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关于“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的不实之处 内容: 常常看到在劝人放生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那么,《大智度论》中的原话是这样的吗? 不是的。 我们看看经典中是怎么说的: “复次,杀为罪中之重。 何以故? 人有死急,不惜重宝,但以活命为先。 譬如贾客入海采宝,垂出大海,其船卒坏,珍宝失尽,而自喜庆,举手而言:“几失大宝! ”众人怪言:“汝失财物,裸形得脱,云何喜言几失大宝? ”答言:“一切宝中,人命第一;人为命故求财,不为财故求命。 ”以是故,佛说十不善道中,杀最在初;五戒中亦最在初。 若人种种修诸福德,而无不杀生戒,则无所益。 何以故? 虽在富贵处生,势力豪强而无寿命,谁受此乐? 以是故,知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 世间中惜命为第一,何以知之? 一切世人,甘受刑罚、刑残拷掠以护寿命。 ” 可见,是有人过度放大了放生的功德,把“不杀第一”更改为了“放生第一”。 那么,杀罪呢? 且看《地藏经》是怎么说的。 《佛藏经》说:“于意云何。 若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嫉嗔恚邪见。 是人为是常杀生不常夺命不。 不也世尊。 在家杀生不常夺命。 杀生时少不杀时多。 舍利弗。 于意云何。 若人偷盗。 偷盗时多不盗时多。 世尊。 不盗时多。 舍利弗。 于意云何。 若人邪淫。 邪淫时多不邪淫时多。 世尊。 不邪淫时多。 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贪嫉嗔恚时多。 不嗔恚时多。 世尊。 不嗔恚时多。 舍利弗。 是十不善道中何者罪重。 世尊。 十不善中邪见罪重。 何以故。 世尊。 邪见者垢常着心。 心不清净。 ” 由此可见,十恶业中,邪见最重,重于杀生。 那么,诸功德中,是“放生第一”吗? 在《骂意经》中世尊曾经告诉大家:“作百佛寺。 不如活一人。 活十方天下人。 不如守意一日。 人得好意。 其福难量。 ”救活十方天下的人,都不如人守意一日。 人如果能发善意,其福难量。 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仅仅有了善念比救一切人的性命还要有福报呢? 其实我们只要知道因缘果报的道理就清楚了。 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每说一句话、每动一个念头。 都是一个因。 一个种子。 这个种子如果遇到了合适的土壤、水分、阳光就会发芽,成长,开花结果。 而果实还会提供更多的种子。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我们是“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就是指我们婆娑世界的众生,起心动念很难有好的念头。 不好的念头做为种子,将来一旦成熟就会引发我们的恶果、同众生结下恶缘、辗转牵连会导致众多的恶业。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现在杜绝一个恶念,生一善念,或许就是杜绝了将来的恶事,救了将来众生的性命。 如果能够一天没有恶念,或许就是救了将来千万人的性命。 这其实是最彻底的放生。 在这里决不是让大家不去放生,末学很赞叹放生的功德,只是希望我们在宣传一个观点的时候,能谨慎一些,对照经典,以免以讹传讹。 今天有人更改《大智度论》,也许明天就有人更改《金刚经》、《地藏经》了,这才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4-11-20 09:38:34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6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