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人体四大养生区 内容: 美容健身:人体四大养生区您知道吗? 人体有四大养生区,即背部区、脊柱区、腋窝区和肚脐区。 养生就要从我做起,从我们自己的身体做起,从身体的四大养生区做起。 人体内脏投射部背部区 背部区,指躯体后面,颈以下、腰以上的部位。 中医认为背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所过之处。 足太阳膀胱经与五脏六腑联系密切,是人类内脏投射部,上面遍布诸如心腧、肝腧、脾腧、肺腧、肾腧、胆腧等重要穴位。 经常激发疏通背部区,有益于气息运动,血脉流畅,可滋养全身器官。 《养生四要慎动》说:背者五脏之附也,背欲常暖,暖则肺脏不伤。 《摄生消息论春季摄生消息论》说: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令鼻寒咳嗽。 传统的度冬健身谚语也说:老人度冬闲,曝背能延年。 人到老年气血衰退,对寒潮的侵袭适应力减弱。 要想平安度过寒冬,背部保暖实为当务之急。 中医认为,风邪入侵人体,背部首当其冲。 背部受寒就会导致腰酸背疼,肌肉抽搐,下肢关节及内脏等部位不适,形成病害。 背部保健对患有风湿痛、支气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非常实用。 背部保健方法: 1.衣服护背:平时穿衣服注意保暖,随时加减,以护其背。 2.晒背取暖:避风晒背,能暖背通阳,增进健康。 3.慎避风寒:背为五脏俞穴所会,尤其是天热汗出腠开时,若被风吹,则风寒之邪易于内侵,引起疾病。 夏日汗出后不可背向电扇,以免风寒之邪伤人。 4.捶背:捶背又分自我捶打和他人捶打。 本法可以舒经活血,振奋阳气,强心益肾,增强人体生命活力。 5.搓背:搓背也分自我搓和他人搓。 自搓可在洗浴时进行。 以湿毛巾搭于背后,双手扯紧毛巾两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发热为止。 注意用力不宜过猛,以免搓伤皮肤。 搓背法有防治感冒、腰背酸痛、胸闷、腹胀之功效。 人体结构的大梁脊柱区 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督脉分布于脊柱。 督脉总督一身阳气。 督脉是人体的一条大阳经,决定了人体的脑髓、肾、腰脊、脊髓。 脊柱为人体的中轴骨胳,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 脊柱保健方法: 1. 注意身体的基本姿势:站立姿势不良,尤其是脊柱不正,如含胸垂肩、下巴前突以及站立时左右倚靠,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或复发。 正确的站立姿势是两眼平视,下颌稍内收,胸部挺起,腰背平直,小腿微收,两腿直立,两足距离与双肩宽度相等。 在弯腰搬重东西的时候,最好先蹲下,让身体重心下沉,慎重用力。 2. 加强脊柱的肌肉力量:身体在正确的站姿与坐姿下,周身放松,感觉脊柱像是摆放积木一样,既松弛又直立。 身体重心的位置要不断向各个方向进行微微的调节,在静中产生动的感觉或颤抖现象。 3. 加强腰背肌力量练习: 俯卧背伸式:俯卧于床上,两臂自然放于体侧,先使两臂后伸头后伸胸背后伸,离开床面;然后双下肢伸直并拢向后上方抬高;最后把上、下肢及头和躯干的动作协调起来,只让腹部着床,保持10秒钟;再使上、下肢及头、躯干放下贴床。 休息10秒钟,再重复上述动作。 拱桥式:仰卧于床上,两上臂自然放于体侧,双膝尽量屈曲,让臀部高高抬起悬空,保持10秒钟,然后轻轻放下,休息10秒钟,再重复上述动作。 倒步走:两腿交替向后迈步,使大腿后肌群和腰背部肌群的力量大为增强,同时还能锻炼腰部韧带的柔韧性,使腰部的稳定性增强,减轻重量和压力对于腰椎的直接压迫。 爬行:爬行运动是模仿动物在地上爬行,可矫正脊柱歪斜,防治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下肢静脉曲张、上臂肌肉萎缩、消化不良等病。 但患高血压、冠心病及脑动脉硬化的病人不宜进行爬行运动。 4. 加强脊柱及肩、髋关节的柔韧性练习:可行压肩、下叉、前后弯腰等运动。 5. 