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魏德东:企业家需要灵性资本 内容: 这个冬天特别冷。 从去年秋天开始,就不时传来世界知名企业家自杀的消息。 这些自杀,表面上体现了人们的心理不堪重负,深层次反映的,是企业家在灵性资本方面的短缺。 依据传统的经济学,资本首先表现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前者指厂房、原材料、资金之类,后者指劳动者的生产技能。 后来,社会学家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指社会组织中的信任、规范和网络等,颇类似于中国人所说的关系。 人的社会关系,或曰他们的社会资本也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一样,能够产生效益。 不过,对资本的分析并未到此终结。 近些年来,宗教学家提出的一个概念越来越得到重视,这就是人的灵性资本,指的是人在信仰、宗教、终极价值目标方面的素养,关系到企业家、员工奋斗的原动力,以及人们在内心深处应对变迁与危机的能力。 这些信仰层面的素质,也是一种资本,对经济活动的发展有着莫大的作用。 灵性资本也可称为宗教资本、信念资本。 这种资本在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其意义会得到空前的体现。 灵性资本的大小,对于企业家克服危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般说来,西方人的宗教活动比中国人要多,不过,在遇到今冬金融危机之时,很多人灵性资本的储备依然不足,悲剧不期而至。 不同于其他资本类型,灵性资本的呈现往往特别隐晦,可以说看不见摸不着,也有人因此而忽视其作用。 常常遇到一些意气风发的企业家、政客、教授等成功人士,说到信仰、宗教、精神之类的东西,往往不屑一顾,认为是扯淡,或者说是弱者的呓语。 然而,往往就是这些人,在人生的历程中翻船。 就在我熟悉的朋友中,近年来就有多位入监者,他们有的在商业经营中诈骗顾客资金,有的出卖高考试题,有的帮助熟人偷渡。 他们都拥有极高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又都做了赔钱的买卖。 深究其因,他们都具有信仰淡漠、缺乏敬畏的特点,这也许就是灵性资本不足的后果吧。 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佛教是非常重要的灵性资本来源。 就我亲身经历来说,最近就有两拨做老板的老同学恳请我带他们去雍和宫,并要找大师当面请教。 感谢胡雪峰主持慈悲,老同学们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 胡雪峰方丈说:经济活动也是周期性的,有运势。 现在运势不好,就休息休息好了。 我想接着胡方丈的话说一句,趁着经营冷清或者假期,正可以走走寺庙,补充我们的宗教知识。 丰厚的灵性资本,将使我们终生受益。 发布时间:2024-09-26 13:33:28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5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