你还大,你要努力修道,为了办生死这才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做儿孙的马牛喔! 发布时间:2025-05-09 12:01:09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8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