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内容:  圣一法师著嘱是佛所付嘱,累是烦尔宣传。 ——从圣旨得名。 嘱是顶受所嘱,累是甘而弗劳。 ——从菩萨得名。 嘱是如来金口所嘱,累是菩萨丹心顶戴,从受授合论。 人者,意也。 凡有所作,当善思惟、善筹量、善忆念,方名为人。 人根机利,天结使薄,容易学道。 故佛将人天二众,嘱累地藏去度。 经云:“颇有发愿,令五道同日成佛否? ”佛言:“不可以非器之身,成无上道。 要先化三趣,令得人天,然后乃可如愿。 ”此文甚合地藏菩萨先度三途生人天二道,然后以佛法而教化之。 所以如来以人天付嘱地藏。 裴休丞相云:“呜呼! 生灵之所以往来者,六道也。 鬼神沈幽愁之苦,鸟兽怀獐狨之悲,修罗方嗔,诸天正乐,可整心虑,趣菩提唯人道为能耳。 ”人身难得,整心虑,趣菩提,唯人能。 我们珍惜人身啊! 佛灭度后,诸大菩萨,各化一方,随所应度,而至十方国土。 唯地藏发愿为幽冥教主,悲心偏向南阎浮提。 物机所在,故特嘱之。 如父临终,不遗命游学诸子,特将诸幼儿,付托在家长男,必使教令成才,毋伤我爱,故名人天嘱累品。 此经十三品,从第一、二品明地藏能化之主,第三、四、五品明地藏所化之机,第六、七、八品明度生之缘,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品明成佛之因,能所缘因共合而成地藏本愿经。 称佛名号品,是佛宝;校量布施,是法宝;见闻利益,是僧宝,最后以三宝功德结束全经,可称洋洋大观,度众生方法,圆满美善矣! 尔时世尊。 举金色臂。 又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 世尊举金色(母陀罗臂),又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 前摩顶是慰劳度生辛苦,今摩顶是嘱累劳烦救拔。 前一手摩无量分身地藏顶,表一多自在;今一臂摩一顶,表本迹一如。 而作是言。 地藏地藏。 汝之神力。 不可思议。 汝之慈悲。 不可思议。 汝之智慧。 不可思议。 汝之辩才。 不可思议。 正使十方诸佛。 赞叹宣说。 汝之不思议事。 千万劫中。 不能得尽。 赞德之文。 世尊在人天大会之前,又摩地藏之顶,付嘱人天之众,如国王将崩,将储君幼儿托孤大臣一样。 子幼而国大,日久而心长,有说不尽之意。 今日佛涅槃时至,将未度的人天嘱托地藏去度,语重心长,所以连呼地藏之名。 而赞之,能胜此任也。 ‘汝之神力,不可思议’。 地藏从性起修,修成无量功德与法身和合,就能分无量身,到无边世界广度众生。 华严经云:“水银和真金,可以涂佛像。 功德和法身,处处应现在。 ”地藏一身分无量身,一一身又化无量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其神力若斯,谁人能思议呢? ‘汝之慈悲,不可思议’。 地藏以智照理,破尽见思、尘沙、无明三惑烦恼,得见真如实相,与一切众生同体。 众生有苦,就是我的苦;众生有乐,就是我的乐。 菩萨无乐,以众生之乐为乐;菩萨无苦,以众生之苦为苦。 所以菩萨一定要拔众生之苦,与众生之乐,方才心安。 所谓“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此之谓也。 其慈悲——拔苦、与乐之心,谁人能知其涯际,故云‘不可思议’。 ‘汝之智慧,不可思议’。 地藏悟理生解,解理惑灭,惑灭智生。 破无量之惑,生无量之智,照无量之理,出无量之法,度无量之众。 其智波罗蜜,度人到彼岸者,谁能识其数量呢? 故云‘不可思议’。 ‘汝之辩才,不可思议’。 地藏从根本智起后得智,亲近恒沙诸佛,广学无量道法。 大用现前,巧妙无方,从实施权;施无量之权,逗无量众生之机,说种种方便之法,无不药到病除,闻法获益。 其方便度生之辩才,阿谁能思议呢? ‘正使十方诸佛,异口同音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 大论云:“菩萨具足十地、六波罗蜜、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等,无量清净佛法。 