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莲池大师:莲池大师传 内容: 云栖莲池宏大师塔铭师讳袾宏。 字佛慧。 别号莲池。 志所归也。 俗姓沈氏。 古杭仁和人。 世为名族。 父德鉴。 号明斋先生。 母周氏。 师生而颕异。 世味澹如。 年十七。 补邑庠。 试屡冠诸生。 以学行重一时。 于科第犹掇之也。 顾志在出世。 每书生死事大四字于案头。 从游讲艺。 必折归佛理。 业已栖心净土矣。 家戒杀生。 祭必素。 居常太息曰。 人命过隙耳。 浮生几何。 吾三十不售。 定超然长往。 何终身事龌龊哉。 前妇张氏。 生一子殇。 妇亡。 即不欲娶。 母强之。 议婚汤氏。 汤贫女斋蔬。 有富者。 欲得师为佳婿。 阴闲之。 师竟纳汤。 然意不欲成夫妇礼。 年二十七。 父丧。 三十一。 母丧。 因涕泣曰。 亲恩罔极。 正吾报答时也。 至是。 长往之志决矣。 嘉靖乙丑。 除日。 师命汤点茶。 捧至案。 盏裂。 师笑曰。 因缘无不散之理。 明年丙寅。 诀汤曰。 恩爱不常。 生死莫代。 吾往矣。 汝自为计。 汤亦洒然曰。 君先往。 吾徐行耳。 师乃作一笔勾词。 竟投性天理和尚祝发。 乞昭庆寺无尘玉律师。 就坛受具。 居顷。 即单瓢只杖游诸方。 遍参知识。 北游五台。 感文殊放光。 至伏牛随众炼广。 入京师。 参徧融笑岩二大老。 皆有开发。 过东昌。 忽有语。 作偈曰。 二十年前事可疑。 三千里外遇何奇。 焚香掷戟浑如梦。 魔佛空争是与非。 师以母服未阕。 乃怀木主以游。 每食必供。 居必奉。 其哀慕如此。 至金陵瓦官寺。 病几绝。 时即欲就茶毗。 师微曰。 吾一息尚存耳。 乃止。 病闲归。 越中多禅期。 师与会者五。 终不知邻单性字。 隆庆辛未。 师乞食梵村。 见云栖山水幽寂。 遂有终焉之志。 山故伏虎禅师剎也。 杨国柱陈如玉等。 为结茅三楹以栖之。 师吊影寒岩。 曾绝粮七日。 倚壁危坐而已。 村多虎。 环山四十里。 岁伤不下数十人。 居民最苦之。 师发悲恳。 为讽经施食。 虎患遂宁。 岁亢旱。 村民乞师祷雨。 师笑曰。 吾但知念佛。 无他术也。 众坚请。 师不得已出。 乃击木鱼循田念佛。 时雨随注。 如是所及。 民异之。 相与累累然。 挈材木。 荷锄镢。 竞发其地。 得柱础而指之曰。 此云栖寺故物也。 师福吾村。 吾愿鼎新之。 以永吾福。 不日成兰若。 外无崇门。 中无大殿。 惟禅堂安僧。 法堂奉经像。 余取蔽风雨耳。 自此法道大振。 海内衲子归心。 遂成丛林。 师悲末法。 教网灭裂。 禅道不明。 众生业深垢重。 以醍醐而贮秽器。 吾所惧也。 且佛设三学以化群生。 戒为基本。 基不立。 定慧何依。 思行利导。 必固本根。 第 国制。 南北戒坛久禁不行。 予即愿振頺纲。 亦何敢违宪令。 因令众半月半月。 诵梵网戒经。 及比丘诸戒品。 由是远近皆归。 师以精严律制为第一行。 着沙弥要略。 具戒便蒙。 梵网经疏发隐。 以发明之。 初师发足参方。 从参究念佛得力。 至是遂开净土一门。 普摄三根。 极力主张。 乃着弥陀疏钞十万余言。 融会事理。 指归唯心。 又忆昔见高峰语录。 谓自来参究此事。 最极精锐。 无逾此师之纯钢铸就者。 