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广化法师:清凉国师四十齿 内容: 清凉国师四十齿广化法师讲述经上说,如来四十颗牙齿洁白整齐,是怎么修来的呢? 是从受持非时不食戒而得来的。 那么想要成佛的话,一定要具足三十二相,若要成就这三十二相之一的四十颗牙齿洁白整齐的福报相,非要持这条非时不食戒不可,否则福报不够,就没有资格成佛。 有四十颗牙齿的人,如果是在家一定做帝王,秦始皇就是一个实例,他在春秋战国时代能统一中国,可见福报之大,不知他在那一世受持八关斋戒,才得这么大的福报。 出家人有四十颗牙齿的都是高僧。 历史上的清凉国师有四十颗牙齿,所以,他身历九帝,作了七个皇帝的国师。 诸位想想,修行是要福慧双修的,而修别种福报,还要起心动念去修,修这个不非时食所得的福报,只要过午不吃就好了,这是最好修的福报,为什么不修呢! 不想持这条戒的理由,大都是怕肚子饿,怕营养不良,其实在抗战时期,大部分的人也都只吃两餐,也没饿死,怕营养不良只是找借口。 出家人如果不持这条戒,现前就是犯戒,将来还要堕焦肠地狱去受苦。 录自《戒学浅谈》页三○八~三○九下一则:锄金不顾的贤者锄金不顾的大儒,姓管名宁字幼安,三国时,北海人,少与华歆同窗。 有一天,与歆锄园种菜,见地有金,挥锄不顾,继续工作,与瓦石无异,歆捉而掷之。 当时的人,由这件事,已知道他们的优劣了。 黄巾之乱起,宁避居辽东,随从他去的人很多,居处旬月成邑,宁为讲诗书,民化其德。 朝庭屡征为大中大夫,皆不就,清可知也。 华歆为尚书令,佐曹贼倒行逆施,后不得善终。 所谓已知优劣者,皆应验矣。 释子称贫语出《永嘉证道歌》: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 贫则身带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身贫道不贫,是高僧,亦是出家人本色;道贫者不贫,是痴人,亦是三恶道种子。 世间儒士,尚且锄金不顾,忧道不忧贫;出世沙门,一钵千家饭,试问蓄财何用? 迦叶尊者偈云:所食无过一升饭,眠卧惟须一小床,两张毡布足遮身,此外并是愚痴物。 诚金玉良言也。 发布时间:2025-04-15 11:32:18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7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