为众生故,久住生死,不取阿耨菩提,而广度众生。 如是菩萨,诸佛赞叹。 ”正地藏菩萨之谓欤! 地藏地藏。 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 于百千万亿。 不可说不可说。 一切诸佛菩萨。 天龙八部。 大会之中。 再以人天诸众生等。 未出三界。 在火宅中者。 付嘱于汝。 无令是诸众生。 堕恶趣中。 一日一夜。 何况更落五无间。 及阿鼻地狱。 动经千万亿劫。 无有出期。 付嘱人天之文。 前呼地藏爱语赞德;今呼地藏悲语付嘱。 ‘请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之前,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由汝去度。 无令是诸众生,堕三恶道中,乃至一日一夜受苦;何况更落五无间狱,及阿鼻地狱,受无间苦、受无数苦,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 ’地藏。 是南阎浮提众生。 志性无定。 习恶者多。 纵发善心。 须臾即退。 若遇恶缘。 念念增长。 以是之故。 吾分是形。 百千亿化度。 随其根性而度脱之。 根性无定之文。 ‘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迷真起妄,恶业多端;从缘而出,千差万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事难成,坏事易造;累劫积习所感,致令今生志性无定,种子起现行,多造恶业。 纵闻佛法,始发道心,道力不胜业力,须臾即退;若遇恶友,亲近恶缘,念念增长恶业,以是善退恶增。 如是等人,云何可度! 故吾曾分是形,随其根性,变百千亿身,示同其类,而化度之。 ’地藏。 吾今殷勤。 以天人众。 付嘱于汝。 未来之世。 若有天人。 及善男子善女人。 于佛法中。 种少善根。 一毛一尘。 一沙一渧。 汝以道力。 拥护是人。 渐修无上。 勿令退失。 付嘱拥护之文。 ‘地藏,吾今日在天宫,殷殷勤勤,以天人众,付嘱于汝。 ’因人天二道是法器,人根机利,天结使薄,且六根具足,学道易,可以造就,堪修菩提。 ‘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女等,于“佛”福田种善根,于“法”福田种善根,乃至一毛之轻、一尘之小、一沙之细、一渧之微,只要少许善根,种在八识田中,汝须以道力,在在处处,拥护此人渐渐修行,增进无上菩提,切勿令其退失善根,则幸甚矣! ’何以故,人身难得故。 处胎经云:盲龟浮木孔,时时犹可值。 人一失命根,亿劫复难是。 海水深广大,三百三十六,一针投海中,求之尚可得;一失人身命,难得过于是。 复次地藏。 未来世中。 若天若人。 随业报应。 落在恶趣。 临堕趣中。 或至门首。 将堕之文。 复以拥护渐修之次。 ‘地藏啊! 未来末法之世,若天若人,临命终时,随业受报。 ’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不一定今生造罪入恶道,久远劫前造罪,今日缘熟,亦受果报;或今世造业,临终受报。 如是宿业、今业,落在恶趣,‘临堕之时,或至门首’,未入地狱前,请用方便,而救拔之。 是诸众生。 若能念得一佛名。 一菩萨名。 一句一偈。 大乘经典。 是诸众生。 汝以神力。 方便救拔。 于是人所。 现无边身。 为碎地狱。 遣令生天。 受胜妙乐。 ‘是诸众生,不论有罪无罪,若能念一佛名、一菩萨名、大乘经典一偈一句。 ’是诸众生,既口念,其心就念;口念心念,心念才能口念。 其心既有佛法种子,‘汝以神力,用异方便,而救拔之。 于是人所,为现无边身。 ’法身一现,地狱便空(因迷法身,故有地狱)。 经云:“法身流转六道,处处皆闻。 ”法身一现,地狱即空。 承此佛法善根及大士神力,遣令生天,受胜妙之乐。 