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参禅人士须不时防备的禅病 内容:   参禅之士知道了用功方法之外,尚须不时防备禅病,以防走错了路头。 这里所说的禅病,主如果指在修行过程中所有障碍修行的邪知邪见、虚妄执着和不准确的用功方法。 禅病的具体表现虽然千差万别,但根本的病因却不外如下几种――一是远离中道,落入二边。 这是导致禅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妄立二边,取一舍一,不能圆融,偏执过度、不肯回头。 二是不知方便,执药成病。 祖师言,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 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法本无法,心亦无心,心法两空,是真实相。 诸佛出世、祖师相传,初无实法与人,皆应众生之病而示方便之教。 如《净名经》云: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 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等于解脱。 又如《楞严经》中,佛谓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如来藏即此心此性,而佛权指色空相倾相夺为非,以妙明不灭不生为是。 这两段话都是药语,治迷悟二病的,非佛之定意。 (拜见《示妙道禅人》)。 可是,学道之士往往不解方便,不明佛意,执药成病:或因执着佛说淫怒痴性等于解脱而落入狂禅;或因执着离淫怒痴为解脱,而住于清净意识之髑髅禅,或因执着色空相倾相夺为非,妙明不灭不生为是而落在生灭与不生不灭之二边中。 殊不知,若实若不实,若妄若非妄,若世间若出世间,若生灭若不生不灭,俱是假言,非实有之定法,目的都是赞助人解粘去缚,然亦弗成是以落入虚无,拨无因果。 三是心有所得,求玄求妙。 佛法说到底是要回到本分上来,本质上是归无所得的。 若以有所得心,求无所得法,便免不了要追求文字知解,追求奇特神异。 若不肯回头,沉溺于个中,定入文字魔障和五阴魔窟中。 四是将心待悟,欲求速效。 在修行过程中,心不平常,亦缺乏长远心,一心只求快速开悟,这样一来,不是犯了急躁的缺点,就是半途退失道心,或者沉溺于路途风光以为究竟,或者饥不择食而误入邪门。 五是欲心未断,无决定志。 死活心不切,贪于世间名闻利养,以染污的欲心来学佛,斗争心重,贡高我慢。 本想除人我,人我愈高;本想除无明,无明愈大。 顺利的时刻便将修行抛在脑后,不顺的时刻便弁急要开悟。 以这样的心态修行,落入魔障是必定的,所谓因地不真,果遭迂曲。 上述五种病因中,前三项属于看法不透,影响面最广,也最难对治。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禅病的具体表现。 宗杲禅师在他的手札集中,有好几处谈到了禅病,现举三处――1、《示智通居士(黄提宫伯成)》  近年已来,此道衰微。 据高座为人师者,只以前人公案、或褒或贬、或密室传授为禅道者;或以沉默无言为威音那畔、空劫已前事为禅道者;或以目击耳闻、举觉提撕为禅道者;或以猖狂妄行、击石火闪电光、举了便会了、一切拨无为禅道者。 如斯等既非,却那个是实在处? 若有实在处,则与此等何异? 具眼者举起便知。 2、《答曾侍郎(天游)○(问书附)》  前来所说盲眼汉,错指导人,皆是认鱼目作明珠,守名而生解者。 教人管带――此是守今朝鉴觉而生解者。 教人硬休去歇去――此是守忘记空寂而生解者。 