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这二位如来和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有深深的因缘 内容: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释迦牟尼佛为了我们众生这个生死的问题,出现在这个娑婆世界。 他生在皇帝的家庭里头,把全国的财富都舍弃了,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成就佛果。 成就佛果后,他观察娑婆世界众生的因缘,和哪一位佛因缘最深? 他一观察,知道我们娑婆世界,和两位佛因缘最深。 这两位佛,就是东方的药师琉璃光如来和西方阿弥陀如来。 东方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能令我们增福延寿,消灾免难;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如来能令我们众生,带业往生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悟无生忍。 所以在〈二佛咒〉上说:“二佛演化在娑婆。 ”虽然阿閦佛和阿弥陀佛,一位是在琉璃世界,一位是在极乐世界,可是他们这两位佛,教化众生的机缘,都是在娑婆世界。 所以说:“二佛演化在娑婆,东阿閦,西弥陀。 ”东方就是阿閦佛,西方就是阿弥陀佛,这二位如来和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有深深的因缘。 所以,消灾延寿药师佛就是药师琉璃光如来,那么无量寿佛、无量光佛就是阿弥陀如来。 你谁若能念消灾延寿药师佛,他就令你灾消病散,罪灭福生,能以遂心满愿,来帮助众生,这是延生的,是消灾延寿药师佛。 那么阿弥陀佛呢? 就是往生的,你谁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念阿弥陀佛的名字,就会生到极乐世界。 你若愿意生在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那个世界也可以的,你就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 在生的时候,你消灾延寿,报尽舍寿的时候,就能生在西方极乐世界,他是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在佛教里头,有延生的牌位,红的牌位,是消灾延寿药师佛,佛光注照你这个本命元辰。 那么我们再生,不愿意生在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世界,愿意生在极乐世界,就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这两位佛对我们每一个众生的这个因缘都是分不开的。 这两位佛,我们也不认识,也不知道,那么想念呢,连佛的名字也不知道,于是乎释迦牟尼佛就介绍给我们众生,知道这两位佛的名号和他的愿力和功德。 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这十二种微妙上愿,包括了一切众生的问题令一切有情,所求皆得“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他在因地,这个本就是他因地还没有成佛的那时候,修行菩萨道的时候,“发十二大愿”:他曾经发过十二种的大愿,所以我们修道的人,都应该要发真正的愿,发真正的、内心发出来的大愿大力,来照着这个愿力去实行。 那么药师琉璃光如来发这十二个大愿,他就“令诸有情”:能使令一切所有的有情,“所求皆得”:我们现在修行是比较容易,释迦牟尼佛修成佛,是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每一个阿僧祇劫就是无量数,经过三个大的无量数这么长的时间,然后才成佛了。 药师琉璃光如来修行,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也是经过很多的阿僧祇劫,然后才成佛了。 可是我们现在借着诸佛所发的愿力,借着佛给我们留下的遗产,留下的这个佛法,佛的三藏十二部,是佛给我们佛子留下的遗产。 我们是不是能承受这个遗产? 就看我们是不是想真做一个真正的佛子。 我们想真做一个佛子,我们就可以承受佛无上的这种法宝的遗产;我们如果功德不够,不想做一个真正的佛子,那就不能承受这种无上的法宝、这种的遗产了。 那么药师琉璃光如来,发这十二大愿,所以我们一切的有情,所求皆得。 你看! 你就从这一句“所求皆得”,无论你求什么,都会满你的志愿,令你遂心满愿,令你很快成佛。 这是过去诸佛所发的愿力,我们就用力少而成功高,用的力量没有那么多,我们成的果位是很高的。 所以各位遇到这样的佛法,赶快地勇猛精进,要生大欢喜心,得到法喜充满。 无论哪一位佛,哪一位菩萨,在过去生都是发过无量无边那么多的大愿,来利益众生,来成就众生,所以到成佛的时候,他的愿力实现了,十方众生就都被他这个愿力所摄持。 愿力就好像吸铁石似的,众生就好像铁似的,他这个愿力大,这个吸铁石的力量也大,无论你十方有多少的众生,怎么重的业障,也都被他这个愿力给吸去了。 那么众生也和他特别的有缘,因为他愿意帮助众生;众生虽然自己是无明遮盖着,那个灵知灵觉的地方还是知道的。 “曼殊室利。 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 应正等觉。 行菩萨道时。 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释迦牟尼佛叫一声说“曼殊室利”:这曼殊室利翻译成中文,叫妙吉祥,也就是文殊师利。 那么这一位菩萨,他是智慧最大的,他所住居的道场,是在中国山西五台山。 五台山上终年积雪,那个地方非常的冷,大约是文殊师利菩萨他欢喜冷的地方,也欢喜修道的人在冷的地方修行,所以他选择这个五台山作为他的道场。 中国五台山,在这《华严经》上,也读到过。 