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往生集--莲池大师 内容: 往生集(明)袾宏楼氏宋楼氏慧净。 适寺簿周元卿。 尝披玩传灯。 发明见地。 尤以净业为真修。 念佛不辍。 晚年被疾。 忽见莲台紫色。 化佛无数。 异香满室。 语家人亟令念佛。 顷刻而化。 宋朝人楼慧净,嫁给寺簿周元卿。 她曾经在《传灯录》这本集子上下过功夫,有她自己的体悟。 不过她真正修的还是净土法门,以不断持名为日常功课。 晚年有一次生病,忽然见到紫色的莲华台及无数的化佛来迎,整间屋子都充满了异香。 临终时她殷殷叮咛家人要努力念佛,然后就往生了。 崔婆宋东平梁氏乳媪崔婆。 津州人。 平生茹素。 极愚。 不能与同辈争长短。 主母晁夫人留意禅学。 崔朝夕在旁但诵阿弥陀佛。 虔诚不少辍。 不持数珠。 莫知其几千万遍。 年七十二。 得疾洞泄不下床。 然持念愈笃。 忽若无事。 时唱偈曰。 西方一路好修行。 上无条岭下无坑。 去时不用著鞋袜。 足踏莲华步步生。 讽不绝口。 人问何人语。 曰我所作。 曰婆婆何时可行。 曰申时去。 果以其时去。 用僧法焚之。 舌独不化。 如莲华然。 宋朝东平人梁氏的奶妈崔婆是津州人。 崔婆一向吃素,然而天生愚蠢,争论不过同辈的人。 她的主人晁夫人喜欢研究禅学,而崔婆朝夕陪侍在旁,只一心念阿弥陀佛。 她念佛很虔诚,不偷懒,也不用念珠,所以不知道已经念了几千万遍。 七十二岁那年,崔婆拉肚子拉到不能下床。 这时她念佛更加精进,结果病就忽然好了。 于是她就不绝口的唱一首偈:西方一路好修行,上无条岭下无坑。 去时不用著鞋袜,足踏莲华步步生。 人家问她这首偈是谁作的,她说:是我自己作的。 别人又问:婆婆你什么时候可以去西方呀? 她回答说:下午四点时要去西方。 结果真的那时她就往生了。 火化崔婆的尸体之后,只有舌头没有烧掉,好像一朵莲华。 周婆元鄞县宝幢市周婆。 精修净土。 遇岁首。 持不语。 昼夜常坐。 尽月而止。 遇暑月。 则施茶汤。 历久不废。 一夕梦大荷叶遍覆一市。 觉自身持数珠行道叶上。 既而微疾。 邻人夜见幢幡宝盖来入其家。 黎明。 婆已合掌念佛逝矣。 元朝时鄞县宝幢集市上的周婆,很精进的修净土。 每年的元月,她就持禁语戒,昼夜都打坐,整整修一个月。 到了溽暑天,则布施茶水供人饮用,多年来一直如此。 有一晚,她梦见有一大片荷叶,把宝幢市整个盖住,而她自己则手拿念珠,在荷叶上经行念佛。 不久之后她生小病,邻人当夜见到有幢幡宝盖进入她家。 天亮时大家去她家看,却见到周婆早已合掌念佛往生了。 薛氏大明薛氏。 武塘世族女也。 生时母梦长庚入怀。 后归周。 生子五人而寡。 秉节自誓。 供观音大士。 香烟结莲花。 人异之。 专心净业。 好施不倦。 念佛十五年如一日。 万历丁亥五月得疾。 遂绝粒屏药石。 至九月六日。 延僧礼忏。 且曰。 四日足。 吾事毕矣。 乃西向对弥陀像。 昼夜系念。 嘱诸子翊赞。 禁诸妇女毋入。 时正重九。 取净衣点净。 香水洒禅椅。 次早索水灌手。 诵甘露真言。 著所净衣。 戴志公帽。 长跪佛前念然香赞佛偈。 唱三皈依礼三拜。 轮珠念佛一百八遍。 逮午趺坐结印而化。 神气熙然。 较生存倍更开朗。 一时在侧者。 俱闻莲华香满室中。 诸子奉命入龛。 观者数千人。 明朝的薛氏,是武塘世族人家的女儿。 当年她母亲生她时,梦见太白金星进入怀里。 后来她嫁给姓周的,生了五个儿子之后,丈夫就过世了。 她就自己发誓要守节。 她供奉的观音大士前面点的香,曾经结为莲华,大家都很惊异。 薛氏专修净土法门,平常爱好布施,念佛十五年如一日。 万历丁亥年的五月,她得了病。 于是她就不吃药也不吃饭,直到九月六日,请僧人来礼忏。 她说:四天就够了,我该做的事已做完了。 于是她就西向弥陀像,昼夜都很精进念佛,叫儿子也助念,并吩咐不准妇女进入。 当时正是重阳节,她把干净的衣服用点净法清净一番,又用香水洒在禅椅上。 第二天早上,她灌洗双手后,就诵甘露真言。 然后穿上点净过的衣服,再戴上志公帽,就跪在佛前念燃香赞佛偈,又唱三皈依,三礼佛法僧三宝。 数念珠念了一百零八声佛号。 将近中午时分,她就趺坐结印往生了。 薛氏往生之后的神态,十分安然,看来比活著时更开朗。 在旁边的人,都闻到满室的莲华香味。 儿子们奉命把她的遗体放入龛中,有几千人来观看。 许氏妇大明许氏妇。 杭郡人。 生平恭顺质实。 惟以念佛为事。 将卒。 呼家人与诀别。 著净衣端坐。 手执天目白花自簪之。 安然而逝。 明朝某妇人是杭郡人,嫁到许家。 