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增法师:圣道的特征与力量 1 恶业的净化 内容: 圣道的特征与力量法增比丘撰佛说:「外道沙门之言论皆是空幻。 然,须跋! 若诸比丘住此正道者,此世间则不空缺阿罗汉。」([大涅槃经])这正道即是圣道,也即是八支圣道(Ariya atthāngika magga)。 佛又说:「诸道八支胜,诸谛四句胜,诸法离欲胜,两足具眼胜。」这八正道是外道所没有的,只有在佛的圣道才有。 ([南传法句经新译],二七三偈)。 佛又说:「若人皈依佛,皈依法与僧,依于正知见,得见四真谛。 苦谛苦集谛,苦灭谛道谛、灭苦八正道,导至苦寂灭。」只有在圣道上的行者才得见四圣谛,才能灭尽众苦。 这圣道有些什么的特殊性质呢? 圣道的特征这圣道有以下的特征:1. 恶业的净化。 2. 四双八辈的出现。 3. 道果的证悟。 4. 寂静涅槃。 1. 恶业的净化恶业如何净化呢? 它是依靠对圣道的信心,加上自己的努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奉持禁戒。 并能够懂的对所作的恶业如法忏悔,依四正勤修持,恶未生不令生,恶已生令断,善未生令生,善已生令长。 烦恼千变万化,难以觉察,因为烦恼的关系,我们才造恶业;佛陀把烦恼分类成许多种:(一)漏(āsava)---欲漏,有漏,邪见漏和无明漏四种漏。 漏是指脓疮所流出的脓。 欲漏是对欲乐之贪,有漏是对存在或生命之贪,邪见漏属邪见,无明漏属痴。 (二)暴流(oghā)--- 同上,有欲暴流,有暴流,邪见暴流及无明暴流四种。 (三)身系(Kāya ganthā)--- 有贪婪之身系,瞋恨之身系,执着仪式(戒禁)之身系,及武断地执取只有这才是真实的之身系。 (四)取(Upādānā)--- 欲取,邪见取,戒禁取和我论取。 对欲乐的强烈渴爱是欲取,任何道德上的邪见是邪见取,戒禁取是执取实行仪式或修苦行及其它种种戒禁能导致解脱,我论取是执着身见,或五蕴的任何一个是 我或 我所有。 (五)盖(Nīvarana)--- 指贪欲盖,瞋恚盖,昏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和无明盖。 前五盖是证禅那的障碍,无明盖是生起智慧的主要障碍。 (六)随眠(潜在倾向Anusaya)--- 欲贪随眠,有贪随眠,瞋恚随眠,我慢随眠,邪见随眠,疑随眠和无明随眠。 (七)结(Samyojanāni)--- 欲贪结、色贪结、无色贪结、瞋恚结、我慢结、邪见结、戒禁取结、疑结、掉举结、无明结。 这些结把众有情结缚在生死轮回中。 (八)烦恼(Kilesa)--- 贪、瞋、痴、慢、邪见、疑、昏沉、掉举、无惭、无愧十种烦恼,它们使有情内心污染。 以上的这些烦恼要配合修习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和正念觉支来断除。 在[沙门果经]里(41-63)佛说:「居士或居士子,或其他族姓子,听闻如来之教法;听闻此法已,对如来得信仰,而彼如是熟虑:在家多障碍、尘道,出家之生活是自由自在。 住在家者,不容易一向修圆满清净如螺细光耀之梵行。 然,即令我剃除须发,着袈娑衣,出家而为无家者。 而后,彼舍弃财产及亲族,剃除须发,着袈娑衣,出家而为无家者。 如是出家,依波罗提木叉之禁戒,持戒而住,精勤于正行,见小罪亦恐怖,受学处而修学。 具足清净之身业语业,过清净生活,戒具足,守护诸根门,圆满具足正念正智。」「大王! 如何为比丘戒具足耶? 大王! 于此有比丘,舍杀生,离杀生,不用刃、杖,有羞耻之念,充足慈悲心,怜愍利益一切生物、友善而住。 此为比丘戒之一份。 舍不与取,离不与取,取所与物,期望所与,无何等之盗心,自清净而住。 此为比丘戒之一份。 舍非梵行而修梵行,离染污浊,离淫欲法。 此为比丘戒之一份。」「沙门瞿昙舍妄语、离妄语,语真实、不外真实,诚实可信赖,不欺世间,此为比丘戒之一份。 舍两舌,离两舌,不此处闻往彼处告以离间此等诸人,亦不彼处闻来此处告以离间此等之诸人。 如是和合离间者,亲密者更令亲密,爱和合、好和合、喜和合、持和合。 此为比丘戒之一份。 舍恶口,离恶口,凡语无过失、乐耳、悦意、感铭、众人所爱。 此为比丘戒之一份。 舍绮语,离绮语,语适时,语真实,语法,语义,语律仪,语应明确、有段落、适义、可铭记于心。 此为比丘戒之一份。」