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郑颂英:陈海量居士及其诗作 内容: 毕生尽瘁於佛教弘法事业,经过二十五年艰险坎坷的陈海量居士,虽已名闻国内外佛教界,但他的生平及其「穷而後工」在缧才中慷慨苍凉的诗作,则佛教同仁知之者尚稀。 本文之作,笔者诚有责无旁贷者矣。 陈海量居士名立鳖,初自号及用作笔名者为拜善,及其辞离大法轮书局,到上海市佛教青年会内创办大雄书局以後,一直是以海量为名的。 浙江天台县人,生於一九O九年农历十一月初一日。 自幼勤奋好学,善诗文。 初在当地机关任会计等工作。 抗战前,弘一法师在慈溪五磊山说法,前去皈依执弟子礼随从修学,从此深研教理,勇猛精进,以身许法,以苦为师。 约在一九三八年应上海大法轮书局陈无我居士之邀,辞离家乡赴上海协助编辑『觉有情』半月刊。 其时他和无我居士相依如父子师徒,无我居士主持出版和主编之外,所有营业、记账、出纳、校对、寄发等一应事务,皆海量居士一层荷担,夜以继日,不辞劳瘁! 而待遇菲薄,家宝仍在梓里。 所以他在遇难前的诗只有身世、结樯、怀家、携家来沪等的若干首,而离骚哀怨的诗情雅杂,则多在遇难以後。 所以『孤雁吟』上、中、下篇各七绝十首,上、中篇是一九五五年前在沪之作,下篇以後的诗则都是远戍後之笔了。 今选『孤雁吟』中十首作为他前期诗的代表作:天台城外芳草萋 石桥烟柳过清溪西茅五里松风道 处处枝头鸟乱啼绕宅青松茅氏村 竹篱老屋矮柴门春来小院梅花放 疏影清香供释尊茅家有女名婉莘 皓齿明眸绰约身举止端庄言语寡 三生石上结喜姻长斋奉佛从夫婿 脂粉香旨不上岭为爱霞崖立雪处 故移寒舍入深山佛陇凌云高万丈 百拜舍利同瞻仰采花献佛折芙蓉 白玉瓶装虔供养华翰忽忽海上来 殷殷招我于山隈娥眉闻讯容颜减 此日离家何日回以上六首是其家世、联姻、迁家山居、佛化家庭、到上海工作一段的记叙,已见诗才不凡了。 到一九四九年,上海佛青迁至武胜路一五三号新址後,我们集资请海量居士出来办大雄书局。 约又二年後,他才携眷来沪居於淮海中路佛青的旧址内。 下面的四首是其在沪建立伉俪情深的佛化家庭,到一九五五年八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佛教协会第二届代表会议,孰知去而不返的一段情景:千里移家住沪滨 小楼裁剪旧翻新停针问我归何晚 工作今朝可苦卒新秋七夕悟桐路 挽手乘凉踏月行惋惜人天多恨事 达池并蒂订来生长空似水夜云清 小阁秋灯无限情伴诵不知香已烬 打个落叶透秋声收拾行装去北京 门前相送暗然行岂知别易归非易 惆怅南飞孤雁声抗日战争的後期,被耸为净土十三祖的印光大师在灵岩山寺端坐生西後,全国的哀悼诗文汇编成『印光永师水思集』,亦出於他的手笔,并有怀印光大师诗云:河山破碎恨何之 劫火余生哭导师野渡苍茫沉落日 法门寥寂想遗规吴宫衰草干秋梦 昆舍双林七家悲凄绝香光人去後 空留明月照丰碑其俊,他法缘最深的弘一大师圆寂时,又编集了『弘一大师永怀录』。 在一九四九一九五五短短六年的大雄书局里,他还担任佛青的理事兼弘法部副主任;书局经营各种佛教经典和书刊、图像,弘法利生,不遗余力,而实际工作者只有他和谢胜法居士(也是弘一大师弟子和最极崇敬者)两人。 