她的为人很恭敬孝顺,性情朴实,整天都念佛。 临终之前,她把家人都叫来,和他们一一告别。 她穿著干净的衣服,端身坐著。 拿了一朵天目白花,插在自己的头发上,然后就安然逝世。 于媪大明于媪。 北京昌平州邵村民于贵之母。 久积念佛。 一日浣衣甚洁。 谓其子曰。 予将生净土。 子未信。 至期。 取几置庭心。 坐几上脱去。 异香天乐。 乡人皆闻。 明朝的于老太太,是北京昌平州邵村的村民于贵的母亲,长久以来她一直都念佛。 有一天,她把衣服洗得很清洁,告诉她儿子说:我要往生净土了。 她儿子不相信。 日子到了的那天,老太太就把几椅放在庭院的中央,她就坐在几椅上往生了。 当时有异香,有天乐,乡民都听到闻到。 方氏大明方氏。 诸生吴应道室也。 三十而寡。 守志皈佛。 专修净土。 一老媪亦斋戒。 相随逐二十年。 万历乙酉时年五十矣。 小疾。 呼老媪相对念佛不辍。 无一语及他务。 卒前一日。 沐浴更衣。 明晨然香礼佛。 还坐一榻而逝。 明朝的方氏,是诸生吴应道的妻室。 三十岁就守寡,自此就皈依三宝,一心念佛。 有一位老婆婆也和她一样斋戒念佛,跟了她二十年。 万历乙酉年时,方氏五十岁。 她生小病,于是就叫老婆婆来一起念佛。 两人只是不停的念佛,没有讲任何一句其他的闲话。 临终前一天,她沐浴更衣。 第二天早上,她燃香礼佛之后,退坐在榻上往生了。 张母大明张母陶氏。 为长水守约居士继室。 居士奉佛。 母化之日。 课诵无间。 居士出礼普陀。 母谓二子曰。 吾平日参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 今始悟。 初四日吾行矣。 及期端坐而逝。 次日居士归。 成殓。 俄而棺上出青莲花五朵。 居士大骇异。 自愧恒常与俱。 不知其道行如此。 明朝人陶氏,是长水张守约居士的继室,居士平常也念佛。 在他妻子往生前几天,他刚好到普陀山礼观音大士。 陶氏告诉两个儿子说:我平常参是心作佛及是心是佛这两句话,今天我终于了解了。 初四我就要走了。 临终那天,她还是和平常一样做功课,然后才端坐往生。 第二天居士才回到家里。 入殓之后,棺木上生出五朵青莲花。 居士惊异万分,很惭愧自己日常和妻子相处,却完全不知道她的道行已经如此。 孙氏母大明中官孙名之母。 一生斋戒念佛。 年老微恙。 自知时至。 告其子欲坐脱。 子哀泣。 止之不得。 乃为作龛。 至期入龛。 安坐化去。 明朝中官孙名的母亲,一生都斋戒念佛。 年纪老了之后,有一次身体不太舒服,她知道时间到了,就告诉儿子要往生。 儿子哭泣求她别走,母亲说一定要走。 于是孙名就为母亲作龛。 日子到了之后,孙母就自己入龛,安然往生。 朱氏大明陈母朱氏。 吴郡嘉定人。 川居士室也。 孝慈天植。 素向三宝。 年八十一。 其子参云栖归。 导以念佛往生。 遂笃志净业。 越二载。 示疾。 卒之前三日。 堂前大呼母名者三。 母云有二青衣在。 此时病久孱困。 忽跃起竖脊端坐。 诸子劝其寝息。 乃吉祥而逝。 迎尸中堂仰卧之尸。 自转西向。 明朝陈川居士的妻室朱氏,是吴郡嘉定人。 天生孝顺慈悲,一向就归心三宝。 八十一岁那年,她的儿子参拜莲池大师回来之后,就劝她要念佛求往生,于是她就专心修净土法门。 两年之后,老太太就生病了,临终前三天,厅堂前有声音大叫她的名字三次,她说;有两个青衣人在堂前。 她原本已经病得很孱弱,这时忽然跃起,竖起脊椎骨端坐起来。 儿子们都赶紧劝她躺下来,不久她就很安详的去世了。 后来,她在迎尸中堂原本仰卧的身体,自己却转向了西方。 徐氏大明陆母徐氏。 嘉定人。 孀居。 刻志净业。 夫昔有千金出贷。 焚券不取。 奁饰罄以施人。 恒于佛所礼诵不辍。 如是者十载。 一夕忽呼侍人曰。 看东方光发否。 我往生时至矣。 汝辈可助我。 遂高声念佛。 合掌而逝。 明朝人徐氏是嘉定人,嫁给姓陆的。 丈夫死了之后,就专修净土。 她丈夫遗有生前别人欠他的贷款,有千金之多。 她通通把借券烧掉,不向任何人索债。 并且把自己的嫁妆卖掉,把所得之钱用来布施。 她这样口不停念佛拜佛有十年之久。 有一晚她把侍者叫来问说:你去看看东方的天空发亮光了没有,我往生的时刻到了,你们可以帮我助念。 于是她就高声念佛,合掌而逝。 发布时间:2024-07-04 09:26:48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4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