向怀之行脚。 惟时师意。 并匡山永明而一之。 更录古德机缘中吃紧语。 编之曰禅关? 进。 并刻之。 以示参究之诀。 盖显禅净双修。 不出一心。 是知师之化权微矣。 万历戊子。 岁大疫。 日毙千人。 太守余公良枢。 请公诣灵芝寺禳之。 疫遂止。 梵村旧有朱桥。 潮汐冲塌。 行者病涉。 余公请师倡造。 师云。 欲我为者。 无论贫富贵贱。 人施银八分而止。 独用八者。 意取坤土以制水也。 或言工大施微。 恐难峻事。 师云。 心力多。 则功自不朽。 不日累千金。 鸠工筑基。 每下一桩。 持呪百遍。 潮汐不至者数日。 桥竟成。 昔钱王以万弩射潮。 师以一心力当之。 何术哉。 师道价日增。 十方衲子如归。 师一以慈接之。 弟子日集。 居日隘。 师意不庄严屋宇。 取安适。 支阁而已。 其设清规益肃。 众有通堂。 若精进。 若老病。 若十方。 各别有堂。 百执事各有寮。 一一具鎻钥。 启闭以时。 各有警? 语。 依期宣说。 夜有巡警。 击板念佛。 声传山谷。 即倦者。 眠不安。 寝不梦。 布萨羯磨。 举功过。 行赏罚。 凛若冰霜。 即佛住祇桓。 尚有六群扰众。 此中无一敢诤而故犯者。 不尽局百丈规绳。 而适时救弊。 古今丛林。 未有如今日者。 具如僧规约。 及诸警语。 赫如也。 极意戒杀生。 崇放生。 着文久行于世。 海内多奉尊之。 曾讲圆觉经于净慈。 听者日数万指。 如屏四匝。 因赎寺前万工池为放生池。 师八十诞辰。 又增拓之。 今城中上方长寿两池。 岁费计百余金。 山中设放生所。 救赎飞走诸生物。 充牣于中。 众僧减口以养之。 岁约费栗二百石。 亦有警? 守者。 依期往宣白。 即羽族善鸣噪者。 闻木鱼声。 悉寂然而听。 宣罢。 乃鼓翅暄鸣。 非佛性哉。 噫。 佛说孝名为戒。 儒呵有养无敬。 师于物养而敬。 且有礼者也。 非达孝哉。 师道风日播。 海内贤豪。 无论朝野。 靡不归心感化。 若大司马宋公应昌。 大宰陆光公祖。 宫谕张公元忭。 司成冯公梦祯。 陶公望龄。 次第及门问道者。 以百计。 皆扣关击节。 征究大事。 靡不心折。 尽入陶铸。 监司守相。 下车伏谒。 及贤豪候参者。 无加礼。 不设馔。 皆甘粝饭。 卧败席。 任蜥缘蚊嘬。 无改容。 皆忘形屈势。 至则空其所有。 非精诚感物。 何能至是哉。 侍郎王公宗沐。 问夜来老鼠唧唧。 说尽一部华严经。 师云。 猫儿突出时如何。 王无语。 师自代云。 走却法师。 留下讲案。 又书颂曰。 老鼠唧唧。 华严历历。 奇哉王侍郎。 却被畜生惑。 猫儿突出画堂前。 床头说法无消息。 无消息。 大方广佛华严经。 世主妙严品第一。 侍御左公宗郢。 问念佛得悟否。 师曰。 返闻闻自性。 性成无上道。 又何疑返念念自性耶。 仁和令樊公良枢。 问心杂乱如何得静。 师曰。 置之一处。 无事不办。 坐中一士曰。 专格一物。 是置之一处。 办得何事。 师曰。 论格物。 只当依朱子豁然贯通去。 何事不办得。 或问师。 何不贵前知。 师云。 譬如两人观琵琶记。 一人不曾经见。 一人曾见而预道之。 毕竟同观。 终场能增减一出否。 今上慈圣皇太后。 崇重三宝。 偶见师放生文。 甚嘉叹。 遣内侍賷紫袈裟斋资往供。 问法要。 师拜受。 以偈答之。 师极意悲幽冥苦趣。 