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明奘法师:功德与福德 内容: 功德与福德【经文】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 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 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 ”这一品中,韦刺史是请法主。 有一天,韦刺史为六祖“设大会斋”。 设会斋在寺院里面是一件很隆重的佛事。 佛陀在世的时代,如果在家信徒家里面有婚丧嫁娶、开工上梁之类的事情,不是像现在这样,要做什么水忏、梁皇忏、大悲忏、地藏忏。 在佛陀时代,都是直接把僧人请到家里来供斋。 供完斋之后,如果家里有去世的人,僧人就给他祝福,念诵一些很简短的三皈依。 如果是祈福的,一般就是念诵极短的《吉祥经》。 那个时候都是用这样简单的形式,不像现在越发展越隆重。 “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 ”吃完饭了,“刺史请师升座”,这是很隆重的,不是随便在餐桌上就讲开示。 在这里就要讲到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大家都说佛法是平等的,那么如果向僧人或者向自己的师父请教问题,是不是简单直接地问就好了呢? 在这一品的后边“法不相待”会讲到这个问题。 儒家说“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如果你自己不主动地提出这些问题,你自己的心态不是很澄净,虽然说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但他不会让你觉得这个东西像做传销似的,特地推到你的面前去。 佛法的传道者更多的是抱着一种无所谓、无所求的态度——你来了,你问我,我给你讲;你不求,你不问,那我们就对面呵呵,一笑了之。 韦刺史很懂得这些规矩,“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 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 ’”【经文】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 ”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 ”师曰:“是。 ”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 ’达摩言:‘实无功德。 \’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实无功德。 勿疑先圣之言。 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 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 发布时间:2024-06-26 14:16:04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4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