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说第三讲 内容: 题目:《心经》解说讲次:第三讲日期:2007年10月08日初校:2007年10月08日主讲:释慧祥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祈愿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回向:佛弟子(自己名)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回向之福,发愿令佛弟子(自己的名字),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三称称念并回向毕者,请放掌! 众佛友! 在第二讲中,我已经用白话将心经解说一遍。 现在我要依经文来逐句说明。 众佛友! 学经者当知道,佛陀说法,是为了解决问题,令问题不再产生。 正所谓: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因此,我们在学习佛陀的教法(佛法)之时,要了解佛陀所说法的重点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这就是所谓的心要。 众佛友! 例如:学武功时,也是如此,当师傅在教徒弟武功招式之时,徒弟要去体会这一招式是要做什么用的。 是用来进攻的呢? 还是用来防守的呢? 又这徒弟还要深入知道这一招式,如果是进攻是攻击对方的什么部位。 如果是防守是防对方的什么样的攻击。 又这徒弟还要深入知道这一招式,如果是属于攻守合一的,他还得知道哪一手是攻? 哪一手是防? 哪一脚是攻? 哪一脚是防? 如此,才能在应敌之时,所学的招式,才能变为有用的攻守利器。 不然,只是运动运动,而不算是武功了! 而这种学武功时,知道每一种招式,是做什么用。 就叫心法。 又学武功时,能深入知道每一种招式,如何巧妙变化的运用。 就叫深入心法。 众佛友! 现在就以学武功为比喻来说明学佛法也是如此的。 什么是佛陀的教法的心法呢? 就是我们要知道佛陀所教的法的每一个法是做什么用的,要知道如何巧妙的变化运用。 众佛友! 佛陀所教的教法,共分四大类:即四种悉檀:一者各各为人悉檀。 二者对治悉檀。 三者世界悉檀。 四者第一义悉檀。 悉檀,梵语 siddhanta ,宗旨目的。 也就是说:佛陀所说的一切教法,依其不同的宗旨目的来分,可以分为四类。 一、个别指导(各各为人悉檀):其教法,是为了针对当事人而施设的,只适合当事人来运用。 例如:周利槃陀伽,是属于很特别的弟子,所以佛陀特别为他施设适用于周利槃陀伽个人适用的教法。 又例如:佛陀的亲弟弟难陀,是唯一佛陀强迫令其出家的。 这些属于只针对该众生的特殊情况而施设的教法,只适用于当时个人的状况。 而不属于可以常态使用的教法。 就叫个别指导(各各为人悉檀)。 二、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教法(对治悉檀):其教法,是为了针对问题而施设的,只要有相同的问题的人,就可以运用这个教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佛陀教不净观对治贪欲,教数息观对治散乱,教缘起观对治愚痴,教界分别观对治我执,教念佛观对治恐怖如此林林总总。 都是属于对治悉檀。 三、创造世界创造境界的教法(世界悉檀):佛陀的教法是针对为了成就某种境界或投生某种世界而施设的教法。 例如:佛陀教观无量寿佛经就是在教韦提希夫人往生净土的法门。 只要有相同愿望,相同目标的人,就可以学习这个教法。 四、指示永恒的现象真理(第一义悉檀):佛陀针对诸法实相来说明,开示永恒的真理来让我们知道。 这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 每个人都应觉悟的。 例如:佛陀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就是在教诸法实相,所以称为法印。 我们每个人,都应知道,每个人都应觉悟。 而属于第一义悉檀的教法,是不论我们觉悟不觉悟,懂不懂,修不修。 其道理都是如此的,其现象也都是如此的。 也就是永远诸行是无常、诸法是无我,只有涅槃是寂静。 所以对第一义悉檀的教法,我们无需修,而需悟(照见)。 众佛友! 当知第一义悉檀才是佛陀教导的真正心法。 而其它的各各为人悉檀对治悉檀世界悉檀都只是招式。 也就是说:佛陀教导我们各各为人悉檀对治悉檀世界悉檀都是为了帮助我们去了解第一义悉檀。 如《大智度论》载:复次佛欲说第一义悉檀相故。 说是般若波罗蜜经。 众佛友! 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载,佛说:云何为人演说?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当我们在为人演说佛法时,最后一定要会归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第一义悉檀的教法。 也就是教导众生永远可以依靠的永恒的真理。 如果我们所教的不属于永远可以依靠的永恒的真理。 而是无常变化的,暂时可以用用的种种变化相,那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现在,我们要深入探讨《心经》,所以在体会《心经》的教法中的任何教法之时,请大家还要会归永恒的真理来体会。 才能真的学到心经。 现在要开始说明《心经》。 