自习焰口。 时亲设放。 尝有见师座上。 现如来相者。 盖观力然也。 师天性朴实简淡。 无缘饰。 虗怀应物。 貌温粹。 弱不胜衣。 而声若洪钟。 胸无崖岸。 而守若严城。 御若坚兵。 善藏其用。 文理密察。 经济洪纤。 不遗针芥。 即画丛林日用。 量施利。 酌厚薄。 核因果。 明罪福。 养老病。 公众僧。 不渗滴水。 自有丛林以来。 五十年中。 未尝妄用一钱。 居常数千指。 不设化主。 听其自至。 稍有盈余。 輒散施诸山。 库无储蓄。 凡设斋外。 别持金银作供者。 随手散去。 施衣药。 救贫病。 略无虗日。 偶检私记。 近七载中。 实用五千余金。 不属常住。 则前此岁岁可知已。 师生平惜福。 尝着三十二条自警。 垂老自浣濯。 出溺器。 亦不劳侍者。 终身衣布素。 一麻布帏。 乃丁母艰时物。 今尚存。 他可知已。 总师之操履。 以平等大悲。 摄化一切。 非佛言不言。 非佛行不行。 非佛事不作。 佛嘱末世护持正法者。 依四安乐行。 师实以之。 历观从上诸祖。 单提正令。 未必尽修万行。 若夫即万行以彰一心。 即尘劳而见佛性者。 古今除永明。 惟师一人而已。 先儒称寂音为僧中班马。 予则谓师为法门之周孔。 以荷法即任道也。 惟师之才。 足以经世。 悟。 足以传心。 教。 足以契机。 戒。 足以护法。 操。 足以励世。 规。 足以救獘。 至若慈能与乐。 悲能拔苦。 广运六度。 何莫而非妙行耶。 出世始终。 无一可议者。 可谓法门得佛之全体大用者也。 非夫应身大士。 朗末法之重昏者。 何能至此哉。 临终时。 预于半月前。 入城别诸弟子。 及故旧。 但曰。 吾将他往矣。 还山。 连下堂。 具茶汤设供。 与众话别。 云此处吾不住。 将他往矣。 中元设盂兰盆。 各荐先宗。 师曰。 今岁我不与会矣。 有簿记。 师密题曰。 云栖寺直院僧。 代为堂上莲池和尚。 追荐沈氏宗亲云。 过后始知其悬祀也。 七月朔晚。 入堂坐。 嘱大众曰。 我言众不听。 我如风中烛。 灯尽油干矣。 只待一撞一跌。 纔信我也。 明日要远行。 众留之。 师作三可惜。 十可叹。 以警众。 淞江居士徐琳等。 五人在寺。 令侍者送遗嘱五本。 次夜入丈室。 示微疾。 瞑目无语。 城中诸弟子至。 围绕。 师复开目云。 大众老实念佛。 毋揑怪。 毋坏我规矩。 众问谁可主丛林。 师曰。 戒行双全者。 又问目前。 师曰。 姑依戒次。 言讫面西念佛。 端然而逝。 万历四十三年七月初四日午时也。 师生于嘉靖乙未。 世寿八十有一。 僧臈五十。 师自卜寺左岭下。 遂全身塔于此。 其先耦汤氏。 后师祝发。 建孝义庵。 为女丛林主。 先一载而化。 亦塔于寺外之右山。 师得度弟子广孝等。 为最初上首。 其及门授戒得度者。 不下数千计。 在家无与焉。 缙绅士君子。 及门者亦以千计。 私淑者无与焉。 其所著述。 除经疏。 余杂录如竹窗三笔等。 二十余种。 行于世。 率皆警发语。 师素诫弟子。 贵真修。 勿显异。 故多灵异不具载。 呜呼。 我闻世尊。 深念末法众生虽度。 恐断慧命。 灵山会上。 求护正法者。 即亲蒙授记。 亦不敢入。 惟地涌之众力任之。 且曰。 我等末世持经。 当具大忍力。 大精进力。 即有现身此中。 亦不自言其本。 泄佛密因。 