昔僧俊,诵晋译华严一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诸如来”即空地狱,事载记传。 尔时世尊。 而说偈言。 现在未来天人众。 吾今殷勤付嘱汝。 以大神通方便度。 勿令堕在诸恶趣。 人天二道是法器,可以修行悟道,故世尊说偈,将人天殷勤付嘱于地藏——以神通现身,以方便说法,而将护之,莫令堕在三恶趣受苦啊!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 胡跪合掌白佛言。 世尊。 唯愿世尊。 不以为虑。 未来世中。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于佛法中。 一念恭敬。 我亦百千方便。 度脱是人。 于生死中。 速得解脱。 允度出苦之文。 ‘尔时’者,世尊在天宫付嘱之时。 地藏菩萨体佛慈意,一口答应,允度六道众生,亦满自本愿。 故云‘唯愿世尊,不以未来众生为虑’。 如来灭度之后,‘未来末法世中,若有善男女等,只要他在佛法中生一念恭敬,种下善根;既有成佛种子,我必用百千种方法,度脱此人,于生死海中,速得解脱’。 所谓“千里远行,始于初步;千念万念,不离初念。 ”最初一念,即感地藏菩萨度脱生死。 何况闻诸善事。 念念修行。 自然于无上道。 永不退转。 初念是成佛之因,‘何况闻诸善事,皆去奉行,修诸善念,增长最初一念善苗’。 只要善苗增长,则善法生而恶法灭。 善法成熟,豁然大悟;又加地藏护念,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说是语时。 会中有一菩萨。 名虚空藏。 大智文殊发起此经,我佛绝口赞扬地藏功德难量,唯虚空藏菩萨,才能容纳。 所谓“无一法不归空如来藏故”。 所以,最后由虚空藏出来,请问持经福利。 虚空藏菩萨经:此娑婆西,过八十恒河沙世界,有佛刹名一切香集依。 其中众生,成就五浊,佛名胜华敷藏如来。 彼有菩萨,顶上有如意宝珠,无量释迦毗楞伽宝,而为围绕。 此珠光明,蔽余光明,悉灭无余。 其菩萨所有功德,唯除如来,余无及者。 白佛言。 世尊。 我自至忉利。 闻于如来赞叹地藏菩萨。 威神势力。 不可思议。 如来为母说法,虚空藏即来随喜法会,故始终备闻如来赞叹地藏之事。 ‘势力’者,思益经云:“我投足之处,震动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宫殿。 ”观经云:“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 ”故云势力。 地藏菩萨,有大势力,能空地狱。 只要汝应以地狱空而得度者,菩萨即现大势力,空地狱而度之。 地狱能空,何况鬼道、畜生道而不空耶! 能空三恶趣,令得人天乐,故云‘威神势力,不可思议’。 未来世中。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乃及一切天龙。 闻此经典。 及地藏名字。 或瞻礼形像。 得几种福利。 唯愿世尊。 为未来现在。 一切众等。 略而说之。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龙,闻此经典而受持读诵者;及称地藏名而念念不忘者;或瞻礼地藏像而供养、恭敬者,得几种福利? ’心是田主,得福由心。 心读诵、心称名、心瞻礼,得几何福? 世尊略说。 令未来众生,慕福而修因,也是度生方便之一,故云‘唯愿世尊,略而说之’。 佛告虚空藏菩萨。 谛听谛听。 吾当为汝分别说之。 诸佛无我说法,菩萨无我而听;能所双忘,打成一片,是真听法。 今云‘谛听谛听’者,约俗谛而说。 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言受持此经,有如是等功德,令众生慕德而持经,免种种灾难,生种种善根。 罪尽福圆,从世谛而入第一义谛,则众生成佛有望。 故云‘吾当为汝分别说之’。 若未来世。 有善男子善女人。 见地藏形像。 及闻此经。 乃至读诵。 香华。 饮食。 衣服。 珍宝。 布施供养。 赞叹瞻礼。 先约人道获福。 