【经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释经】当观世音自在菩萨,修行更深入运用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地渡过生死河岸的法门时,如实观照,并知见到对五蕴(色身、感觉情绪、心中影音、审虑决定、认识观念)的发展习惯皆是要朝向令苦厄空虚之下来发展,因此能度过这一切的苦难困厄。 【说明】一、问:为什么将观自在菩萨说成观世音自在菩萨呢? 答:观自在菩萨,梵名 Avalokitesvara,或译为:光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观世自在菩萨、观世音自在菩萨、现音声菩萨、窥音菩萨。 略称观音菩萨。 依玄奘大师的翻译习惯,都是将 Avalokitesvara 译为观自在菩萨。 而我取其圆满的意思,所以依古译经师的观世音自在菩萨为白话说明。 令众生了解Avalokitesvara本具二义。 一、观世音,二、观自在。 二、问:为什么此 Avalokitesvara 菩萨,有时名观世音呢? 答:《妙法莲华经》无尽意菩萨向佛而作是言:世尊! 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 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 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 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三、问:又为什幺此 Avalokitesvara 菩萨,有时名观自在呢? 答:《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载:尔时世尊。 复遍观察净居天宫。 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 汝能愍念多众生故。 住陀罗尼形。 而为众生演说安立。 劝进随喜解其理趣。 为修行者开示法要及诸护摩。 善巧方便能获无上正等菩提。 及获二乘人天之果。 以清净身能为众生作诸佛事。 示现佛身。 安立寂静无住涅槃。 若有众生应以摩酰首罗身得度者。 即现摩酰首罗身。 为彼众生演陀罗尼秘密之法。 乃至应以帝释之身。 迦楼罗身紧那罗身。 摩呼罗伽悉地明仙。 日月星宿童男童女种种之身。 乃至异类二足四足多足无足。 有情无情三界之身而得度者。 即皆现之而为演说。 以是义故名观自在。 众佛友! 从这儿,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叫观世音菩萨呢? 是因为此菩萨是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又我们也知道为什么叫观自在菩萨呢? 是因为此菩萨是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为之说法,所以可以自在感应众生的需要而现身,所以名为观自在。 四、问:什么叫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呢? 难道还有浅般若波罗蜜多吗? 答:般若波罗蜜多本来就是甚深之法,没有浅般若波罗蜜多。 但是因为可以一直深入再深入的运用,所以说为行深也就是深入而行。 五、问:是否有哪一部经的经文,有说明到般若波罗蜜多有深入运用的不同吗? 答:有。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载,佛陀在说明六度时,当说明般若一项时,说道:出家菩萨处于空闲。 亲近供养诸佛菩萨一切智者。 常乐听闻甚深妙法。 心生渴仰恒无厌足。 善能分别二谛真理。 断除二障通达五明。 说诸法要能决众疑。 以是因缘即得名为般若波罗蜜\。 为求半偈弃舍身命。 不惮众苦志求菩提。 即得成就亲近波罗蜜\。 于大会中为人说法。 于深妙义无所秘惜。 能令发起大菩提心。 于菩萨行得不退转。 常能观察我身兰若及菩提心真实法身。 如是四种无有差别。 如是如是观妙理故。 即得名为真实波罗蜜\。 善男子。 是名出家菩萨成就般若波罗蜜多。 众佛友! 从这经文我们就知道,要成就般若波罗蜜多是有所谓的深入的。 当般若波罗蜜多再深入运用,将一切身心都是用来志求无上菩提时,这时般若波罗蜜多,就进升为亲近波罗蜜多,意思就是更接近无上菩提。 又当般若波罗蜜多再深入运用,来教导一切众生也发菩提心,并深入观照一切妙理(第一义悉檀)。 这时般若波罗蜜多又进升为真实波罗蜜多。 而当能如此层层深入而都能运用时,才名为成就般若波罗蜜多。 众佛友! 如此,可知此般若法门是有所谓的深入运用(行深)的。 六、问:在《心经》的经文中,有说明到如何行深的经文吗? 答:有。 如:揭谛(运用吧! )揭谛(运用吧)波罗揭谛(运用此法门来度过生死河岸吧! )。 就是属于般若波罗蜜多。 波罗僧揭谛(带领着大众运用此法门来度过生死的河岸吧! )。 就是属于真实波罗蜜多。 菩提萨婆诃(请回向成就无上菩提)。 就是属于亲近波罗蜜多。 可见,此心经的教法,还是有教我们要层层深入运用。 所以名为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众佛友! 因为我要开会的关系,现在只能说明到此。 祝大家深入般若有效运用。 作业:一、写心得报告。 二、说明四悉檀。 三、说明般若波罗蜜多如何行深。 下课! (注:学生赖宏德整理,已经释慧祥法师初次校阅。 ) 发布时间:2025-04-13 13:10:22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