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圆照宗本禅师悟道因缘 内容: 圆照宗本禅师悟道因缘东京慧林宗本圆照禅师,天衣义怀禅师之法嗣,俗姓管,常州无锡人。 宗本禅师体貌厖(mang,厚、大)硕,为人淳厚,寡言少语。 十九岁,投姑苏承天永安道升禅师座下。 道升禅师当时名重丛林,学者如云。 宗本禅师在其座下,一开始并没有落发,而是干苦役,长达十年。 宗本禅师白天常常敝衣垢面,干挑水、舂米、烧火、做饭等苦活儿,晚上则随众入室参请。 一日,道升禅师问他:头陀荷众良苦,亦疲劳乎? 宗本禅师道:若舍一法不名满足菩提,实欲此生身证,敢言其劳! 道升禅师一听,便暗中称奇。 十年以后,宗本禅师才得以剃度受戒。 受戒后,他继续留在道升禅师身边,服勤三年。 之后,宗本禅师方辞别道升禅师,游方参学。 宗本禅师初投池州(今安徽贵池)景德寺,礼谒天衣义怀禅师。 义怀禅师问:天亲从弥勒内宫而下,无著问云:人间四百年,彼天为一昼夜。 弥勒于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证无生法忍。 未审说甚么法? 天亲曰:只说这个法。 如何是这个法? 宗本禅师一听,言下大悟。 为了进一步勘验宗本禅师,义怀禅师一日于丈室中问宗本禅师:即心即佛时如何? 宗本禅师道:杀人放火有甚么难? 义怀禅师知道他已彻,遂予印可。 从此以后,宗本禅师便名播丛林。 英宗治平元年(1064),漕运使李复圭,请宗本禅师住苏州瑞光寺开法,一时法席大盛,学众达五百余人。 后杭州太守陈襄,以承天、兴教二刹无人住持,便请宗本禅师选居其一,可是苏州道俗拥道遮留,不肯让宗本禅师离开。 无奈,陈襄便请宗本禅师住持净慈寺,并发文告诉苏州道俗云:借师三年,为此邦植福,不敢久占。 这样,苏州人才放宗本禅师离开。 后,宗本禅师又被苏州人巧妙夺回。 从这里可以看出,宗本禅师当时在信众中的地位之高和影响之大。 元丰五年(1082),宗本禅师奉神宗皇帝诏请,住相国寺,为慧林第一祖,并多次入宫,与神宗皇帝对论佛法。 神宗皇帝驾崩后,哲宗即位,宗本禅师以年老乞归林下。 哲宗准奏,并下旨:从此以后,宗本禅师随意云游,州郡不得再强迫他当住持。 临行时,宗本禅师击鼓辞众,说偈云:本是无家客,那堪任意游? 顺风加橹棹,船子下扬州。 当时,都城王公贵人前来相送者车骑相属。 宗本禅师临别时教诲他们说:岁月不可把玩,老病不与人期,唯勤修勿怠,是真相为。 在场的人,闻之莫不感动涕零。 可见宗本禅师慈悲善导,其感化力非常强大。 说到他的感化力,有一件事可作旁证:宗本禅师住瑞光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屠夫正准备杀牛,那头牛挣脱绳索,跑到寺中,跪在宗本禅师跟前,如泣如诉。 于是宗本禅师便买下这头年,养在寺院里。 那头牛因此得尽天年。 宗本禅师晚年居灵岩,从其得法者,不可胜计。 哲宗元符二年(1099),宗本禅师将入灭,沐浴而卧。 其门人环拥而立,请示道:和尚道遍天下,今日不可无偈,幸强起安坐。 宗本禅师仔细地打量着门人,说道:痴子,我寻常尚懒作偈,今日特地图作个什么? 寻常要卧便卧,不可今日特地坐也。 说完便索笔大书五字:后事付守荣(守荣,宗本禅师的弟子)。 然后如熟睡而化。 春秋八十岁。 发布时间:2024-08-15 11:03:30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4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