「离采伐诸种之植物,日中一食,夜不食,离非时食;远离观剧、歌谣、舞、乐之娱乐;离持华鬘、香料、涂香之化装;离使用高床、大床;远离受蓄金银;远离受生谷物;远离受生肉;远离受妇人、少女;远离受男、女之奴仆;远离受牝牡之山羊;远离受鸡、猪;远离受象、牛牝牡之马;远离受耕田荒地;远离差使、仲介所为之事;远离买卖;远离欺瞒秤、升、尺之计量;远离贿赂、诈欺、虚伪之邪行;远离伤害、杀戮、捕缚、劫夺、窃盗,强盗。 此为比丘戒之一份。」「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 专心住于采伐诸种植、树木,例如从根生、从干生、从节生、从芽生、第五为从种子生者。 远离如是诸种植、树木之采伐。 此为比丘戒之一份。」「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 专心住于享乐积蓄物,例如食物之积蓄、饮物之积蓄、乘具之积蓄、衣服之积蓄、卧具之积蓄、香类之积蓄、财物之积蓄等。 远离如是享乐积蓄物。 此为比丘戒之一分。」「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 专心住于观听娱乐。 例如观剧、歌谣、舞乐、表演、古谭、手铃、鸣钵、铜锣、摩术奇境、贱人之竹棒戏、象、马、水牛、牡牛、山牛、山羊、牡羊、鸡鹑之斗技、棒击、拳斗、角力、模拟战、利兵、配兵、阅兵等之娱乐。 远离如是等巡回演艺之娱乐物。 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 专心耽住于赌博之放逸处。 例如八目棋、十目棋、无盘棋、踢石、掷骰、棒打、占手痕、抛球、叶笛、锄戏、倒立、风车戏、升戏、车戏、弓戏、字戏、测意戏、模拟残伤戏等。 远离如是等之赌博放逸处。 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 专心住于享用高广大床等。 例如过大之床座、兽形之脚台、覆以长羊毛之织物、有文彩之白毡、绣花图绘之床垫、于两边有垂缘、单侧有垂缘、镂缀宝石、绢布之被盖、大毛毡、象覆、马挂、车衣、羚羊皮、迦达利鹿皮之殊胜敷物、宝盖、上下之红枕等。 远离享用如是等之高广大床。 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专心住于装饰之放逸处。 例如涂身、按摩、沐浴、镜、眼涂色料、华蔓、涂香、脸粉、面油、手环、发饰、手杖、药袋、刀剑、盖伞、彩履、头巾、宝珠、拂尘、白衣、长袖等。 远离如是等任何装饰之放逸处。 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 专心住于无益徒劳之论。 例如王论、盗贼论、大臣论、军兵论、恐怖论、战争论、食物论、饮料论、衣服论、卧具论、华鬘论、香料论、亲族论、乘具论、村里论、乡镇论、都市论、国土论、妇女论、英雄论、路边论、井边风传论、祖先论、种性论,世界起源论、海洋起源论、如是有无之论争。 远离如是等无益徒劳之论。 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又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 专心住于诤论。 例如汝不知此法、律、我如此法、律,汝如何如此法、律耶? 汝是耶行者,我是正行者,我言前后相应,汝言不相应。 汝应言于前者而言于后,应言于后者而言于前。 汝无细虑而自言返复。 汝之立论,堕于负处。 为解汝负说而寻思,若能者即自解! 远离如是等任何诤论。 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 专心住于差使者、传信之行作。 例如国王、大臣、刹帝利、婆罗门、居士、童子令:汝来此处、往彼处,汝来持此、持此往彼。 远离如是任何使者、传信之行为。 此亦比丘戒之一份。」「又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 而于欺瞒、饶谀骗诈。 远离如是饶谀骗诈。 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又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 彼等依无益徒劳之横明(畜生)而过邪命生活。 