著作出版了『在家学佛要典』、『建设佛化家庭』、『可许则许』、『知己知彼』、『解惑显真』、『禅净生活』、『释迦牟尼佛的道理』、『学佛的女郎』,其书畅销於国内外,在港、台、南洋各地多有翻印流通者。 一九五五年八月,中国佛教协会第二届代表会议,方子藩、郑颂英、李行孝、陈海量居士四人作为上海佛青的代表同车赴京参加会议。 在左的路綫下,就在九月五日的归程中,车到上海真如时,郑、李、陈三人郎被逮捕,上海佛青亦随郎结束了。 至一九五八年八月下旬,我们三人同庭宣判反革命罪,并赴青海服刑改造,虽同在海南塘格木农塲,而分隔甚远。 海量居士的『观海楼诗存』,就在这个青海草原二十年囚衣生涯中的写作为其主要部份的。 这部份的诗篇也是他文艺才华的精萃吧! 选录如下:怀弘一大师南国传灯法乳恩 三农一鉢仰师门斜风斜雨梅山寺 坐听吾师话释尊怀陈无我居士无情岁月如流水 十载投荒别我师安得东归黄歇浦 登门却话别离时西宁遇李行孝居士又言别 六首萍踪已是三年别 邂逅惊看两鬓霜谁识飘零青海客 灵山受嘱异寻常家住沪西中一村 孟尝慷慨客盈门非缘弹鈇延佳士 为报如来说法恩贝叶同翻歇浦滨 十年香火礼能仁终朝为法忘辛苦 湖海相逢有几人天南地北同行脚 去住如今难再约忽忆江湾夜月明 一肩行李辞吴越此别深知不再逢 飘流湖海各西东因缘枣散原如幻 踪迹何妨任转蓬收拾行装起五更 西宁小住望南行秋山客路飘黄叶 斜照重添握别情怀郑颂英居士 六首病榻残灯夜雨声 殷勤寄语慰离情可堪往事重追忆 月下同车上北京碧云寺里共徘徊 花径无人长绿苔五百圣僧无一语 鹧鸪飞上石连台缧拽度生思紫柏 临刑入定仰憨山负经入狱寻常事 跌坐南楼学掩关文章经纶郑居士 海上当年悬法幢灯下谈经干揩绕 夜深归去带寒霜身世谁怜李卓吾 焚书一帙狱灯孤子规啼血三更冶 觉道原来一字无同是如来座下人 干锤百炼不嫌频苦修合是吾侪事 六代传灯付负薪河口道中怀徐恒志居士百城烟水万重山 西出兰州第一关何日重逢诉一语 故人无恙得生还怀孙常权居士(天合同乡)白云红树半山村 觉道与谁可共论十五年来嗟死别 七千里外愧生存赤城旧事传衣鉢 黄卷论文入佛门含笑预期归净域 荒郊何必再招魂杂感 二首录一岂怨遭遇岂怨人 只生欢喜不生瞋世尊有语深须记 如是缘从如是因感怀入狱十周年十年去住非由己 零落风尘总不愁且叶翻来成独笑 昙花谢去肯添忧栖迟破枘干山外 踪迹浮云万里游日暮草原啼鸟尽 黄河空自向东流天台山水名著海内,故乡久别每为神驰,得逊璋书因戍七律:北湖疏柳拂微风 映日霞崖分外红华顶归云横岭上 清溪落雁隐苇丛澜回双涧泉声远 夕照寒岩峯影重多谢故人遥念我 何时看瀑石桥东思亲 二首录一千尺丹崖驻紫霞 至今游子未还家伤心黄土瘗亲骨 十度天涯见落花他也结识不少日本佛教界朋友,在听到中日邦交恢复时,他喜形於色,赋七律以庆贺:东望瀛洲结恩频 同文原是一家人监真东渡情何切 空海西行泽尚新风藻有缘怀异代 樱花无恙结芳邻相思毕竟重相见 携手东风万象春在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中,我们在青海头的改造队伍,真是一日几次埋芳草! 海老在他『北荒草』的七律三阙中,既哀怨,又慷慨,可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吧。 我们三人都不埋八累累荒冢中,相继生还,足见三宝加持不虚矣! 