若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至诚恭敬,五体投地礼拜,及闻此经,乃至受持读诵。 信力为受,念力为持,对本名读,背本名诵;日久有功,增长闻、思、修三慧。 弥勒菩萨云:“福不趣菩提,二能趣菩提。 ”指受持、读诵之功也。 香华、饮食、衣服、珍宝,一切能舍,内除悭贪;一切供养,外敬菩萨。 尽情赞叹,智慧由生;一瞻一礼,福德内长。 如是善男女,即获利益。 得二十八种利益。 一者。 天龙护念。 诸天、龙天冥中护念。 二者。 善果日增。 加修福慧,善果日增。 三者。 集圣上因。 离相修善,积集圣因。 四者。 菩提不退。 断惑见真,菩提不退。 五者。 衣食丰足。 四事具足,为四圣种。 六者。 疾疫不临。 四大调和,身安道隆。 七者。 离水火灾。 三灾远离,不忧外患。 八者。 无盗贼厄。 宿怨消除,无盗贼厄。 九者。 人见钦敬。 温良恭让,人见钦敬。 十者。 神鬼助持。 道高德重,神鬼助持。 十一者。 女转男身。 刚正无私,女转男身。 十二者。 为王臣女。 植众德本,为王臣女。 十三者。 端正相好。 有慧端正,有福相好。 十四者。 多生天上。 修福胜妙,多生天上。 十五者。 或为帝王。 增修十善,或为帝王。 十六者。 宿智命通。 前因不昧,离尘修道。 十七者。 有求皆从。 随心所欲,而不踰矩。 十八者。 眷属欢乐。 亲眷、法眷,同心学道。 十九者。 诸横消灭。 九横不侵,百灾屏除。 二十者。 业道永除。 永不堕落三恶道报。 二十一者。 去处尽通。 得一向志,所往无碍。 二十二者。 夜梦安乐。 夜梦吉祥,身心安乐。 二十三者。 先亡离苦。 祖祢超升,离恶道苦。 二十四者。 宿福受生。 非随业往,宿福受生。 二十五者。 诸圣赞叹。 自利利人,诸圣赞叹。 二十六者。 聪明利根。 随闻生解,颖悟敏捷。 二十七者。 饶慈愍心。 大慈愍物,舍己为人。 二十八者。 毕竟成佛。 功德回向,毕竟成佛。 上来二十八种,是人道持经修行,所获福利。 复次。 虚空藏菩萨。 若现在未来。 天龙鬼神。 闻地藏名。 礼地藏形。 或闻地藏本愿事行。 赞叹瞻礼。 得七种利益。 复以人道得益之次。 若现在未来,天龙鬼神闻地藏名而称念,礼地藏形而恭敬,或闻地藏本愿事行,而称扬赞叹、瞻礼供养,得七种利益。 一者。 速超圣地。 神有五通,持经修行,增进漏尽通。 二者。 恶业消灭。 鬼神无始宿业,仗地藏力,一律消除。 三者。 诸佛护临。 依此经修行,见同佛见、行同佛行、德同佛德,离佛不远,诸佛护念。 四者。 菩提不退。 断惑见真,从真起修,菩提不退。 五者。 增长本力。 修德有功,性德显露,增加真如内薰之力。 六者。 宿命皆通。 不违本愿,以鬼神身,作护法事,方便度生。 七者。 毕竟成佛。 拥护众生,不退初心,积功累德,毕竟成佛。 尔时十方一切诸来。 不可说不可说。 诸佛如来。 及大菩萨。 天龙八部。 闻释迦牟尼佛。 称扬赞叹地藏菩萨。 大威神力。 不可思议。 叹未曾有。 地藏是十地菩萨,“十地”功德圆满,便证菩提,由本愿故,不取正觉,所以地藏功德与佛相齐。 其度生大威神力,是不可思议,唯佛乃能知之,余无与等,故云‘叹未曾有’。 是时忉利天。 雨无量香华。 天衣珠璎。 供养释迦牟尼佛。 及地藏菩萨已。 一切众会。 俱复瞻礼。 合掌而退。 佛说此经已,时帝释天王是檀越,从始至终,在忉利天闻佛宣说,所以忉利诸天,最为欢喜。 知地藏菩萨,本愿利益人天;又广度三途,上生人天,则天人增多,何乐如之! 是以忉利天众,雨无量天华(芬香馥郁),无量天衣(缤纷而下),无量珍珠璎珞,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能说之教主),及地藏菩萨(能行之愿王)。 作如是供养已,一切在会大众,俱复瞻礼教主及愿王,合掌一心,恭敬而退;各还本处,护持此经。 发布时间:2024-05-06 09:36:31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3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