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苏东坡的三世佛缘 内容: 苏东坡的三世佛缘元丰七年,苏辙正好在高安与云庵、圣寿省聪两位禅师同游。 一日夜间,梦见自己出城迎接五祖戒禅师。 次日,两位禅师也都说做了同样的梦。 第二天,就收到苏东坡来信,说:“已到奉新。 ”三人大喜,把苏东坡迎到建山寺,并把梦境说给他听。 苏东坡若有所思道:“我八九岁时曾梦见自己是个出家人,往来于陕右地区。 母亲怀孕时,也梦见一个僧人前来托宿。 那僧人风采俊朗,但瞎了一只眼。 ”云庵禅师道:“五祖戒禅师是陕右人,瞎了一只眼。 老年游化于高安,圆寂于大愚,算来已有五十年了。 东坡先生今年恰好四十九岁,定是五祖戒师后身无疑! ”原来,五祖戒禅师当年因破戒,羞愧之下,双腿一盘,坐化而去。 苏东坡在杭州时,曾与朋友参寥一起到西湖边上的寿星寺游历。 苏东坡环视后对参寥说:“我生平从没有到这里来过,但眼前所见好像都曾经亲身经历过似的,从这里到忏堂,应有九十二级阶梯。 ”叫人数后,果真如他所说。 苏东坡对参寥说道:“我前世是山中的僧人,曾经就在这所寺院中。 ”此后,苏东坡便经常到这所佛寺中盘桓小憩。 苏东坡总是喜欢穿僧衣。 一日,宋哲宗曾经问内侍陈衍:“苏东坡朝服下面穿的是什么衣服? ”陈衍说:“是僧衣。 ”哲宗笑之。 中年后,苏东坡恬淡无求,后来参禅开悟,为东林常总禅师的法嗣。 他亦念佛求往生,每到一处,必随身携带一轴阿弥陀佛圣像,并说:“这是我往生西方的公据。 ”苏东坡临终时,呼吸微弱,惟琳长老前来提醒他提起正念。 他无奈答道:“我也知道西方极乐,可是用不上劲啊。 ”友人也鼓励他:“先生一生都在为此努力,此时更须着力啊! ”苏东坡应声道:“着力即差。 ”说完,奄然而逝,世寿六十六岁。 据说苏东坡的后身是明朝湖北省公安县的袁宏道。 袁家兄弟三人都中了进士,精于诗文,史称“三袁”,是晚明文学界“公安派”的开创者和领袖之一。 袁宏道一生,悟性锐利,才华不凡,修行沉稳,埋头办道,少了苏东坡的锋芒毕露。 因习禅无所获后,开始由禅入净。 袁宏道著有《西方合论》一书。 该书气势澎勃,融摄华严、天台诸宗妙行,归趣净土,受到了莲池大师的高度赞赏,又被藕益大师收入《净土十要》之中,成为净宗的传世论著。 袁宏道任吴县县令时,在任仅两年,就使该县大治,百姓大悦。 后来官至郎中。 袁宏道四十三岁那年因病归乡,数日后,在寺院里无疾而终。 他为官清廉,去世后,连棺材钱和眷属回乡的路费都是朋友们捐助和卖尽他的书画几砚凑的。 袁宏道开初只是生到极乐边地疑城,但因其撰述《西方合论》的功德,很快从边地出来,居住净土。 袁宏道(据说是苏东坡的后身)往生后,他的弟弟袁中道退休在家,每日精勤地礼拜课诵。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的一天,袁中道静坐入定间,心神随着两位童子向上向西飞行。 每当飞得低,就感受到娑婆世界臭秽难闻。 不久停了下来,看到四周清净胜妙无比,五色妙香莲华生于水池中。 童子领着中道到了一座楼阁之下,此时下来一个人,貌如美玉,衣如云霞,身长丈余。 见到中道后,他欢喜地说:“弟弟你来了! ”中道仔细一看,原来是宏道。 宏道说:“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边地,信解尚未成就,持戒尚未圆满的,大多生于此地。 因为此地没有淫声美色的惑乱,胜解容易成就,不久之后,就能进升净土。 ”中道问:“兄长现在生在何处? ”宏道说:“我往生净土的愿力虽然很深,但情执染着习气未除,刚开始时化生于此边地一小段时间,现今已经居住净土了。 但因为以前持戒不够严谨精进,只能在地面居住,还不能和大菩萨们一起飞翔于虚空和七宝楼阁之间,仍需努力。 所幸我宿世智慧猛利,又作了《西方合论》,赞叹如来不可思议功德,感得飞行自在,可以畅游于十方诸佛刹土。 十方诸佛说法,我皆得前往恭听,实在是很殊胜啊! ”接着,宏道牵着中道的手向上飞升,畅游极乐净土中的依报世界。 宏道说:“过了此地之后,就是法身大士居住的地方,其境界之美妙胜过此地千万倍,其神通变化也千万倍于此地众生。 我以慧力的缘故,得以游行于其间,但还不能居住于彼地。 再经过彼地,则是十地等觉菩萨居住地,其境界我就不得而知了。 再经过十地等觉的居住地,则是妙觉如来所居住的地方了,只有佛才能究竟了知。 ”宏道又说:“我没想到极乐世界这么快乐! 教理和戒律都精进严谨的人,往生的品位最高。 其次是持戒严谨的人,往生最稳当。 只有教理而无持戒之人,大多为业力所牵,流入八部鬼神众中去了,这种状况我亲眼所见的很多。 ”宏道又对中道说:“弟弟你回五浊恶世后,趁着色身强健,要精进实修实悟,为自他行善积福,发愿往生净土,不久之后我们当再见面。 如果不能持戒,龙树菩萨的六斋法现在仍然存在,应当力行。 而杀戒尤其重要,希望你寄语他人,没有说每天动刀杀生,口中贪食众生血肉的人,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的! 纵使说法如云如雨,又何益于事呢? 你我生生世世兄弟手足,恐你堕落,便以方便神力,将你摄受至此地,但净土与秽土相隔,不能久留。 ”说完,宏道突然凌空而去。 中道行走在水池上,突然好像坠入水中,一下子就醒了过来,便把此事记述了下来。 ——编译自(清)彭希涑《净土圣贤录》  发布时间:2024-05-04 08:54:31 来源:素食美 链接:https://www.sushimei.com/article/23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