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法语》略讲:二、正讲(中下篇-下) 内容: 救度的法门圣道门的修行,最起码,三归五戒,一层一层地往上进步,首先以善人作為基本要求,然后鼓励恶人改恶向善,附带地涉及恶人。 净土门不是这样,以恶人為标準,像「五逆谤法」这样的根机都能救度,附带地,把所有的善人都救起来,因為净土法门是救度的法门。 打一个比喻,就好像我们在游泳馆里游泳,游泳馆里游泳,是以「善人為本」,哪种善人呢? 会游泳的,参加比赛的。 游得最快的,金牌,第二名,银牌,第三名,铜牌,依次往下降。 因為这个地方,不存在生命的危险。 如果是茫茫大水一片,眾生落在水中。 我们是选择会游泳的先救呢,还是选择不会游泳的先救呢? 一定是选择不会游泳的,看著看著就要埋没在水中的人,来救他。 这个叫做「恶机為本」,「恶机」就是不会修行、烦恼厚重的人,这个能救得起来,那麼,其他的都能救得起来了。 所以,阿弥陀佛的本愿,是直透阿鼻地狱种性,「度尽阿鼻苦眾生」,佛在经中是这样讲的。 再打一个比喻,就好像一个悬崖,有人掉下去了,悬崖多高呢? 两百丈。 有的人落在五十丈的地方,有的人落在一百丈的地方,有的人落在一百五十丈,有的人落在两百丈的地方,爬不上来。 如果要救这些人,从上面放一条绳子下去,绳子要放多长啊? 到底儿唄! 对啦! 最少要放两百丈对不对? 如果只放一百五十丈,那麼,底下的人,看著上面的人被救上去,他就著急了。 如果以最底下的人為标準,放两百丈,是不是两百丈的、一百五十丈的、一百丈的、五十丈深的统统能救得起来? 是不是这个道理? 阿弥陀佛本愿就是如此。 他以五逆十恶的眾生──沉在最底下的,两百丈的地方,以这样的眾生為对象,发起超世的悲愿。 这样的眾生能救得起来,那麼,不至於五逆十恶的,自然也都统统救得起来。 所以,阿弥陀佛当初发愿的时候,以这样的眾生為对象、為目标,这个叫特别法门。 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唯有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既得往生,则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凡情圣见,二皆不生。 乃千稳万当、万不漏一之特别法门也。 时当末法,捨此无术矣。 只有净土法门──印光大师很强调信愿,是对当时那些念佛不求往生、不信西方净土、不愿往生西方的人讲的。 我们现在的各位,信愿已经有了,那剩下就是一向念佛了。 真信,真的相信「我念佛一定往生」,不是半信半不信,好像能往生,又好像不能;切愿,切实愿意往生,不是半愿半不愿、可生可不生,而是非往生不可! 所谓「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即可仗佛慈力」,这样就是仗佛慈力。 那麼,往生之后,「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佛是三明六通,你也三明六通,跟佛是一样的,一样成佛啦。 佛能怎样度眾生,你也怎样度眾生。 凡情圣见,二皆不生,什麼凡夫啦,什麼圣人哪,在我们此土,「凡情」就是凡夫的情,「圣见」就是认為某种人是圣、某种人是凡,凡和圣判為两途。 一到净土,皆是「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所谓佛、菩萨、阿罗汉,都是「因顺餘方,故有其名」,随顺其他国土的风俗,像在我们娑婆国土,讲「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乘,讲到净土也这样讲,其实个个都具有佛的神通道力,不过没有佛的称号,是等待哪一个世界的佛涅槃了,就去候补佛位,所以,「皆是一生补处」,有的显现為声闻相,有的显现為菩萨相,本质来讲,与佛共同受用。 所以,这个法门是「千稳万当、万不漏一」之特别法门,没有比这讲的更明瞭、更让人安心的了。 「千稳万当」,哪有不稳当的呢? 说「专念佛就能往生? 恐怕不稳当吧?」你专靠佛力还怕不稳当? 那怎麼能稳当? 就像坐船一样,单坐一条大船就能过海,「我怕不稳当,我要搭一张小筏子,用几根毛竹,几根芦苇,编一张小筏子,绑在大船的后面,然后自己坐在小筏子上面,大船往前跑,我也跟著跑,大船万一不行,我还有小筏子。」很多人都这样想的,一方面靠佛力,一方面又靠我的定散二善迴向,「定散二善」修行的就是一张小芦苇筏子,所谓「迴向」就是用绳子绑在阿弥陀佛大愿船上,自己的重心在小筏子上面,「万一大船不行,我还有一条芦苇筏。」大船都不行了,你的芦苇筏还起作用吗? 所以,赶紧把芦苇筏弃掉,上大船! 上六字名号「专修专念」的大船,这叫「一向专称」。 定散二善即善导大师所说的要门,要门的行者就像我刚才所举的比喻一样,他没有乘上六字名号大愿船,心里七上八下,在旁边以定善、散善,种种修行来补充,来插助,以為这样更有把握。 这叫「凡心测佛智」。 乘上愿船的人,哪一个不放心啊? 在我们末法时期,捨掉这一个法门,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最上法门念佛往生一法,乃一切眾生速出生死之第一要道,实一切诸佛疾成正觉之最上法门,不可以简便易行,视作等閒。 