歇到无觉蒙昧,如土木瓦石相似,当恁么时,不是冥然蒙昧――又是错认方便解缚语而生解者。 教人随缘照顾,莫教恶觉现前――这个又是认着髑髅情识而生解者。 教人但放旷,任其安闲,莫管生心动念;念起念灭,本无实体,若执为实,则死活心生矣――这个又是守自然体为究竟法而生解者。 如上诸病,非干学道人事,皆由盲眼宗师错指导耳。 3、《答李郎中(似表)》  士大夫学此道,不患不聪明,患太聪明耳;不患蒙昧见,患知见太多耳。 故常行识前一步,昧却脚跟下快活安闲底消息。 邪见之上者,和会见闻觉知为自己,以现量境界为心地窍门。 下者弄业识,认门头户口,簸两片皮,谈玄说妙,甚者至于发狂,不勒字数,胡言汉语,指东画西。 下下者以默照无言,空空寂寂,在鬼窟里着到,求究竟安泰。 其余各种邪解,不在言而可知也。 这三段文字基本上把常见的禅病都一一列举出来了。 现归纳起来,有十种:1、文字知解之病  即所谓的语病,就是以心意识用功,以分别心用功,沉溺于思维领解,玩弄说话名相,依语生解,执药成病。 又称之为口头禅、葛藤禅。 莫爱诸方奇言妙句。 宗师各自立张、密室传授底前人公案之类,此等杂毒,整理在藏识中,劫劫生生取不出,死活岸头非独不得力,日用亦被此障碍,道眼不得明彻。 前人不得已,见汝学者差别知解,多而背道,泥说话,故以差别之药,治汝差别之病,令汝心地安泰,到无差别境界。 今返以差别说话为奇特,执药为病,可不悲夫! 古德云:佛是众生药,有众生病即用;无众生病用药,即药返为病,甚于有病者。 前所云杂毒弗成整理在藏识中,亦此之谓也。 (《示智通居士(黄提宫伯成)》)2、沉空滞寂之病  此病属宗杲禅师所批评的默病中最典范的一种,又称之为枯木禅、黑山鬼窟禅。 《六祖坛经》中提到的大通禅师,犯的就是此病。 该禅病的特点就是,沉溺于空心静坐,闭目塞听,一切不管,以不见一法、不知一法的虚无之境为究竟。 近世丛林,有一种邪禅,执病为药。 自不曾有证悟处,而以悟为建立,以悟为接引之词,以悟为落第二头,以悟为枝叶边事。 自己既不曾有证悟之处,亦不信他人有证悟者,一味以空寂、顽然蒙昧,唤作威音那畔、空劫已前事,每日噇却两顿饭,事事不理会,一贯嘴卢都地打坐,谓之休去歇去。 才涉说话,便唤作落今时,亦谓之儿孙边事,将这黑山下鬼窟里底为极则,亦谓之祖父从来不出门。 (《示吕机宜(舜元)》)3、将心待悟之病  以有所得心学出世间之无所得法,心存奇特之想,驰求心赓续,偷心不死,心浮气躁,用功时急时缓,时断时续,不能真正放下。 知迷不悟,是大错;执迷待悟,其错益大。 何以故? 为不觉故迷;执迷待悟,乃不觉中又不觉,迷中又迷。 决欲破此两重关,请一时放下着。 若放不下,迷迷悟悟,尽未来际,何时休歇? (《示智通居士(黄提宫伯成)》)4、任运无修之病  又称任运无修之天然外道禅,亦即《圆觉经》中所说的任病,属狂禅之一种。 即饰辞佛性本自具足,不修不证,无所作为,不遵戒律,未证言证,起大增上慢。 近世有一种修行失方便者,往往认现行无明为入世间,便将出世间法强差排,作出世无余之事,可不悲乎! (《答楼枢密》)  远行地菩萨以自所行聪明力故,出过一切二乘之上;虽得佛境界藏而示住魔境界,虽超魔道而现行魔法,虽示同外道行而不舍佛法,虽示随顺一切世间而常行一切出世间法。 此乃火宅尘劳中真方便也。 学般若人舍此方便,而随顺尘劳,定为魔所摄持。 又于随顺境中,强说事理,谓烦恼即菩提,无明即大智,步步行有,口口谈空,自不责业力所牵,更教人拨无因果,便言喝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如斯之流,邪魔恶毒入其心腑,都不觉知,欲出尘劳,如泼油救火,可不悲哉! (《示真如道人》)5、拨无因果之病  又称野狐禅,亦属狂禅之一种,假言空理,拨无因果,猖狂妄行,虚头不实,脚不点地。 