那么现在这《药师经》,因为药师琉璃光如来这种大的愿力,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必须要具足大智慧,然后才能了解药师如来的愿力和他这种智慧。 那么释迦牟尼佛,就直呼其名,说:“文殊师利! ”“是为彼世尊”:彼就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世尊就是佛的十号之一。 那么他的名号呢? 就叫“药师琉璃光如来”:这是这位佛的名号。 “应正等觉”:应正等觉也是佛的十号之一。 “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这位佛在因地行菩萨道的时候,他所发的这十二种微妙上愿,虽然是不多,可是一切众生的问题,都包括在内了。 无论你是苦、乐、智、愚,都包括在这个愿力里边,皆得度脱,所以这叫上愿。 上是没有比这个再更重要的,所以是很重要的大愿。 “复次。 曼殊室利。 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 行菩萨道时。 所发大愿。 及彼佛土。 功德庄严。 我若一劫。 若一劫余。 说不能尽。 ”“复次,曼殊室利”: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文殊师利,说:文殊师利啊! 我再给你往详细来说一遍。 “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说是这位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在没成佛之前,“行菩萨道时”:行菩萨道的时候,他正在修道的期间,“所发大愿”:他所发的这种大愿,“及彼佛土”:和东方这个琉璃世界,“功德庄严”:药师琉璃光如来他的功德和他这个国土的庄严,“我若一劫”:我假设用一劫的时间来讲说,“若一劫余”:或者再比一个大劫还多,那么长的时间,“说不能尽”:我没有法子把它说完了。 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第一大愿。 愿我来世。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 自身光明。 炽然照曜。 无量无数无边世界。 以三十二大丈夫相。 八十随形。 庄严其身。 令一切有情。 如我无异。 第二大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 身如琉璃。 内外明彻。 净无瑕秽。 光明广大。 功德巍巍。 身善安住。 焰网庄严。 过于日月。 幽冥众生。 悉蒙开晓。 随意所趣。 作诸事业。 第三大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 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 令诸有情。 皆得无尽。 所受用物。 莫令众生。 有所乏少。 第四大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 若诸有情。 行邪道者。 悉令安住菩提道中。 若行声闻独觉乘者。 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 若有无量无边有情。 于我法中修行梵行。 一切皆令得不缺戒。 具三聚戒。 设有毁犯。 闻我名已。 还得清净。 不堕恶趣。 第六大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 若诸有情。 其身下劣。 诸根不具。 丑陋顽愚。 盲聋喑哑。 挛躄背偻。 白癞颠狂。 种种病苦。 闻我名已。 一切皆得端正黠慧。 诸根完具。 无诸疾苦。 第七大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 若诸有情。 众病逼切。 无救无归。 无医无药。 无亲无家。 贫穷多苦。 我之名号。 一经其耳。 众病悉除。 身心安乐。 家属资具。 悉皆丰足。 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 若有女人。 为女百恶之所逼恼。 极生厌离。 愿舍女身。 闻我名已。 一切皆得转女成男。 具丈夫相。 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九大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 令诸有情。 出魔罥网。 解脱一切外道缠缚。 若堕种种恶见稠林。 皆当引摄。 置于正见。 渐令修习诸菩萨行。 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 若诸有情。 王法所加。 缚录鞭挞。 系闭牢狱。 或当刑戮。 及余无量灾难陵辱。 悲愁煎逼。 身心受苦。 若闻我名。 以我福德威神力故。 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第十一大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 若诸有情。 饥渴所恼。 为求食故。 造诸恶业。 得闻我名。 专念受持。 我当先以上妙饮食。 饱足其身。 后以法味。 毕竟安乐。 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 若诸有情。 贫无衣服。 蚊虻寒热。 昼夜逼恼。 得闻我名。 专念受持。 如其所好。 即得种种上妙衣服。 亦得一切宝庄严具。 华鬘涂香。 鼓乐众伎。 随心所玩。 皆令满足。 恭录自《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 发布时间:2024-11-21 10:27:12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6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