不能说这个法门很简单、很容易,把它看扁了、看窄了、看差了、看低等了。 正因為简单容易,所以才殊胜啊,如果弄得很复杂,就不殊胜了。 像我们坐船过海,如果坐一艘小木船,你上去以后,说不定还要帮忙划桨。 如果是坐现在的大游船,你上去,根本不用你帮忙。 就乘客来讲,坐木船就不稳当,坐大船就稳当,就简单容易。 简单容易是因為它现代化很发达。 六字名号之所以简单容易,是因為弥陀誓愿不可思议,所以,「為极恶最下之人,说极善最上之法」,越容易反而越殊胜。 我们家里都有洗衣机。 洗衣机比较差的是半自动,好一点的是全自动。 哪一种洗衣机好? 全自动的好吧。 如果人家送给你一台洗衣机,你说:「全自动的这麼简单易行,这个我就看不起,我要一台半自动、不简单的。」那这个人就颠倒了。 我们六字名号就是个全自动,你只要口称六字名号,剩下的事由佛来办,不用你操心,全自动! 「自然之所牵」,所以说:「念佛者,我所做也,往生者,佛所做也。」我们就是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怎样往生、怎样度眾生、怎样断烦恼、怎样修行,不用你考虑,一到净土,自然明瞭,自然证悟。 印光大师在这里讲:「念佛往生一法,乃一切眾生速出生死之第一要道。」其他的就是第二、第三了。 「第一」也是唯一,对我们来讲是唯一了,对於圣人根机,说不定不是唯一,「我还可以修别的法门!」我们不行啊。 对我们,不仅是第一,也是唯一。 而且是「一切诸佛疾成正觉之最上法门」,一切菩萨最终成佛,必定要迴向净土,到西方极乐世界,快速成佛。 印光大师又讲,这个法门是:「十方眾生捨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度群萌。」如果捨了这个法门,你不能圆满佛道,為什麼呢? 因為佛是要广度一切眾生啊,你把念佛法门捨掉,怎麼能广度一切眾生啊? 你必定是大悲不圆满,一定没有成佛。 可见得这个法门,是成始成终,大总持法门。 真信切愿念佛求生吾人欲了生死,实不在多,只一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足矣。 我们要了生死,确实不在於多,东抓西抓,不是这样,你只要抓住一条,只要「真信、切愿、念佛」。 相信念佛一定往生,这叫「真信」,并不是在心中打一个问号。 什麼叫「切愿」? 既然念佛一定往生,我就真实发愿往生,并不是说今天想往生,明天不想往生。 一发起切愿,直到临终不改变。 这叫「真信切愿」什麼叫「执持名号」? 也是一样的。 既有真信切愿,一定一生念佛到底,你这样决定就满足了,「念佛求生西方足矣」! 已经足够了,了生死绰绰有餘了,并不再要读多少经论,要学多少法门啊! 纵饶读尽大藏,亦不过為成就此事而已。 你纵然把大藏经读遍了,不过是為了达成这件事情。 那我们就更加「佔便宜」了,我们没有把大藏经读遍,我们也来到这个法门,岂不是更加殊胜,更加得到便宜和好处了吗? 有人绕了很多弯,把大藏读遍了,像法然上人,大藏经读完五遍,才找到念佛的法门。 我们跟他比呀,更觉得荣幸,占了便宜! 一遍都没有读,就来到念佛法门了,你不是更佔便宜了吗? 是不是? 有人说「我不识字」,不识字,恭喜你,占了大便宜。 识字,识字的人也没有吃亏,也占了同样的便宜。 所以,不管识字不识字,有修行没有修行。 像各位在家,那跟出家的比,你佔便宜了,你在家就遇到念佛法门了,用不著等到出家才遇到。 当然,我们出家了,我不觉得吃亏了,我觉得很佔便宜,没有白出家;如果不出家,遇不到这个法门。 眾生根机、根性各不一样嘛。 我就喜欢过出家生活,有的人喜欢过在家生活,这个各依你的根性。 我出家不久,有些同事就问我:「你真有毅力呀,你怎麼捨得把世间的一切都扔掉? 我真佩服你。」我说:「错啦。 我真佩服你!」他说:「你怎麼佩服我?」我说:「你才不简单哪! 在这个红尘世界里边,我一天都过不下去,你还搞得周旋有餘,领导、同事、妻子、儿女、油盐浆醋,安排得井井有条,你真不简单,我就做不来。」佛告诉我们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在家的人,困难、烦恼更多。 孩子要上学,你要為他挣钱,你要為他找后门儿;孩子要工作,你也要為他找后门儿;孩子要娶媳妇,也要為他操心;还要陪人喝酒,还要低三下四给人送礼。 你看,我说:「你不简单。」我们出家没这些事情啊,我们很容易呀。 对不对? 住在寺院里边,清净的山林,还有那不停息的佛号,多麼好,太容易啦! 所以,这个是根性不一样,并不是说哪一个比哪一个高级。 喜欢出家的人,在家就过不了日子;喜欢在家的人,叫他出家,「哎,不行不行,我要回去。」所以,如果真有能力,你出家可以过,在家也能过,在家能过,出家也能过。 那就说你这个人有两下子。 但是,有的人就不行,我们也都不是这样的根机。 是过去的业力推动,根性所推动。 这个显不出哪一个比哪一个高明,说你识得几个字,比别人高明,那谈不上,是过去的业力,推动今生的果报。 那我们这样的眾生呢,「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发布时间:2024-11-15 13:34:52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6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