6、石火电光之病  见处不真,妄执意识之流暂时被中断所出现的心光乍现为大休大歇,或者执着于路途风光,不肯进步。 7、颟顸笼统之病  假借见闻觉知是自性之妙用而执见闻觉知为自性,妄将不一、不异打作两截,偏执于不异、昧于不一者。 8、现量境界之病  宗杲禅师讲,邪见之上者,和会见闻觉知为自己,以现量境界为心地窍门。 这里所说的以现量境界为心地窍门,亦是禅病,亦属宗杲禅师所批评的默病之一种。 现量直观本是用功之方便,然则,若执其现量境界为究竟,不肯放舍,亦是落在凡圣、染净二边傍边。 此病最迷惑人,亦极难透过,看法不透者很轻易住在上面。 修禅的人执现量境界为究竟、缠足不前者大有人在。 《六祖坛经》中所提到的卧轮禅师犯的就是这种病。 在手札集中,宗杲禅师多次提到过现量一词,如《示张太尉(益之)》中云――  佛境界即当人自心现量,不动不变之体也。 佛之一字,向自心体上,亦无着处,借此字以觉之而已。 何以知之? 佛者觉义,为众生无始时来,不信自心现量,本自具足,而随逐客尘烦恼,流转三界,受各种苦。 故苦相现时,自心现量之体随苦流荡。 又,《示曾机宜(叔迟)》亦云――  岩头云:若欲他时播扬大教,须是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盖天盖地,始是大丈夫所为。 岩头之语,非特发明雪峰根器,亦可作学此道者万世规式。 所谓胸襟流出者,乃是自己无始时来现量,本自具足,才起第二念,则落比量矣。 比量是外境肃静所得之法,现量是父母未生前、威音那畔事。 有人看了这两段文字,尤其是第二段文字,便认定宗杲禅师主张现量境界就是当人的本来面貌。 实际上,这样来理解宗杲禅师,乃是不解方便,恰是佛所诃的执药成病。 宗杲禅师说,现量是父母未生前、威音那畔事,是为了对治修行人沉溺于分别思维妄想之病而说的。 《金刚经》讲,法尚应舍,何况不法。 病去药除,连现量亦弗成得。 别的,我们还要留意,现量境界和现量直观是有区其余。 现量直观是就能观之智而言,它以无分别心为用,远离思维计度。 现量境界则是就所观之境而言,它是一种清裸裸的一念不生的空明之境。 与前面所提到的沉空滞寂之病的差别在于,沉空滞寂之病的特点是,寂聊冥暗,空无一物,不见一法,不知一法,也就是顽空;而现量境界之病的特点则是,住在一念不生的净裸裸的空明之境上,不能于生灭法中安闲无碍。 在修行过程中,分别意识一停止,我们即可以体验到现量境界,然则,这种现量境界并不是究竟的解脱之地。 若执一念不生之现量境界为究竟,坐在无分别之净地里,美则美矣,却不得大机大用,宗门中称之为死水不藏龙。 真正的般若智,不是不分别,而是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分别一切法,不生分别想。 9、清净意识之病  又称髑髅情识禅,即执第六清净意识为自性,住在染净二边中的净边,舍染求净,舍恶趣善,取舍心赓续,远离中道者。 宗杲禅师所批评的默照禅,有一部分属于此病。 10、造妖捏怪之病  此病亦属狂禅之一种。 宋今后,丛林中有不少江湖禅客,不务真修实证,尽学一些虚浮不实的器械,东游西蹿,乱用古德之机锋,盲捶瞎棒,胡喝乱喝,挤眉弄眼,等等,以师家自居,自误误人。 以上十种禅病皆是学人最轻易误入岔路歧路的地方。 修禅的人当不时以此自照,这样可以少走弯路。 发布时间:2024-06-20 10:35:37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4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