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陈士东:阿底峡佛尊的地理术 内容: 阿底峡佛尊的地理术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有人也许会认为,佛法与风水是扯不上关系的,佛法是大道,风水不过是小术。 其实不然,佛法与风水是有关连的,所谓大道其实也是由诸多小术所组成的,大道也是不舍离小术的! 如佛教寺院建筑,就是多依风水之理而建成的,你若以风水之理去验看一些古寺,几乎都是处于风水宝地上,其建筑风格也莫不暗合风水学说之理!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此一方面是说僧师们慧眼识宝地,另一方面来说,这些宝地其实也是高僧大德们所造成的,因为好风水有德者居之,风水学上也讲一德二命三风水,如果人人都修无上道德,那么坏风水也就变成了好风水了。 因为有高尚之道德,即有天龙八部等来护法,龙王都来护持了,何愁不现龙脉! 又何愁没有好风水哉! 如虚云老和尚欲于某地建寺,而所选之地靠近大河,众皆惊骇,以为不妥,恐他日寺庙为河水所冲坏。 谁知,不久便有天降大雨发大洪水,而使产生河流改道之事。 因为大德也有大能量场,是可以影响并改变部分地理能量场的。 道家也讲,法侣财地,为修道必不可少。 我佛门之法广大精深,又岂有不知风水之理耶? 佛教密宗中就多谈风水地理之术,如密部就有一部《梵天择地法》,是专讲地理学的。 所谓风水术,古代称为堪舆,堪者天道也,舆者地理也,堪舆就是天文和地理之术,不只是今人所认为的只是观地术,当然现今也已变成单单的地理术了! 因为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变则地理亦会随之而变,故观地理者不可不察天文,现今已无多少人能知了。 阿底峡尊者曾师从157位明师,而且均是已获得甚深成就之诸法的各宗之大宗师,阿底峡尊者于诸法也是靡不所学,并能最极精通之。 如尊者对于天文地理的学说都是极为精通的,例如《四大种依论》. 《二十八宿依论》. 《八大量依论》,另外,对《太阳考》等天文学也是精通的。 此外,尊者对于其它一些预测术,也是精通无比的,如《马和象考》,这是动物相学;《男女考》,这是相人术,即是男女相学,他都是通达了的。 关于地理术方面的有关之书籍,如《地质土壤考》等,尊者也是精通了的。 我们考查风水,不能只是看看山形就算可以了的,还要验看水和土等等的质量,这在阴宅上叫验气,如土质太粘就会积水,使水质过旺;而土质太过疏松,又会使水不聚集,如沙土就会出现渗水现象。 阿底峡尊者原是印度人,他是晚年才应藏王之邀请,到西藏来弘法的。 尊者在印度将要来西藏时,他的一位上师堵哈日阿那布大班智达,传给尊者一部极为珍贵的《地理妙化明镜》宝籍,由尊者带到西藏来,此宝籍即是研究风水术的一种著作。 当时,传给宝籍的同时,上师还授记尊者说:你不久就会到西藏去,你在那里的主要住处的北面会是一片平原,南面是一湾流水,是一个有着森林植物的地方。 你不能再回印度来了,你在那里会有很多弟子,因为他们将要建造许多寺庙,届时也就需要此书了。 这是预言出了尊者将要于西藏弘法地方的一些地貌,并指授尊者要将此著作传与弟子,以便他们建寺时用以参考。 阿底峡尊者到达西藏后,也是经常显示出一些有关地理术方面之知识来,如一次他被人请去外出弘法,路过某地,远远地见到一座山,尊者略一观察就马上用袈裟蒙住了头,弟子们不知何故,请问这是何因? 尊者答说:此山内部是由五宝所构成的。 不能多观,恐生贪心。 其实以尊者当下之修为,已是能对境如如不动,又怎么会生出贪心呢? 他不过是借机在教化弟子罢了! 有时,他见到某山又说:是一串牛形的山梁。 这是从山之外形上来说的,观见山内有诸宝,这是向内视,察其微;而道山之何形,此为外观法,总其形。 一个高深的地理家,不仅要能看见外表,还要能透视内里,如只能看见外在之金玉,而不察内在之败絮,此岂不自误误人乎! 又如,一次有人迎请尊者去西藏的盆域,请他到这个地方传法时,尊者马上回绝说,红红的地方,好象死马张着嘴,我不往这个地方去。 这也是说地之形状。 仲敦巴大师是得阿底峡尊者之心传法子,是继承噶当派法王位者,他自然也就继承了尊者之博学。 如他后来建噶当派根本道场热振寺时,就用到了地理术。 《阿底峡尊者传》上记载有:格西仲敦巴大师,在热振寺后面看见一个像苏鼓崖的,在前面看见一个像多漩窝的雍湖(这正是前有水后有山的理想风水宝地,我们所说前有照后有靠即是指此),寺左右的山像七宝样,大石塘像八辐*轮。 仲敦巴大师十分喜欢此地,就欲在此建噶当派的根本道场热振寺。 在决定将建筑寺院时,请另一位班智达来破土,他没有答应。 又向另一人请求时,那位法师说,上师呀! 大家都说您有阿底峡尊者的学问,您为何要问我们呢? 仲敦巴大师说,如果要划线,我也是懂得的,但见有你们各位在,我故礼让。 后来,在仲敦巴大师的主持下,完成了有凤头形式的殿宇和鼓楼,使噶当派后来于此发展并壮大! 发布时间:2024-09-29 13:34:44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5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