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海涛法师:海涛法师《净土法门的修行》 内容: 净业修持的助行三皈五戒是入佛法的初门:三皈五戒,为入佛法之初门;修余法门,皆须依次而入。 况即生了脱之至简至易、至圆至顿之不思议净土法门耶? 不省三业,不持五戒,即无复得人身之分,况欲得莲华化生,具足相好光明之身耶? 《印光大师全集》念佛当生四种心一、无始以来造业至此,当生惭愧心。 二、得闻此法门,当生忻庆心。 三、无始业障,此法难遭难遇,当生悲痛心。 四、佛如是慈悲,当生感激心。 此四种心有一,净业即能成就。 《彻悟禅师语录》未能往生的原因1. 或问今见世人,念佛者多,生西方佛者少,何也? 答:此有三故:一者,口虽念佛,心中不善,以此不得往生。 二者,口虽念佛,心中胡思乱想,以此不得往生。 三者,口虽念佛,心中只愿求生富贵,或说我等凡夫,西方无有我分,止图来世不失人身,此则不合佛心。 2. 佛指引你生西方,你却自不愿生,以此不得往生。 奉劝世人,凡念佛者,决意求生,休得疑惑。 《莲宗诸祖法语集要》以娑婆之苦,遥观净土之乐1. 如此信已,愿乐自切。 以彼土之乐,回观娑婆之苦,厌离自深,如离厕坑,如出牢狱;以娑婆之苦,遥观彼土之乐,欣乐自切,如归故乡,如奔宝所。 2. 总之,如渴思饮,如饥思食,如病苦之思良药,如婴儿之思慈母,如避冤家之持刀相迫,如堕水火而急求援;果能如此恳切,一切境缘,莫能引转矣。 《彻悟禅师语录》十种逆境,翻成道果一、念身不求无病。 身无病则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 故以病苦为良药。 二、处世不求无难。 世无难则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 故以患难为解脱。 三、穷心不求无障。 心无障则学踖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即障自寂。 故以障碍为道遥。 四、立行不求无魔。 行无魔则愿不坚,必未证谓证;达魔妄有,魔何能娆? 故以群魔为法侣。 五、谋事不求易成。 事易成则志轻慢,必称我有能;了成事随业,事不由能。 故以事难为安乐。 六、交情不求益我。 情益我则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 故以弊交为资粮。 七、于人不求顺适。 人顺适则内自矜,必执我之是;悟人处世,人但酬报。 故以逆人为园林。 八、施德不求望报。 德望报则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 故以施德为弃屣。 九、见利不求沾分。 利沾分则痴心动,必贪利毁已;了利本空,利莫妄求。 故以疏利为富贵。 十、被抑不求申明。 抑申明则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何伤我? 故以受抑为行门。 如是居碍反通,求通反碍。 于此障碍,皆成妙境。 是以如来于障碍中得菩提道。 《念佛直指》逆顺现前,不改往生之愿1. 若赤热铁轮旋转顶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愿。 若轮王胜妙五欲现前,亦不以此乐退失往生之愿。 2. 此逆顺至极,尚不改所愿,况世间小小逆顺境界,岂能引转哉? 能如是愿,可谓切矣。 《彻悟禅师语录》五念法门1. 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 何等五念门? 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 2. 云何礼拜? 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故。 3. 云何赞叹? 口业赞叹,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4. 云何作愿? 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5. 云何观察? 正念观彼,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 彼观察有三种,何等三种? 一者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庄严功德;三者观察彼诸菩萨庄严功德。 菩萨入四种门,自行成就,应知。 6. 菩萨出第五门,回向利益他行成就,应知。 菩萨如是修五门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往生论》念佛五门,直至菩提1. 叙开念佛五门。 第一称名往生念佛三昧门,第二观相灭罪念佛三昧门,第三诸境唯心念佛三昧门,第四心境俱离念佛三昧门,第五性起圆通念佛三昧门。 2. 诸佛以众生乐称诸佛名,生彼国者,则示以称名往生门;3. 众生有乐睹诸佛身,惧障不见者,则示以观相灭罪门;4. 众生有迷心执境者,则示以诸境唯心门;5. 众生有计实有者,则示以心境俱离门;6. 众生乐深寂定,趣无生灭者,则示以性起圆通门;7. 大哉世尊! 善拔我等,开示一道直至菩提甚深法门。 唯有大智度者,生而知之者,深修定慧者,善经论者,请捡此门。 《五方便念佛门》杂毒之善,难生净土1. 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 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明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 2. 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纵使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炙头燃者,众名杂毒之善。 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心不可也。 《观经四帖疏》临终三疑,不生净土1. 念佛人,临终三疑,不生净土。 一者,疑我生作业极重,修行日浅,恐不得生。 二者,疑我虽念弥陀,或有心愿未了,及念嗔痴爱未息,恐不得生。 三者,疑我虽念弥陀,临命终时,恐佛不来接引。 2. 有此三疑,因疑成障,失其正念,不得往生。 故念佛之人,切要谛信佛经明旨,勿生疑心。 3. 经云:「念阿隬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上至一心不乱,不至十念成功。 接向九莲,令辞五浊。 苟能心心不昧,念念无差,则疑情永断,决定往生矣。 《净土十门》生死海中,念佛第一1.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人生百岁,不闻此言,不如孩童而得闻此;官高中品不闻此言,不如布衣而得闻此;富积千箱不闻此言,不如贫士而得闻此;读书万卷不闻此言,不如愚人而得闻此。 2. 乃世之人,实有闻者,有不闻者;闻之又有信与不信者,既信矣,或修或不修;即修矣,又或专或不专,斯皆前世之障为之也。 故大心众生独能奋发念佛以了生死,而障不能碍,是之谓烈丈夫。 《出世芥火》 发布时间:2024-11-29 12:42:32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6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