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你自己本有的家珍、本地的风光,为什么不容易明白? 内容: 你自己还没有明白呢! 怎么能教化人呢?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阿难! 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 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 阿难言:见! ”“阿难! 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阿难! 你现在想要知道这个奢摩他路吗? 你真愿意脱离生死吗? 如果你真想脱离生死的话,我现在再问问你! 我现在给你个题目来考试考试你。 什么题目呢? “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即时”,就是在佛再问阿难的这个时候。 这个时候,如来就举起他黄金色的手臂,把“五轮指”拳起来。 (上人以手握拳)这叫“屈”,(上人把手舒展)这叫“伸”。 “语阿难言:汝今见不”:对阿难就说了,你现在看见了吗? 我举金色臂、屈五轮指,你看见了没看见? 你看,佛拿这个阿难真当小孩子来这么问他! “阿难言:见”:阿难说,我看见了! 这个地方,为什么世尊举金色臂、屈五轮指? 这是想叫阿难在眼根上,知道这个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就在“见性”上能表现出来。 所以再往后,就单拣这个“见”讲了很多道理。 这是佛想要在见性上令阿难开悟。 在中国的禅宗大德,有的时候你向他请开示,他就那么伸出一根手指头,也就是叫你在这个见性上来开悟的。 有的时候你向他请开示,他瞪着眼睛也不讲话,叫你在这个地方来彻悟、来领略这个意思。 所以禅宗“竖目扬眉”,或者这个善知识有一个什么动作,那都是为座下的学人令他开悟的一个表现。 你明白了,就开悟了;若不明白,就耽误了,就错过机会。 耽误,就是误了时机,变成错误了。 你若明白了,就是“开悟”的“悟”;不明白,就错过机会,这叫“耽误”,错误了。 所以中国的祖师有很多是这样子,但是要那个祖师是个开悟的人,才可以这样去教化人。 不是说,喔,那个祖师这么一伸指头,那我见着一个人,也伸个指头:“我叫你开悟啊! ”你自己开悟了没有? 你自己没有开悟,怎么能叫人家开悟呢? 你自己若没开悟,就好像方才那 Chris说,不管自己漏不漏的,不管自己成没成道,要先去帮助人。 我就给他举一个比喻:“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这怎么说呢? 那尊菩萨是泥巴造的,一过河,被水一湿,就化了,菩萨也没有了。 要是不过河的时候,还可以支持一下;一过河,被水一冲,完了! 这就是你自己没有得到无漏,就去帮助人,那也就会让社会的世风把你化了;而你化不了人家,你随着世俗转了,不能把这个世俗扭转过来。 所以在没有证果得到无漏的时候,这都很危险、很危险的! 前面我不是讲,你自己还没有明白呢! 怎么能教化人呢? 好像这一部经典,如果这个道理我自己还没有明白,那我就不能给你们讲的。 现在我给你们讲,我不敢说完全明白;总而言之,比你们是明白多一点。 这是不客气地来讲,因为我比你们明白多一点,所以我就要把我所知道的讲出来给你们各位听。 不过讲只讲少少,我知道的若完全讲出来,那这时间还不充足,只拣重要的讲出来给大家听一听。 佛这个臂举起来,屈五轮指。 怎么叫“五轮”呢? 因为佛的手有千辐轮相,脚也有千辐轮相。 手有千辐轮相,所以握起五个手指,叫“屈五轮指”。 也可以说这千辐轮相的手,佛是一根、两根、三根、四根、五根手指,这么轮着来屈:一根、两根、三根、四根、五根,这也叫“轮”。 他屈五轮指,好像谁都可以看得见,怎么如来做这么简单的问题来问阿难呢? 现在你看这个问题是简单哪;其实,这个问题不简单的。 这个问题在后边愈发明愈深,愈发明愈妙! 所以就在日用伦常中你能看得见这个地方,这就是认识你自己本有的佛性,就在这个地方! 不在旁的地方。 所以在你每一天所接近的地方,都是佛性的表现,但是你不知道。 这是“非失似失,非忘似忘,非遗似遗”,本来没有丢,你好像丢了;本来没有忘了,你也就想不起来了。 这是你自己本有的家珍、本地的风光,不容易明白。 为什么不容易明白? 因为无始来这个生死的根本——攀缘心太重了! 若没有攀缘心,即刻你就明白你本有的这种佛性了。 恭录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发布时间:2024-08-08 08:07:27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4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