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酵素会有副作用吗?
发布时间:2022-05-15 17:06:42 | 更新时间:2022-05-15 17:06:53 | 来源:素食美


 

1

国外研究酵素副作用几乎没有


酵素是通过益生菌发酵一种或多种新鲜蔬菜、水果、菌菇、中草药等而成的一种功能性液体或固体,因富含酶、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脂类和多酚等营养物质,而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酵素在日本很受欢迎,市场需求量很大,根据发酵酵素研究报告指出,在日本,酵素一年可达 1000 亿日元的消费额,而且生产技术发展迅速。


目前酵素在国内外已经非常流行,2013 年全酵素市场消费高达 27.4 亿美元,以美国和欧洲为主,其中食用酵素发展空间及成长潜力最大,年成长率 7% 以上,同时市场的增长幅度也相当强劲。在国外,人们已经把酵素作为一种功能性食品,其功效包括: 调节胃肠道功能,提高免疫功能,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减少过敏发生,降低癌症的发病率,所以酵素对保证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上面这段话你还不能理解,那你理解下这句话:你是否会问水果蔬菜有没有副作用?很显然,你经常吃,吃了几十年了,你会觉得水果蔬菜哪会有什么副作用嘛?所以大概率你从来没有想过水果蔬菜有没有副作用,你最多会觉得水果吃多了,肠胃负担重,摄入过多可能容易长胖对吧。


同理酵素也是如此,反过来细品,你会发现只有没见过酵素的人,才会质疑酵素会不会有副作用。见过且熟悉酵素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好东西,没有副作用,吃就对了!




2

国内研究过酵素是否有副作用

相比较而言,我国发酵食品诸如酒、醋、酱等产品历史悠久,但是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发展较晚,但重视程度较低,食品领域应用甚少,市场缺口大。随着酵素在国外的迅发展,国内酵素市场也开始不断拓展。在 2000 年之后,酵素才真正的进入中国市场,起初对酵素的研究仅限于饲料,之后逐步扩展到美容护肤品、医学和食品等多种方面。


据报道: 当前国内实用型酵素产品火热,其质量管理方面亟待加强,但是由于酵素具有能够消除自由基、抗肿瘤、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限制炎症,清除血管垃圾等功效依然备受各界人士关注。

酵素适用的人群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中年女性: 精神压力大,免疫力低下,内分泌失调等;  腹泻、食欲不振、抵抗力弱; 外出旅游、出差人员: 预防腹泻,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 饮酒人群: 减轻宿醉,缓解肝脏负担; 亚健康人群: 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

酵素在中国大陆的兴起还是近几年的事,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酵素生产原料资源丰富,酵素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酵素食品是按照普通食品质量标准生产,其质量与企业的质量控制水平有很大关系,因此,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在选择酵素产品时,要选择声誉好、质量控制水平较高的正规企业,并从正规渠道购买。同时建议参阅科普书籍如《酵素与亚健康》、《漫话中医治未病》等,科学食用酵素。

3

自制酵素加工品不能与酵素单纯混为一谈


为什么不推荐自制食用酵素?

在发酵过程中,温度、时间、酸碱度、甜度等都会影响酵素中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对于卫生条件的要求较高,且需要时时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和监控,家庭自制很难达到要求,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一.霉菌污染

家庭制作时,所用的水果以及容器通常只经过简单冲洗,制作过程中也无法在严格无菌的环境中进行操作,因此制作的酵素很容易被杂菌污染,比如大肠杆菌、霉菌、李斯特菌等容易滋生,人食用后会诱发肠道感染。



自制食用酵素在显微镜下的霉菌


有的人明明看到自制的酵素已经长毛了,依然舍不得扔掉,只将上层霉变的部分倒掉,然后继续饮用。实际上,一旦霉变,看起来似乎没有变质的部分也已经进入到微生物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毒素,继续饮用很容易出现急性中毒、发烧、腹痛、呕吐等症状。



二、亚硝酸盐含量可能超标


从亚硝酸盐的形成机制来说,主要来自田园菜地大量施用氮肥,致使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普遍偏高,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土壤中各种形态的氮元素转化为硝酸盐囤积在蔬果里面。家庭采购的果蔬可能没有进行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因此发酵原材料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硝酸盐。



三、可能产生甲醇


因为果蔬的植物壁细胞以及细胞间质的果胶中含有甲醇酯,在曲霉的作用下会放出甲氧基,形成甲醇。家庭自制食用酵素很难控制温度,发酵过程中过高的温度(>30℃)遇到腐败的果蔬时会产生过量的甲醇。




四、有益菌的种类数量无法控制


高品质的酵素中存在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和自制葡萄酒这样单一原料的发酵过程相比,自制食用酵素的发酵过程相对复杂,在家庭制作过程中,有益菌的种类无法监控,代谢产物的种类含量未知,很难对身体产生有益的影响。



中原学者、全国酵素行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继红教授表示:自制酵素在发酵过程中工艺和卫生条件达不到,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容易造成健康威胁。





严格来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