但临终阴有以示之耳。 观师之行事。 潜神密用。 安忍精进之力。 岂非地涌之一乎。 抑自净土而来乎。 不然。 从凡夫地。 求自利尚不足。 安能广行利他。 护持正法。 始终无缺者乎。 予有感而来。 略拾师之行事。 以昭来世。 其他具诸别传。 乃为之铭曰。 三毒焰炽。 五热周章。 孰能药石。 顿使清凉。 欲海横流。 波浪滔天。 谁能济度。 驾大法船。 惟我大师。 实乘愿力。 放身其中。 随宜调适。 蚤断爱根。 如狮脱索。 纔出尘劳。 便露头角。 开净土门。 张法界网。 捞漉三根。 其赴如响。 以金刚鎞。 刮瞖眼膜。 根本不生。 枝叶自落。 大冶红炉。 慈悲忍力。 入此陶镕。 痴狂顿息。 毛孔光明。 通身手眼。 从无用中。 *轮常转。 若非付嘱。 定是地涌。 岂属寻常。 具大勇猛。 师徒空来。 亦从空去。 虽善藏身。 欲隐弥露。 钟鼓交参。 云霞绮互。 塔影高标。 法身常住。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二十七)莲池宏禅师传师讳袾宏。 字佛慧。 别号莲池。 浙江仁和人也。 姓沈氏。 年十七补诸生。 早栖心净土。 嘗书生死事大四字于几案。 及阅六祖坛经。 喟然曰。 茫茫生死。 安可无本据耶。 父母没。 决志离俗。 嘉靖乙丑除夕。 命继室汤点茶。 至案盏裂。 师顾曰。 姻缘无不散之理。 丙寅元旦。 与汤诀。 有一笔勾词。 时年三十有二。 从性天理公祝发。 无尽行公授具足戒。 寻礼五台。 感文殊放光。 过伏牛山。 随众炼魔。 至北京龙华寺。 参徧融贞公。 融曰。 无贪利。 无求名。 无攀缘。 贵要之门。 惟一心办道。 老实持戒念佛。 遂受六度万行之嘱。 参笑岩宝公于柳巷。 岩曰。 汝何处人。 师曰。 浙江人。 岩曰。 却为何事。 师曰。 特到这里。 来求和尚开示。 岩曰。 阿你在三千里外远远来。 开示我教。 我将甚么来开示你。 师恍然即礼辞。 归过东昌府。 闻谯楼鼓声。 忽大悟。 作偈曰。 二十年前事可疑。 三千里外遇何奇。 焚香掷戟浑如梦。 魔佛空争是与非。 分卫至南京瓦棺寺。 病革。 即有欲以就茶毗者。 师微曰。 一息尚存。 乃止。 病间至湖州之南浔。 住豆腐桥。 废祠中苦行三年。 无一知者。 五与越中禅期。 终不识邻单姓字。 隆庆辛未。 乞食杭州之梵村。 见山水幽寂。 遂有终焉之志。 山故宋伏虎志逢禅师剎也。 圮于巨浸。 环山多虎。 岁伤人不下数十。 师结茅三楹居焉。 讽经施食。 虎患顿息。 岁旱。 众强师出祷。 师循田念佛。 甘雨随注。 众异之。 相与助建禅林。 安居学者。 即今云栖道场也。 万历丙子。 再礼五台。 己卯庚辰间。 复参笑岩宝公于京西观音庵。 无何以疾南还梵村。 有朱桥。 屡为潮汐冲塌。 行者病涉。 师倡复。 无论贵贱。 请人施八分而止。 或疑其少。 师曰。 心力多则功自不朽。 不日集千金。 鸠工筑基。 每下一桩。 持呪百遍。 潮汐不至者数日。 桥竟成。 戊子岁。 大饥疫。 日毙千人。 余知府良枢。 请师就灵芝寺禳之。 疫遂止。 壬辰岁。 杭之净慈寺。 请讲圆觉经。 听者日数万指。 因赎门外万工池。 并城中上方寺长寿庵二池。 为放生所。 既又助浚西湖三潭所著戒杀文。 海内多奉行之。 