一楚辞哀怨百干章 朔漠飘零野草荒萧寺末闻归紫柏 人间何处觅冯唐岂嫌破笠遮衰鬓 未必囚衣便断肠夜雨西羗寒入梦 孤灯心事半疏茫二烧残野火吞声哭 白骨丛中找姓名雪夜挥戈斑虎窟 霜天荷戟法王城当年湖海真诚迹 此日烟霞悟晚晴白草西风斜照里 何人驿路问前程三、廿年去住非由己 零落风尘是野流贝叶翻来开宇宙 蒲团冷坐谢春秋栖迟破衲千山外 踪迹浮云万里游照顾现前无一念 有何欢喜有何愁我是在一九六三年春提前释放回上海的,到一九八一年彻底平反;而他们两位都在一九八O年前後才获准以探亲假回来的。 我本人有这样的一段亲身经历,深感三宝加持之真实不虚! 当一九五五年八月我们赴京开会时,我在佛青恭请海灯法师讲授秽迹金刚法,法会还没有圆满,一天,讲经毕,向法师辞行。 法师好像早知全过程而已作奸准备似的,郎探怀拿出一块铜牌说:这就是秽迹金刚像,我加持过五十万秽迹金刚咒的,今以加持你,要带在身上勿离开。 那时作为全国代表赴京开会,谁会料知去得归不得呢? 事後方感悟法师的高明! 因而也体会到是定业之所致,不生怨尤,随缘消旧业,摄心常潜修。 海量居士在那个时期的两种实践是令人敬佩的:在服刑期间,每月有两天改善生活吃荤菜,并且只有荤食,你如不吃,就得挨饿一天,他宁挨饿而坚持素食! 他还诚挚善巧地以佛法教化於人,就连一个管教他的队长也被劝化信佛了。 囚衣说法度生,真是千古奇闻! 他於一九七九年冬返沪。 一九八O年十月在纪念转逢长老百年诞辰一律:书剑飘零别雪峯 三生石上忽相逢不因舒指见明月 岂得低头拜大雄南渡浮杯干岛远 西行飞鍚万山东潇潇风雨苦菲尽 谁击人间夜半钟越南吴庭艳集团迫害佛教,广德和尚在西贡焚身抗议,新华社无线电传真,见其端坐烈焰中,拭汗自如而示寂。 诗以赞仰:捐躯烈火缘何事 粉骨碎身报世尊百万人天齐下泪 道风干载撼乾坤一九八一年,他被选为第四届上海市佛教协会理事。 一九八二年,当我们在十年浩劫经书尽付劫灰之後,发起广印经书时,他有脍诗鼓励:脍颂英兄以仲敬仰铁肩荷担佛家业 海内更无第二人独转法轮甘尽瘁 从今大地又回春此诗过於夸奖,实不敢当! 特以风雨同舟之挚友生西前之题赠,复以他东归之後所作不多,仍录以存念云。 一九八一年秋,趟朴老邀他到北京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工作,任职仅数月,因病回家休养,抱病中还受旅美华侨金玉堂居士之委托,编辑『美东佛教总会成立二十周年特刊』寄脍国内外。 一九八二年农历二月二十日在沪病逝,临终安详念佛,现诸瑞相,成就净业西归,有往生记传世。 终年七十四岁,有二子一女,无垢、无忧、无瑕,皆虔诚奉佛,无杰佛化家庭矣! 海量居士常诵金刚经、普贤行愿品、净行品,能背诵如流,并倡导以此三经定为日课,其心行广大而能安忍苦行,殆得力於此乎! 居常一句佛号执持不忘,常在里弄街道上念佛经行而氓人流车流纷纭之相。 他倡导在家居士用功,宜取动中修;若取静境,则无能安心得定处矣。 此是经验谈,甚可间味。 哲人逝矣,纪此菩萨行,永放菩提之光! 发布时间:2024-10-16 11:59:31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6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