例如占卜手足之相、占前兆吉凶、 占梦、占体全身相、占鼠所咬、火护摩、杓子护摩、谷皮护摩、糠护摩、米护摩、熟酥护摩、油护摩、口护摩、血护摩、肢节明、宅地明、刹帝利明、湿婆明、鬼神明、地明、蛇明、毒药明、蝎明、鼠明、鸟明、鸦明、命数豫言,防箭咒、解兽声法等。 远离如是等任何无益徒劳之横明。 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又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 彼等依无益徒劳之横明而过邪命生活。 例如占珠相、杖相、衣服相、剑相、矢相、弓相、武器相、妇人相、丈夫相、童子相、童女相、象相、马相、水牛相、牡牛相、山羊相、羊相、鸡相、鹑相、蜥蜴相、耳环相、龟甲相、兽相等。 远离如是无益徒劳之横明。 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又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 彼等以占无益徒劳之横明以过邪命生活。 例如占王应进车、王不应进车。 内部诸王当迫进、外部诸王当退却。 外部诸王当迫进、内部诸王将退却。 内部诸王当胜利、外部诸王将败退。 外部诸王当胜利、内部诸王将败退。 此人当胜利、此人将败退。 远离如是等无益徒劳之横明。 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又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 彼等以占无益徒劳之横明过邪命生活。 例如占:应有月蚀、应有日蚀、应有星蚀、日月应行正道、诸星宿应行正道、诸星宿应行非道,流星应损落、应有天火、应有地震、天鼓将鸣、应有日月星宿之升沉明暗。 如是之果报,应有月蚀乃至如是之果报,应有日月星宿之升沉明暗。 远离如是无益徒劳之横明。 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又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 彼等以占无益徒劳之横明过邪命生活。 例如占:应有多雨、应无雨、应有丰收、应无收获、应来太平、应无恐怖、应有疫病、应有健康。 并占记号、计算吉凶数、作诗、顺世论争。 远离如是任何无益徒劳之横明。 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又有其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 彼等以占无益徒劳之构明过邪命生活。 例如占:娶、嫁、和睦分裂、贷入、贷出、以咒术令开运、遇祸、堕胎、哑口、不能言、举手不下、耳聋、问镜、问童女、问天神、拜太阳、奉祭大梵天、口吐火、奉请吉祥天等。 远离如是任何无益徒劳之横明。 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又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 彼等以无益徒劳之横明过邪命生活。 例如许愿、还愿、对地基作咒、得精力有子、失精力无子、相宅地、对宅地撒祭物;漱口、沐浴、供牺牲、吐药、下剂、上吐、下泻、头痛药、点耳、洗眼、灌鼻、眼药、药油;眼科医、外科医、小儿科医、与根本药、草药、泻药等。 远离如是任何无益徒劳之横明。 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大王! 此比丘如是戒具足者,无论于何处,由戒之护持故,皆不见怖畏。 大王! 恰如一灌顶之刹帝利制伏怨敌,无论于何处,皆不见怖畏。 比丘而戒具足者,由戒之护持故,无论于何处,皆不见怖畏。 具足此圣戒蕴,彼之内心,感受无垢纯净安乐。 大王! 如是比丘乃戒具足。」佛继续说:「防护诸根门,具足正念、正智,知足,」以上是对戒学的修持。 发布时间:2024-08-24 11:57:12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5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