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能弘法师:即空即有是什么意思?和即心即佛一样吗? 内容: 即空即有是什么意思? 即空即有,《心经》上有: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就是即空即有,我们身心这个五蕴色、受、想、行、识,当体即是空,而空当体就是五蕴,这就是即空即有。 要明白这个即空即有,可以举例说明,比如说我现在坐在这里,大家看见我后面有画、有墙壁。 那真的有个实在不变的画和墙壁吗? 不是的,它是地、水、火、风所成的。 它是众缘所成,众多条件所成,里面没有一个实在不变的画和墙壁。 我们的身体也是四大所成,其中无有实体。 其中无有实体,就是空,但是空不妨显现有身体、有画、有墙壁。 所以有当体就是无实体的空,无实体的空又不妨显现这个身体、画和墙壁的假相。 所以即空即有,就是真俗二谛。 真,就是真相,是空性,这叫真谛。 谛就是真理或道理的意思。 而俗谛就是有,比如有身体、有这幅画、有墙壁,这是世俗的一切人共同承认的。 所以真实就是很多世间人不懂的,唯有佛大彻大悟,见了空性的真相才说给我们的。 那佛是证到有即是空的真相,才说给我们的。 那有都是众缘所生,众缘所灭。 众缘到了,因缘到了,它就生起来;众缘谢了,缘灭了,它又消失、解散了。 所以叫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就是这个道理。 这就叫缘起。 缘起就是众缘所生、灭的,缘起当体是空的,叫性空,所以叫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这两个是没有离开的,缘起当体就是性空,性空是不妨碍显现缘起的,是空有不二的,所以叫真俗二谛。 真,就是真实;俗,就是世俗。 真实,它就是非世俗的,非世间共同承认的,而是超世间的思想、意识、观念,是本体真实。 所以真俗二谛事实上也就是空和假。 为什么叫空、假? 空是本质。 假,因为它虽然有,但不是永远不变,它是生灭的、无常的,也是会散灭的,所以叫假有,有而不真。 是假名叫一个某某东西,事实上是暂时的一个假名。 所以假有是俗谛,空性是真谛。 假如再加一个,那就是菩萨所要做到的,就是中谛。 中谛就是不执空也不执有,叫中谛。 执着有是凡夫生死烦恼;而偏于空、证入空而安于空性,是涅槃、解脱道的圣者。 菩萨不执着有,也不执着空;就是不执着有,能解脱,不执着空,起妙用、度众生。 所以菩萨是行中道,中道证圆满是佛。 实际上《金刚经》就是为了让我们认识中道、行中道的。 《金刚经》经常强调,比如说,是众生,即非众生,名众生,这就是三谛。 是众生,这是众生,是世俗大家都共同知道的,这是某某人、某某动物,某某东西,这是众生,这是假有。 非众生,就是众生当体没有一个实体可得,所以叫非众生,就是空性。 名众生,那不妨还是叫众生。 所以是众生,是假有;非众生,是性空或者空性;名众生,就是中道。 其它一切法都可以这样说的,比如是手机,非手机,名手机。 这是手机,我们知道了是手机,大家都执着,要看手机,必须有手机,使手机。 事实上非手机,你别太执着了,否则你就受苦了。 你喜欢了手机,被偷了,你苦不苦? 坏了,苦不苦? 不让你看,苦不苦? 苦! 所以要非手机,别执着手机。 你说那不执着手机,那把它扔了吗? 你只要善用也可以,所以名手机,是中道。 虽然是手机,是手机,没错,世俗。 非手机,别执着,解脱。 那名手机,用而不用,不用而用,也可以用来学习、度众生,是这样的。 那么这里就是说即心即佛和即空即有,是不是一个意思? 大家听到刚才的演述、阐述就知道了,是不是一样? 不一样。 但是也不能说完全不一样。 因为即空即有它是空性和相,所以本质和现象是不二的。 假如中道的话,就两边不执着。 即心即佛,这个真心就是佛,这是从理体上说的,理体真心是佛。 真如理体是佛,要认得这个,反照这个,才能见性成佛。 但是假如你悟了的话,那这些不妨起用,做事说话、起心动念也都是真心的妙用,乃至一切相,也都是真心的显现。 所以真心也可以是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 空如来藏就是真心之体,不空如来藏就是真心之相,空不空如来藏就是真心妙用、体用不二。 空如来藏和空性是一致的;不空如来藏是由真心所显现的一切相,但是必须是悟了,才是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就是妙用了。 所以相和用,都属于有,但这里是悟后才做到的有。 而即空即有,不一定是悟,是本来这样的。 当悟了之后了也可以即空即有,而不住空有的。 是这样的。 另外一个从性空唯名上讲,他不一定悟到如来藏,他有可能只是空性的了悟,而没有悟入即心即佛的如来藏。 所以这也是智慧的高低不同。 今天我们先讲到这里。 回向一下: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空中大道场 发布时间:2024-06-30 11:07:52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4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