慈圣皇太后。 见师放生文。 遣内侍颁。 赐蟒龙袈裟设供。 问法要。 师敬以偈答。 而什袭紫衣。 不敢服。 慈圣绘像。 宫中礼焉。 师道价日增。 四众翕聚。 而清规益肃。 凛若冰霜。 达观可公赞师。 有末法戒坛成酒社东南撑柱仰高风之句。 憨山清公。 则称其一味慈悲十分清净。 幻有传公。 与师同参笑岩。 其刻语录也。 致书云栖。 推师为当世金刚正眼。 乞作唱导语。 一时贤士大夫问道者。 指不胜屈。 王侍郎宗沐问。 夜来床头。 老鼠唧唧。 说尽一部华严经。 师云。 猫儿突出时如何。 王无语。 师代云。 走却法师。 留下讲案。 因颂曰。 老鼠唧唧。 华严历历。 奇哉王侍郎。 却被畜生惑。 猫儿突出畵堂前。 床头说法无消息。 无消息。 大方广佛华严经。 世主妙严品第一。 朱居士鹭问。 参禅念佛。 可用融通否。 师曰。 若然是两物。 用得融通着。 左太嘗宗郢问。 念佛得悟否。 师曰。 返闻闻自性。 性成无上道。 又何疑返念念自性耶。 虞光禄淳煕问。 慧日入西院公案。 师答曰。 慧日自甘穷子。 舍己从人。 西院屈陷平民。 将生就死。 可惜五百僧。 只解点着便行。 曾无一二高卧不起。 令慧日显异惑众。 祸及儿孙。 周侍郎汝登问。 鸟窠吹布毛机缘。 师答曰。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当下布毛满地。 何待拈吹。 先大夫(钱应金注先生。 尔时讳斗光。 后更名道素)性豪迈。 一见师。 辄折节请益。 师有开示语。 先大夫呈偈。 师称善。 嘱曰。 学道人。 当息却口头三昧。 而求实悟。 又曰。 楞严经最有次第。 宜先看。 先大夫嘗语承埏曰。 新建而前吾师潜溪楚石。 而后吾师莲池。 两浙灵秀。 尽萃于斯。 一代儒释。 孰能过之。 师从念佛。 得力立说。 主东林净土南山戒律。 乃着弥陀疏钞戒疏发隐二书。 又编禅关策进。 葢显禅净双修。 不出一心。 师之化权微矣。 嘗垂语曰。 本朝第一流宗师。 无过于楚石和尚。 有西斋净土诗一卷。 彼自号禅人。 而浅视净土者。 非也。 乙卯夏六月晦日。 师预设供别众。 七月己酉。 示微疾。 日当午。 命扶西向坐。 哆啝念佛。 端然而逝。 世寿八十一。 僧腊五十。 塔全身于五云山之麓。 释经辑古手着。 凡三十余种。 总名云栖法彚。 行世。 从上诸祖单提正令。 未必尽修万行。 若夫即万行以彰一心。 即尘劳而见佛性。 昔惟永明。 今惟云栖而已。 师素诫众。 贵真修。 勿显异。 故诸灵异不具载。 上首弟子。 鹅湖广心。 瓶匋广印。 拂水广润。 暨广寂。 广承。 广伸。 广德。 大贤。 大真。 大抡。 大献以下。 若而人参学。 如寿昌慧经。 云门圆澄。 双径圆信。 博山大[舟*(羲-ㄎ+乃)]。 净名大莲。 三峰法藏等。 并饮水知源者也。 赞曰维大雄氏分禅教律云栖总持一门超出单提六字旋乾转坤慈云肤寸大地弥沦(八十八祖传赞·附三大师传赞) 发布时间:2024-11-09 13:32:11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6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