坚持颈背腰骶部的按摩:按摩颈背腰骶部可以解除腰、臀、腿部肌肉痉挛,消除疲劳;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促使突出物还纳,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舒活关节,松解粘连。 6. 学会脊柱的放松练习:脊柱放松可以采用站、坐位姿势。 采用默念松的方式,从头至脚按部位逐步放松,把全身调整得自然、轻松、舒适,以解除思想、身体的紧张状态,使之趋于平静。 人体养生奥秘处腋窝区 腋窝,俗称胳肢窝,腋窝蕴藏着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结。 从经络学的角度看,腋窝主要分布心包经和心经。 按捏腋窝可使人舒筋活络,调和气血,延缓衰老。 腋窝顶端动脉搏动处有一穴位极泉。 按摩极泉穴,有防治心脏病、肩周炎、乳腺病等的作用。 腋窝的强身奥妙有两点:一是刺激此处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结,可促进体液循环,使全身器官能得到更多的养分与氧气。 二是由此引发的大笑,使人体器官甚至细胞都得到运动,对于心、脑和肺都有养护益处。 腋窝保健方法: 具体的按摩方法有两种: 一是按压,用左手按右腋窝,右手按左腋窝,用拇指指腹选中极泉穴,反复揉压直至出现酸、麻、热的感觉,一般需要3~5分钟。 二是弹拨,抬高一侧手臂,把另一只手的拇指放在肩关节处,用中指轻弹腋窝底,可时快时慢变换节奏,并左右交替进行。 其方式简单易行。 自我按捏时,左右臂交叉于胸前,左手按右腋窝,右手按左腋窝,运用腕力,带动中、食、无名指有节奏地轻轻捏拿腋下肌肉3~5分钟,早晚各一次,切忌用力过度。 同时也应注意指甲剪短,避免触伤皮肤及血管神经。 其中孕妇、严重心脑血管病患者、肿瘤有淋巴转移患者等不宜采用此法。 诸经百脉相通穴肚脐区肚脐名为神阙穴,又名气舍,是真气居处的宅室,具有培元固本、安神定志、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之作用。 神阙穴是胎儿生前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 它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宫、皮筋,因而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 每一个人都应该注意脐部的保暖,现在很多年轻女性喜穿露脐装,虽漂亮一时,但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经期,还容易导致痛经,并影响子宫的结构功能。 ? 肚脐的保健方法: 1.揉按肚脐:每天早上起床前、晚上睡觉时,排空大小便,去衣袒腹,天冷时可盖上被子,全身放松,仰卧床上,两手掌重叠放在肚脐上,先逆时针方向旋转108圈,然后再顺时针方向旋转108圈。 经常坚持揉按肚脐,可以健脑、补肾、帮助消化、安神降气、利大小便,加强脏器的新陈代谢,使人体气血旺盛,对五脏六腑的功能有促进和调整作用。 2.艾灸肚脐:将艾条一端点燃,在距离肚脐上3~4厘米左右的高度进行熏烤,施灸部位呈现温热舒适感时,固定不动,连续灸20~30分钟,以局部出现温热潮红为度。 不论何种慢性病,多宜灸此,以助元气,从而达到抗病强身保健的作用。 3.肚脐拔罐:选大号火罐一个,应用闪火法,将火罐拔在肚脐上,15~20分钟取罐。 肚脐拔罐可治疗哮喘、痢疾、久泻、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 肚脐再配以足三里、膻中、大椎拔罐,每天或隔天一次,每次20分钟,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食欲,消除疲劳。 4.气聚肚脐:站、坐、卧均可,全身放松,双手掌重叠覆盖于肚脐之上,用腹式呼吸法,鼻吸气时腹部慢慢鼓起,意想自然界高能物质,进入肚脐,聚集在此处;口呼气时腹部下陷,意想高能物质向全身扩散。 一呼一吸为一次,习练24次。 长期坚持习练,可温阳补虚,还阳和中,消食导滞,对阴阳两虚,体弱无力,气短神衰有效。 发布时间:2025-05-02 05:30:03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8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